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繁花》里的經濟地標|“滬聯商廈”原型:曾創造多個第一,現狀如何?
熱門影視劇《繁花》即將落幕,一部電視劇帶火了“黃河路”,因劇中不少場景在現實中存在歷史原型,也為上海市民掀起一波回憶殺。其中,劇中為“湖西針織廠”范總成功首發三羊牌T恤衫的“滬聯商廈”的原型,普遍被認為是當前百聯集團旗下的“華聯商廈”,前身是上海永安公司,如今又重新翻牌為現在南京東路上的“永安百貨”。而劇中提到的“仲佰一店”的原型,則被認為是當前百聯集團旗下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

電視劇《繁花》鏡頭

電視劇《繁花》鏡頭
“滬聯商廈”的“前世今生”:“穿在華聯”,全新營銷方式大獲成功
上世紀90年代南京路上的“滬聯商廈”,前身是解放前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的上海永安公司。
據《百聯集團有限公司志》中介紹,1918年9月5日,上海永安公司開幕。1966年,改名為國營東方紅百貨商店。1969年9月,更名為上海市第十百貨商店。1988年1月8日,改建后冠名上海華聯商廈。

老永安公司外立面照

當時的上海華聯商廈
“全國百貨零售行業的龍頭,滬聯,在這條路上”、“穿在滬聯”……就像電視劇《繁花》演繹的那樣,那個年代的華聯商廈在南京路上也屬于龍頭地位,也同樣為上海人提供了成為時尚弄潮兒的機會。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商店與廠方先后聯合舉辦呢絨展銷和針織內衣展銷,品種有百余種。到了改革開放之后,1988年,華聯商廈率先打出“穿在華聯”的旗號,華聯商廈經營中高檔名特優商品多達3萬余種,服裝銷售達全市第一。
在經營方式和商品上,從加工訂貨型轉為經銷型,引入品類更加豐富,大膽引進牛仔、時裝等新潮服裝和高檔服裝,做到精品薈聚。在經營場地和布局上,壓縮紡織品和床上用品場地,擴大服裝銷售,實行“廳”“房”式售貨,進行系列展示。

80年代末的上海華聯商廈櫥窗
在經營手段上,推出時裝表演,周周舉辦展銷,還外延了“穿在華聯”的內涵,把皮鞋、包袋、化妝品、飾品也納入“穿在華聯”系列,舉辦系列配套展。服裝商場的改革使整個商廈的營業額大幅度上升。

80年代末的上海華聯商廈中庭
1992年5月29日,上海華聯商廈改制為上海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華聯股份股票發行。那一年,華聯商廈全新的營銷方式大獲成功,全年引進新品種8000余種,其中護膚霜、進口摩托車、高檔燈具、耐克旅游鞋等獲得大眾青睞。當年的12月,香港著名美容大師鄭明明在上海華聯商廈的柜臺上推銷增白美容化妝品“奇妙換膚霜”。此后,這款化妝品在全國一度風靡大街小巷。
系列改革措施下,華聯商廈經濟效益連年上升。1992年銷售額突破10億元,連續5年在全國同類型百貨公司中雄踞銷售額上升幅度、利潤增長幅度和單位營業面積銷售額的三個第一。
1995年7月1日,上海華聯集團成立。2003年4月,華聯集團與當時一百集團、友誼集團、物資集團合并組成現在的百聯集團。上海華聯商廈成為百聯集團百貨事業部旗下企業。2004年,開始實施綜合提升過程,上海華聯商廈對商廈建筑從外立面和內部商場布局,展開系統改造工程。2005年4月28日,上海華聯商廈正式翻牌為永安百貨有限公司,恢復了永安公司歐陸建筑風格。

如今的永安百貨
2006年,華聯商廈翻牌回歸“永安百貨”。從老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到90年代的華聯商廈,再到如今擁抱時代的南京路百貨公司。
回看南京路百貨巨頭:走在潮流前列,抓住時機完成股份制改革
“老華聯在市場改革的潮流中始終走在前列。”一畢業就入職華聯商廈工作至今的孫勵,看了《繁花》后深有感觸。孫勵表示,“作為老員工,我們看到企業昔日的榮光,倍感珍惜!希望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歡迎大家有空來逛逛兜兜。”
除了“滬聯商廈”外,劇中南京路上三大商店巨頭之一的“仲佰一店”,也出自百聯集團旗下。《繁花》中一閃而過的“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發票,就是目前的“上海第一百貨商業中心”。上海市民習慣稱呼為“市百一店”或“中百一店”,名字變化不大,在改革開放后,也創造了一系列“第一”。

電視劇《繁花》鏡頭

電視劇《繁花》鏡頭
第一百貨商店開業時的第一批員工,后曾擔任第一百貨商店副經理的馬導農表示,今年75歲的第一百貨,是第一個引進進口化妝品,第一個舉辦商品博覽會,第一個引進私營個體戶‘楊百萬’,第一個制作員工統一的工作服,第一個建立時裝表演隊……
馬導農說,進入90年代后,商店抓住時機完成股份制改革,成為首批上市的國有控股商業零售股份制企業,打破了原來的單一所有制,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管理市場化。當時上海第一百貨是名副其實的全國排名第一的百貨零售企業,更作為中國大陸的唯一代表于1996年6月正式成為世界百貨聯合會成員,從而能夠更多地了解全球百貨業的發展動向。

1993年股份制后的第一百貨商店
“大型國有百貨商店與國有品牌的成長發展始終緊密結合、互惠互利、合作共贏,讓我們一起為中國制造和國貨品牌的發展共同努力。”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黨辦主任陸鴻冰也表示,在《繁花》那個時代,許多國貨品牌,例如杉杉西服、俞兆林保暖內衣、羽西化妝品、小霸王學習機、好易通和快譯通翻譯機等一大批國產商品,都是通過在第一百貨商店售賣而獲得巨大成功,甚至最終上市,比如當年在市百一店銷售非常火爆的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最終發展成為中國制造名牌“海爾”。

煥新之后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
百聯集團正大力發展購物中心與奧萊,傳統百貨業態亟待轉型
現如今的永安百貨和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雖不再是劇中的“滬聯商廈”和“仲佰一店”,但依然在新時代大膽創新,展現出申城商業千姿百態的未來。
百聯集團官網顯示,2003年4月,上海市屬大型國有商貿流通產業集團百聯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集團由原上海一百(集團)有限公司、華聯(集團)有限公司、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物資(集團)總公司合并重組而成。集團業務主要涵蓋主題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大型賣場、標準超市、便利店、專業專賣等零售業態。集團控股百聯股份(600827.SH)、聯華超市(0980.HK)、上海物貿(600822.SH)和第一醫藥(600833.SH)等4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上市公司百聯股份業績發展平穩,但疫情使得近幾年業績位于歷史低位。

來源于同花順

來源于同花順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近年來,百聯股份不斷推進傳統零售轉型,聚焦重點商圈和重點門店的業態升級,并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兩大主力業態進行業務拓展,其中購物中心與奧特萊斯也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業務。
綜合大智慧VIP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百聯股份的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等商場業態收入正迅猛增長,但占公司營收近八成的商超業態仍處于虧損狀態。
具體來看,據百聯股份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35.59億元,同比下滑6.16%;歸母凈利潤為3.44億元,同比扭虧。其中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的收入共計超35億元,占總收入約15%,營收同比增長25%、30.3%、46.36%;毛利率分別為24.89%、43.3%以及73.64%,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毛利率均同比兩位數增長。

來源于百聯股份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25日,百聯股份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戰略發展目標及業務需要,擬將下屬全資子公司上海百聯購物中心有限公司作為公司二級平臺投資公司,故擬對百購購物中心增資20億元。公司擬基于自身優勢及未來業務方向,對現有業務架構進行梳理,加快發展速度,現單獨將百購作為公司二級平臺投資公司,以符合公司未來戰略發展需要。
據華通證券國際去年底發布的研報顯示,百聯股份輕重并舉發展奧特萊斯業態,有望帶來新增長。此外百聯西郊調改后恢復營業,經營效能進一步提升。預計百聯股份2023至202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25.47、338.45、354.2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0.86%、3.99%、4.66%。
華通證券國際進一步指出,2023年12月16日,經過18個月閉店調整的百聯西郊購物中心正式開業。百聯西郊位于上海西郊生活圈核心位置,此次調改后,百聯西郊成為百聯股份繼淮海TX年輕力中心、二次元文化商業空間-百聯ZX創趣場之后,整體性存量改造、業態創新的第三個商業空間。新開業的百聯西郊結合寵物經濟、夜間經濟、沿河經濟,引入了多家全國首店、上海首店、長寧首店及特色店和創意店,經營效能進一步提升。
“傳統百貨業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生存空間被電商和其他新興業態,例如購物中心、奧萊店、專賣店以及買手店等擠壓,急需轉型升級。”凱度消費指數大中華區總經理虞堅此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百貨商場一般是以經銷和代銷模式為主,聯營模式為輔。而購物中心是主題性的商業綜合體,從原來傳統的消費功能,逐漸進化到購物、體驗、社交一體的綜合商業空間,甚至包含藝術文化展覽,運動設施和潮流聚集地。
“百貨業態整體若要轉型,更多是要找準自身的定位,核心是提升和強化業態的服務感和體驗感。”資深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此前向澎湃新聞記者指出,當前百貨業有比較大的空間的,一個是高端的奢侈品百貨,一個是聚焦下沉市場的百貨業態的發展還可以,但大多都面臨很大的調整、轉型壓力,朝購物中心這樣的業態去做轉型的綜合體。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