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王弘治:司馬遷的這次壯游,打卡了哪些地方
司馬遷的一生有過三次重要的游歷,這些游歷對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本期視頻,我們請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弘治繼續講《史記》。
我們說說他的第一次經歷。
司馬遷,一個平民,一個毛頭小子,古代又沒有郵局又沒有手機,就走遍了天下,他的路是怎么走的,我們可以稍微做一下復盤。他的老家在韓城,黃河邊,可能就是在關中,從老家出發走武關道。武關道這條路線,是秦國從關中通向南方的一條主要干道,也是現在關中盆地往南方走的很重要的一條干道。古代的周王朝討伐荊楚,走的也是這條路;秦國和楚國戰爭,秦將白起去攻打楚國也是走這條路;后來秦朝滅亡,劉邦進關中,約法三章,走的也是這條武關道。這條路從關中出來,到的是南陽,古代叫宛城,在這可以進入漢水流域,就可以轉船,從漢水一路向東南走,到長江。從長江,司馬遷還繼續往南走,去湖南這些地方。到湖南,他去看了屈原投江的地方,也去長沙看了賈誼的故宅。最后到了南方九嶷山,去看大舜的陵墓。然后繼續回頭,再從湘江回到長江干流上,司馬遷也爬過廬山,從廬山上遠眺長江的水系。然后沿江東下一直到吳越地區,他去看了戰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故宅,包括項羽看到秦始皇在錢塘江渡江的地點,說了“彼可取而代之”這樣一句話的地方;還到了會稽,去會稽山看大禹的陵墓。之后,他繼續北上,從吳越地區北上實際上也有一條水道,就是吳國留下來的邗溝的便利通道,司馬遷借著當時的水路,到了齊魯大地,看了孔子的遺跡。最后,(他)向西,從河南再到洛陽,經函谷關回關中。整個來說是個大環線。

《名師帶你讀史記》(全5冊),王弘治/著,天地出版社,2023年9月版
這次壯游對司馬遷后來的人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跟他所受的儒家教育背景是很有關系的。比如,對舜、禹這樣三代圣王的崇敬,大舜推位讓國,堯舜禪讓,禹為了天下奔走,三過家門而不入。當然,大禹還有一件很重要的功績就是治水,《史記》中有《河渠書》,專門講水利,而司馬遷對水利之于民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視的,他在《史記》當中對漢武帝微辭頗多,但是在《河渠書》中很難得地將當時漢武帝填瓠子口,把黃河原來決堤的地方給補好了,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另外,蘇州當時是吳地,也是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還有往北走到徐州豐、沛這些地方,是漢帝國的所謂勛貴們發跡的故鄉,司馬遷在這些地方有很多實地的訪問,包括到韓信的老家,看韓信母親的墓,當時說,韓信窮的時候,他的母親死了,他故意挑一個比較寬敞的地方(希望)將來有人給他母親守墓。這些都是從當地實地采訪得來的。他還在豐、沛之間了解了很多關于皇帝和權貴們當年的故事,這是在長安聽不到的,只有從老家人嘴里才能聽到的一些非常有趣的東西。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劉邦當年的趣聞,比如說劉邦是個流氓,這可能都是在故鄉人的嘴里存在的。還有到了山東,他在這里投入了很多感情。司馬遷內心當中所服膺的思想觀念主要還是孔子的,他在寫《史記》的時候,所傾注的情懷,我們從后來人的眼光去看的時候,也能看到很強的儒家士大夫入世的情懷,包括他關心水利,對民生所傾注的熱情,可以說是從《史記》當中能夠看到非常深的流露。還有《史記》當中的《孔子世家》,這是對于孔子生平最精彩的一個概括,當然也是最早的。如果我們把這些《史記》當中所閱讀的內容,跟司馬遷本身的經歷能夠結合在一起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對《史記》當中、司馬遷內心當中,在這些字面背后,他所傾注的或者他所蘊含的精神有些更深的理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