- +1
生態農業典范“桑基魚塘”已存續兩千多年,浙江湖州立法保護
綠桑成蔭,魚塘連片,位于浙江湖州的生態農業“活化石”桑基魚塘系統已有2500多年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為“世間少有美景,良性循環典范”。2月1日起,經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批準通過的《湖州市桑基魚塘系統保護規定》施行。

桑基魚塘
湖州的桑基魚塘起源于春秋戰國,起初是防澇工程。因地處南太湖,又是洼地,每當雨季,天目山脈的山洪通過東苕溪和西苕溪涌入湖州,常發生災害。先民通過修筑“縱浦(溇港)橫塘”水利排灌工程,將地勢低下、常年積水的洼地挖成魚塘,挖出的塘泥堆在四周作塘基,逐步演變成“塘基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魚塘生態模式。目前,湖州的桑基魚塘系統是我國桑基魚塘最集中、規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區域,2017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桑基魚塘系統示意圖
但受各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湖州的桑基魚塘系統顯露出退化、消減現象。作為湖州歷史文化保護領域的創制性立法,《規定》對桑基魚塘系統的保護、發掘、利用、傳承及相關監管活動等予以明確,強調保護優先,除明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還規定了村民委員會、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經營權人(所有權人)等需履行的義務。如教育主管部門應將桑基魚塘系統保護的內容納入中小學地方教育讀本,支持開展相關教學、研學。桑基魚塘系統所在地村民委員會應協助做好保護工作,充分聽取村民意見,依照法定程序將保護事項納入村規民約。
根據《規定》,桑基魚塘系統保護區域內禁止毀壞塘基、桑樹;擅自移動、遮擋、涂改、損毀標志、界樁;不按規范開展種植、養殖等。毀壞塘基、桑樹的,由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規定》同時注重“活態傳承”,鼓勵建立優良桑、蠶、魚等種質資源庫、基因庫,開展良種選育、示范推廣等。鼓勵組織和個人開展塘魚養殖、桑樹栽培、養蠶繅絲等生產方式傳習,以及特色工藝品、特色美食、文創產品等研發。支持利用桑基魚塘系統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研學實踐體驗等農文旅融合業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