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天才的妻子:疲憊痛苦,且不被看見

2024-01-08 1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提起托爾斯泰這位偉大的作家,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等經典作品,一個崇高的靈魂長久地影響著后世的讀者。

然而,托爾斯泰的妻子索菲亞,這位為托爾斯泰的生活和創作做出了貢獻的偉大女性,卻很少為人提及。即使有人談論她與托爾斯泰的故事,也會將她塑造為一個有精神疾病的“可怕”女人。似乎沒有人真正注意到索菲亞有著音樂和文學方面的天資及造詣,她為家庭、婚姻付出了一生,卻無法得到天才的一份完整的愛。

正如學者劉海燕所說:“權威或歷史的邏輯往往就是這樣,來不及或不屑轉身凝視焦點之外的人與事,這樣,隱匿的東西就永遠隱匿起來?!?/p>

真實的歷史中,天才背后的女性,其實遠不只是天才的附庸而已。

下文摘選自《我為每一種思想尋找言辭》,經出版社授權推送。小標題為編者所擬,篇幅所限內容有所刪減。

家庭怎樣才能跟上天才的方式

文丨劉海燕

索菲亞·安德列耶芙娜·托爾斯泰婭(1844—1919),托爾斯泰常叫她索尼姃。為托爾斯泰的生活和創作做出了貢獻的偉大女性,有音樂和文學方面的天資及造詣。她一生把做天才的忠誠溫柔的妻子,做眾多孩子的慈愛的母親,作為自己的天職。因此,除了那些日記,她沒有什么著述留給我們。

近年來,我一直關注藝術史背后的非凡女性,譬如柴可夫斯基背后的梅克夫人,瓦格納背后的科西瑪,她們作為藝術家的情人或妻子,幾乎是無條件地接受了他們全部的優點與缺點,幫助他們實現夢想。她們對于藝術有著極高的感悟力和表現力,但她們只是出于熱愛,并非為了名望與成功,因此,她們的名字消失在歷史的煙云深處。而當我讀了《托爾斯泰夫人日記》后,對人性、婚姻有了更為復雜和難言的感受。即便是一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一個最具有思想的頭腦——列夫·托爾斯泰,也解決不好天國與塵世、道德完善與日常生活間的悖論,或者說,在道德完善和日常生活之間,他更心向前者、逃開后者。他在接近上帝、接近內心的標準時,卻在身不由己地傷害著身邊這個最關照他、最需要他的人——他的妻子索尼婭。

托爾斯泰和索菲亞

01

索尼婭晚年的處境:

“生活在世上真是艱難、痛苦”

在索尼婭的日記里,托爾斯泰并不像傳記作家及他的密友助手所寫的那樣:晚年的托爾斯泰生機勃勃,無與倫比。的確有過那樣的時刻,但更多的時刻是這樣的:他的腸功能遲緩,肝、胃都不好,肺部發炎,有時發作心絞痛。隨便翻閱一則索尼婭的日記:

1901年1月14日

今年列·尼很明顯地日益消瘦和衰弱,這使我非常傷心,什么也不想做,覺得一切都不重要,也不需要。我已經那樣習慣于關心他……

在他生病期間,每天晚上,她都像照顧孩子那樣,照顧丈夫睡眠:在他的腹部裹上用水和樟腦酒精浸好的壓布,把牛奶倒在杯子里,把鐘、鈴給他放好,給他脫衣服、蓋被窩,然后坐到隔壁的客廳里去看報,直到他入睡?!拔乙宰畲蟮哪托谋M力使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的病情日益減輕?!保?902-1-18)

比托爾斯泰年輕16歲的索尼婭,為了丈夫能健康地活下去,一切生活的樂趣都被擱置在一邊了,全身心地守護著他;還有家務、開支、處理信件、接待客人、一切實際上的需要,樣樣都得考慮到,簡直像生活在旋風的裹挾之中。倘若如此,也就罷了。情況要比這復雜得多。

晚年的托爾斯泰心力交瘁,精神彷徨,一直想放棄優渥的物質生活、舒適的家庭生活和聲譽,到一個清凈的地方,深居簡出,像農民那樣生活,找到自我和上帝。而一個為名所累的人,出走并不那么容易,每天都有那么多人關注著他;為他生了十三個兒女、陪伴他度過了四十多年的妻子還可能因此而自殺。這樣一個內心劇烈沖突的老人,幾乎有些神經質了。妻子對他的照料越是入微,他越是反感,因為這種善良和親情是他出走的最大障礙。他對照護者無常的態度,使照護變得越來越困難。

托爾斯泰和他的家人

1902年7月23日

……當你走到他跟前去幫助他或者服侍他的時候,他就表現出那副神態——別人妨礙了他,或者是在你要走開的時候,又好像他是在等著你要做什么……無論我怎樣竭誠地、耐心地、注意地照護他,卻從來也聽不到親切的或者是感謝的話,而只是一些嘮叨。可是他對外人,倒是敬重的、感謝的,而對我,就只是發脾氣。

1903年7月1日

……在一切方面我都受到我丈夫的責難:出售他的著作是違反他的意志的;雅斯納雅·波良納現在這樣的管理是違反他的意志的;要仆人來侍候他是違反他的意志的;請醫生來給他治病是違反他的意志的……總之,這些事情真是數不勝數……可是我卻要異常困難地為大家工作,我的整個一生都是身不由己的。

這個全人類都敬重的大作家、布道者和精神導師,是屬于大家的,他的妻子卻是他精神之旅上的障礙,因為她堅守著正常的秩序,看護著他的肉體之身,她害怕失去這個感性的人,他能活著對于她比任何杰作都重要。一個妻子盡力讓丈夫健康地活下去,有什么錯誤呢?錯誤在于她是托爾斯泰的妻子。盡管她也明白她是一個天才作家的妻子,可是她不能讓疾病在身的丈夫走向寒冷和貧困,那樣就意味著走向死亡。

這個可憐的女人一天到晚都在提心吊膽,擔心不知道怎樣對待丈夫才好;擔心他的病情;病情好些時,擔心他的出走;擔心她最討厭的切爾特科夫來家里,他是托爾斯泰出走的狂熱的支持者、謀劃者,對女主人很不禮貌。切爾特科夫曾很富有,還是近衛軍上尉,他開始信仰托爾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惡學說后,便辭去了軍隊里的職務。他和托爾斯泰之間有種互相依賴的關系,這種關系一直延續到托爾斯泰去世。他有一種能力,甚至能影響托爾斯泰,他不斷鼓勵托爾斯泰走得更遠,使他更加執著地想去實踐自己的學說。

索尼婭在1910年6月26日的日記中寫道:“如果相信有魔鬼的話,那么,切爾特科夫就是魔鬼的化身?!彼麕ё咄袪査固┑娜沼?,那里有對妻子的無端指責,它的出版將使全世界的讀者誤以為托爾斯泰夫人神經不正常,對于一個偉大作家的生活是怎樣的損害。事實就是這樣,托爾斯泰把自己的日記鎖起來,鑰匙隨身帶著,這樣做不是為了防范別人,恰恰只是為了防范他的妻子。甚至她的女兒薩莎也對她態度粗暴。孤獨無助的索尼婭常常夜不能眠,心里發慌,想哭,不想活下去,不神經質才怪呢!她常常頭疼、胸口疼得厲害,他們不得不把她的安眠藥鎖起來,害怕她過量服用而結束生命。

索尼婭在日記中哀嘆:“生活在世上真是艱難、痛苦。長久的斗爭,緊張地處理家里家外的事務,教育子女、出版書籍,管理屬于子女的產業,照顧丈夫,維持家庭平衡,所有這些事情都使我疲憊不堪。”身體的勞累,內心的痛苦,加重著她的精神疾病。

無論怎樣,那個時刻還是來到了。1910年10月28日早晨,82歲的托爾斯泰出走了。幾天后,在一個名叫阿斯達波沃的小站,他病得很重,在車站一間低矮簡陋的平房里躺下來。靜靜地陪伴他的有他的小女兒、醫生屠申,還有被索尼婭喻為“魔鬼”的切爾特科夫,是托爾斯泰讓人發電報叫他來的。門外聚集的各色人等都不能進來,包括遠道而來的索尼婭,這個和他相伴了48年的女人。

在最后的時刻,天才的心依然被更遙遠的事物占據著,他用微弱的悲哀的聲音說著:“農民……農民,他們是怎樣死的??!”眼睛里充滿淚水。還大聲喊道,“這就是死亡……”,“這就是終結,這不要緊……”,斷斷續續地,他還堅持表達最后的思想,他聲明,地球上的蕓蕓眾生,只有通過愛才能實現彼此間的交流。在神志昏迷中他不斷地喊:“逃跑……逃跑!”這位天才人物,成了人類向命運、虛無和有限勇敢挑戰的英雄,成了一名圣徒和超人。這個偉大人物的最后時刻,也像他的平常一樣,屬于親人、屬于索尼婭的成分很少。索尼婭在日記里曾憂傷地寫:“我希望他只愛我一個人,而他卻愛一切人和一切事?!贝丝?,這個為天才作家貢獻了青春、活力和美,為他奉獻了一生的女人,被允許來到丈夫身邊時,丈夫已經覺察不到她的到來,她就那樣悲傷地、絕望地看著親人永遠離去。

整個世界都在為托爾斯泰的出走而震驚,而感動,他依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度過了最后的時光,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杰作,而索尼婭卻失去了所有的支撐。一個天才作家的光芒使一個女人再大的痛苦也顯得微不足道,多大的委屈也沒有理由去解釋。

晚年的托爾斯泰與他的愛馬

在波良納,他的兒子們玩過的地方,一個綠樹環繞的小山坡上,周圍有九棵橡樹,農民們挖好墓穴,來做最后告別的人群近一英里長,大學生唱詩班唱著《永恒的紀念》,沒有演講,沒有禮拜儀式,所有的人在哭泣。此刻,這位人類靈魂的拯救者,能感到不帶雜質的幸福嗎?

之后,索尼婭的生活,就是收斂痛苦,或者在痛苦中著手編輯并出版托爾斯泰寫給她的書信,為撰寫托爾斯泰評傳的作家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料,校訂他們的文稿,等等。為天才的生活貫穿她的一生,除此之外,她還能干什么呢?她又能干什么呢?時代、命運和她個人賦予了她這樣一種處境,這樣一個角色。

02

家庭怎樣才能跟上天才的方式

英國學者、傳記作家艾爾默·莫德在《托爾斯泰傳》里總結道:“可憐的女人!她多年來竭盡全力地履行她的職責。如果她是嫁給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庸的丈夫,她可能是一個模范妻子和母親。所以如果她在經受她力所不及的考驗時垮了下來,讓我們不要過分苛刻地判斷她。”艾爾默·莫德前后在俄國居住了23年之久,精通俄語,多次拜訪托爾斯泰,并多次在波良納和他住在一起,討論宗教、哲學等問題;在他翻譯托爾斯泰的《藝術論》期間,在某個時段,托爾斯泰居然給他寫了14封信,討論有關問題;托爾斯泰曾用莫德夫婦匯來的《復活》英譯本的版稅,為波良納的貧窮農民購買黑麥種子,等等??梢?,他與托爾斯泰的長期友誼和密切接觸,對托爾斯泰的文學生涯和家庭生活有著非一般的見證,他在傳記里也提到,托爾斯泰伯爵夫人還仔細地予以校訂,她在口頭上和書面上給了作者不少幫助。即便如此,這個被公認為托爾斯泰研究的權威專家及其作品英譯本的權威翻譯家,還是站在優勢的男人的立場上同情她,或者說簡單化地原諒了她。權威或歷史的邏輯往往就是這樣,來不及或不屑轉身凝視焦點之外的人與事,這樣,隱匿的東西就永遠隱匿起來。

索尼婭作為宮廷御醫的女兒,像她周圍所有同時代的小姐一樣,受過良好的教育。她生性愛好文學藝術,寫過小說,畫過波良納的風景畫,能彈奏高難度的鋼琴曲,很有藝術天賦及組織能力。18歲就放棄了大都市生活的一切快樂消遣,乘一輛輕便旅行馬車,來到丈夫的家鄉波良納。取代她生活過的金碧輝煌的克里姆林宮的,是一座幽暗的院落;取代那些愉快的客人的,竟是一些過路的香客。年輕的妻子是不太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的,但是那時有強烈的愛情。從某種程度上說,她是在丈夫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這個男人無論閱歷、年齡(托爾斯泰當時34歲)、眼界和地位都比她優越。

在托爾斯泰的長女塔尼婭的回憶錄《往事如煙》里,可以看出:這個家庭里的孩子都曾受到過最完備的教育和培養,生活平靜而幸福。父親是一家之長,所有的人都無條件地服從他。托爾斯泰的內心失去平衡后,極大地影響了整個家庭的生活。

73歲的托爾斯泰在家中閱讀

多年來,這個家長一直在引導他們,可是突然,這一切都得改變,需要走另一條新的、完全陌生的道路。這使母親尤其感到痛苦和震驚,她困惑不解,張皇失措。她怎么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把如此完美的、她感到十分幸福的生活毀掉?

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被破壞了,代之而來的是斗爭,還有爭吵,眼淚和相互責備。為什么要這樣?……他究竟有什么權力一定要我們改變這種多年來他使我們習慣了的生活?母親就是這樣責備的。我們孩子們對發生的事情并不那么理解,只是為父母親的不和而痛苦……不知道該怎樣幫助他們……

他很少同我們談起他的信仰。他獨自一人改造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思想的發展過程我們一無所知,一旦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已經是成果本身了,對這一結果我們根本沒有思想準備……他的論點只能使我們驚訝,而無法使我們信服。很可能,是他的某種羞怯的心理阻止了他將自己最珍視的思想去告訴我們。也可能,他害怕強迫我們,強迫我們違背自己的良心。

——《往事如煙》

托爾斯泰和妻子索尼婭也都為相互理解做過很大的努力,但最終分歧越來越大。索尼婭寫道:“我們的生活是分著過的,我跟孩子們在一起,他和他的思想在一起?!薄罢煞蛩M氖虑椋覍崿F不了……人們期待和要求他放棄私有財產,放棄對子女的教育和優裕的生活安排,這種異常困難的、難以捉摸的要求我實現不了……”

托爾斯泰與索菲亞

托爾斯泰的學說對于負責日常生活的妻子,意味著什么呢?她在日記里寫:“他為所謂的人民幸福所做的一切把家里的生活弄得一片混亂,對我來說,生活越來越困難了。他的素食主義意味著我要準備雙份晚餐,這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天才對于日常生活是種負擔,日常生活對于天才是種羈絆。

托爾斯泰作為人類精神的引路人,舉著燈火走得太遠了,妻子被孩子們圍繞著,被環境和習慣左右著,不能走得更快一些。事實上,索尼婭在很年輕時就竭盡全力想從精神上接近這個天才丈夫。“如果說我不能站得和他一般高,那也要保持一個對他有所理解的高度,就這我已深深感到自己的無力了。”她依從丈夫的觀念,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譬如13個孩子中有5個夭折,因為在波良納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那里沒有良好的醫療條件。她特別喜歡音樂,但總是克制自己不沉迷于其中,因為她害怕音樂喚起心中的某些感情,使她不能回到現實中來。她告訴自己:做天才的忠誠溫柔的妻子,做眾多孩子的慈愛的母親,是自己的天職。她在許多方面都壓抑了自己。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此。

這個寫出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名著,在小說中對男女情感、婚姻、家庭有深刻理解的大作家,面對生活中的愛、性和婚姻時,有更強烈的困窘,尤其是集中暴露了男人對待妻子時的弱點。譬如,很早托爾斯泰就意識到:“……她還年輕,我身上有很多東西她不理解,也不喜歡。為了我,她在許多方面壓抑了自己,她會不知不覺把這一切犧牲記到我的賬上的?!保ㄍ袪査固?865年的日記)但是他并沒有鼓勵或幫助妻子,從為他服務的生活里轉移出來,發展自己的愛好,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

索菲亞與托爾斯泰

他在《那么我們該怎么辦》這部具有濃郁自傳性質的著作里寫道:婦女的真正工作是生養子女;不是模仿那些特權階級的男人……而代之以“在銀行、政府部門、大學、科學院和藝術家工作室里的”虛偽的工作。這部書以對多產的母親的頌詞而結束:“多產的母親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一樁危險、費力和自我犧牲的事,她將在責任、服務和無私的道路上指導人類?!痹谶@種觀念的支配下,他的妻子生了13個孩子,差不多每隔一年半到兩年就有一個孩子出生,而且還要親自哺乳,身體幾乎難以恢復。而他自己既不耐煩,也沒有時間去操勞那些孩子,因為他要寫作、讀書——跟蘇格拉底之類的大人物作精神上的接觸,還要散步、騎馬打獵。

看來這個19世紀的天才思想家,在某些生活觀念方面,也不能超越他的時代,太男權中心主義。他熱愛真理和精神,他的愛最終是指向上帝的,當婚姻、親人成了他自我完善之路上的障礙,他會越過去。

03

與天才的婚姻:遙不可及的完整的愛

對托爾斯泰來講,婚姻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愛情的篇章,也是結束無比痛苦的一切誘惑的手段。結婚還不到一年,他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夫妻生活使他變得愚鈍了,他為自己這利己的生活方式受到良心的譴責。家庭生活的喜悅整個地吞沒了他,使他忘記了他早就認識到的“真理和精神的崇高”。

我成了一個渺小的、毫無價值的人。自從我跟我所愛的女人結婚時起,我就成了這個樣子。

他像寫禱文似的結束了這天的日記:

我的上帝!……請保佑我永遠理解你,并永遠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吧……(1863-6-18)

作為一個思想家,他的宗教信仰和他的欲望一直在搏斗。他一生最害怕的恰恰是他本人,是他自己的旺盛精力。多年來他一直控制著自己放蕩不羈的情欲,他深知自己是一個具有過多亢奮情欲的人,甘愿受到相應的懲罰。他通過打疲勞戰來馴化自己的肉體,通過田間勞動這類高強度的活動,以及田徑比賽、騎馬、游泳,來消耗體力,把多余的能量釋放掉。他在婚姻之外是個禁欲主義者。

他為晚期作品《克萊采奏鳴曲》所寫的跋里,談到這篇小說想要說明的問題,性如果不以生育為目的,就是獸行,應當以純潔的兄弟姐妹的關系代替肉體的愛。托爾斯泰接近宗教信仰時,影響家庭的不僅是物質方面,還有妻子的身心。比丈夫年輕16歲的索尼婭,對春天、音樂、身體還有相當的敏感,從此以后,恐怕要把自己的身體幽禁起來了。她在1897年6月18日的日記里感嘆道:“多么艱難的時期??!這就是他說的問基督教的轉折!為此要受苦,當然受苦受罪的是我,而不是他?!笨墒悄隳茇煿滞袪査固﹩??這個男人為了接近真理,一直在掙脫自己亢奮的肉身,他的靈魂、精神從物質、肌肉的包藏里一點一點地掙脫出來,他要讓自己的行為和觀念一致,無論是創作還是生活,他都不允許謊言的存在。

事實上,在他們一起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里,索尼婭不僅為天才創造出了和平、快樂、舒適的環境,作為眾多子女的母親和龐大家庭的主婦,撫養、教育了一大群孩子,幾乎承擔了屬于女人和男人的全部家庭事務,她還是托爾斯泰工作的“助手”,幫助他謄寫、審校了一輩子手稿,參與托爾斯泰著作的校訂出版工作,是托爾斯泰作品的第一讀者和評論者……當托爾斯泰的妻子太不容易。

索尼婭在謄寫丈夫手稿的過程中,在那些她認為卓越的文字里曾流下激動的淚水,為那些偉大作品的問世,做出了直接的貢獻。譬如,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期間,也是他們婚姻生活中最快樂的時期,他常常給妻子朗讀一些章節,索尼婭發表自己的意見,托爾斯泰把這些意見都記下來,有時還參照這些意見修改原文。索尼婭喜歡藝術性強的作品,不喜歡抽象的說教和倫理,她對于人和藝術的愛出自心靈,而不是出于理智。索尼婭的外語水平很高,她曾把托爾斯泰的論文《論生命》譯成法文,依托爾斯泰的要求,為他翻譯一些英文、德文著作(托爾斯泰也精通德、法、英等語種,但他需更多時間從事創作)。有時為托爾斯泰收集相關資料。她用全部的才華、心力去履行她所說的“做一位天才的妻子這一崇高的使命”。

托爾斯泰與索菲亞

同時代接觸過托爾斯泰夫人的藝術家,對她的才華都給予很高的評價。著名作家列昂尼德·帕斯捷爾納克在《不同年代的筆記》中寫道:“根據我跟托爾斯泰一家結識以來的觀察,我應該指出,盡管和千百位婦女,特別是和貴族階層的婦女外表上很相似,但是她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位卓越的、出眾的人,稱得上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的配偶。她有很高的判斷力,從而能在分析藝術作品、寫作事業上幫助他……索菲婭·安德列耶芙娜本身就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93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蒲寧,同她結識后寫道:“索菲婭·安德列耶芙娜很有藝術才華?!保ā镀褜幬募罚?/p>

索尼婭對于現實中具體的愛情、婚姻比丈夫悟得更透,因為天才的心性不在于此,他關注的是:歷史的意義,國家的力量,生與死的神秘,人類的愛和家庭生活的實質。托爾斯泰的感情雖然強烈,但他的理念更強烈,他的理念最終促使他接近宗教,遠離感性的塵世生活。索尼婭在1902年3月13日的日記中道出了婚姻的真諦:

在天才的夫妻之間存在著真正愛情的時候,就像我和列夫·尼古拉耶維奇之間過去那樣,妻子不需要多大的聰明去理解什么,需要的只是心靈的本能,愛情的嗅覺——一切就都是可以理解的了,并且兩個人都會是幸福的,就像我們過去那樣。我不曾去注意過自己的勞動——為天才丈夫服務的全部生活;我比較多地感覺到這種勞動是在這個時候——是在我讀了丈夫的日記之后,看到他為了自己的偉大的榮譽,而在日記里到處都有斥責我的詞句;他要為他自己跟我一起過豪華的生活(相對地)作隨意的辯解……

完美的愛情在她心中開始破碎時,她感到了委屈,因為她的勞動不再屬于天職,而是屬于人為。她已竭盡全力,把一個女人的全部美德投入家庭之愛里,卻發現得到一個天才持久的完整的愛是如此不可能。無論是索尼婭還是別的什么更杰出的女人,無論是美德還是美麗,都不可能永遠牽住天才的目光,他要向前去,向彼岸去,這是天才的稟性;和天才在一起的女人,如果不能理智地調整自己,難免會神經質。而索尼婭,這個19世紀的俄國女人,她用心而不是用頭腦去愛,她還不會聰明地善待自己,她的愛太熾熱、太專一,以至把愛情烤焦。如果說托爾斯泰在思想、藝術和道德完善方面引導了人類,那么索尼婭的前半生在情感、義務方面呈現了女性在人類生活中的經典品質。

至于晚年他們之間的分歧與不幸,一些傳記作家怪罪于索尼婭,說她虛榮、愛嫉妒,又神經質,擁有女人所有的毛病,不能理解和分享天才丈夫的高尚精神情趣,追求物質享受,目光短淺等。這種淺嘗輒止的描述與判斷遮蔽著讀者的眼睛。托爾斯泰去世前幾個月給妻子寫了封長信,對他們的關系作了令人慰藉的解釋:

主要的和致命的原因,是我們對于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所持的觀點互相沖突,對此我們兩人都沒有罪……重要的事實是,盡管有過去的一切誤解,我從未不再愛你……我不能為了你沒有跟上我的不尋常的精神生活進程而責備你,因為每一個人的內心生活,是他和上帝之間的秘密,別人不應該對他有任何要求:如果我對你表現苛求,那是我錯了,我承認我的錯誤……但是我肯定要離開,因為我不能再象(像)這樣生活下去……我親愛的人,不要再折磨你自己了,這不是折磨其他人,因為你受的苦百倍于其他人的痛苦。(1910-7-14)

切爾特科夫團體和托爾斯泰家族關于財產歸屬、是否出走等方面的沖突,也是托爾斯泰晚年痛苦、不安的原因之一,兩者的沖突使問題越來越復雜化,托爾斯泰本人亦無力左右,不得不陷入其中。雖然托爾斯泰后來也意識到:“切爾特科夫把我拖進這場戰斗,這種戰斗十分艱苦,我極感厭惡。”(“這場戰斗”指切爾特科夫和托爾斯泰夫人爭奪托爾斯泰和他的文學遺產、他的日記和手稿保管權等)還有,那些懷著崇拜之心從世界各地成群結隊來到波良納的信徒,他們通過閱讀托爾斯泰那些帶有說教性質的論著,想象著他簡樸的生活方式,一旦發現不是那樣,他們則向他表示失望,責備他的不徹底性,認為他必須與家庭決裂。

如一位羅馬尼亞男子在18歲時因讀了《克萊采奏鳴曲》而自閹,后來他像托爾斯泰一樣去務農,種地。當他30多歲來到波良納,看到托爾斯泰的生活情形后,忍不住想哭,不停地重復說:“我的天啦!我的天啦!這是怎么回事?我回家怎么說呢?”諸如此類的刺激使托爾斯泰的內心備受煎熬,這些都加劇了他的離家出走。

托爾斯泰去世時所在的火車站,現在名為“列夫·托爾斯泰”

我并不想作倫理學上的判斷,只是想發現人性的真實,想考察婚姻的容量,以及和天才男人在一起的女人是怎樣的狀況,怎樣在一起更合適些?而托爾斯泰的家庭是典型中的典型,托爾斯泰極具道德感,以神性自律,婚姻生活中他沒有在身體上背叛妻子;索尼婭把家庭生活看得高于一切,又能承擔起全部事務。這兩個極具美德的人在一起尚且如此,看來美德是不足以支撐婚姻的,真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部分天才男人屬于另一種,也就是拜倫的唐璜,他們總是移情別戀,窺測神秘,以達到創造性的深度,他們的妻子,如同承受最初的歡樂一樣,得承受天才的本質帶給她們的持久的痛苦。

索尼婭成為托爾斯泰的妻子后,她逐漸發現,丈夫有他自己的、不為她所知的世界,她發現和丈夫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尤其是托爾斯泰轉變信仰以后,生活失去了秩序,索尼婭內心頗感痛苦、郁悶,她寫日記大部分是為了宣泄煩惱(需要說明的是,那些和諧、歡樂的日子基本沒有寫到日記里),當然日記里也有極為珍貴的有關托爾斯泰創作生活的內容。索尼婭太遵守傳統的性別模式了,她一生履行“做一位偉大天才的妻子這一崇高的使命”,她寫日記,也并沒有想到出版。如果索尼婭從家庭中分散出些心性,轉向她喜愛的音樂和文學,或者別的什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生命是無法逆轉和假設的。總之,索尼婭沒有學會自救。

索尼婭后來的杰出女性實踐了一些假設,如出生于彼得堡、后移居歐洲的薩樂美,她的一生都在尋找精神生活的志同道合者,尋找新的可能性。(參閱本書《記憶薩樂美》一文)然而,在她74歲時(去世前兩年)和朋友的一次談話中,她提出了兩個問題:“我工作了一生,而且工作得非常辛苦,我的一生就是工作的一生。究竟為什么?又是為了什么?”這兩個問題,像一群黑鳥,襲進她明亮的一生。這年秋天,她的乳腺癌復發,她是獨自一人去醫院的(精神伴侶丈夫已于幾年前去世),在去醫院的路上,那群黑鳥也許一直在她的頭頂盤旋。薩樂美為自由和精神生活的一生,避開了母性和生育,不知她患乳腺癌是否與這有些關系。當然,無論怎樣生活,生命總是要結束的。

本文節選自

作者: 劉海燕

出版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 西方藝術思想史中的她們

出版年: 2023-11

編輯 | 洛金

主編 | 魏冰心

原標題:《天才的妻子:疲憊痛苦,且不被看見》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宁县| 乐都县| 和硕县| 洪雅县| 长白| 邻水| 呼伦贝尔市| 安陆市| 盱眙县| 夏津县| 大荔县| 台东县| 天津市| 静乐县| 密山市| 新密市| 抚松县| 陵川县| 肃宁县| 宜春市| 东莞市| 浦北县| 岳阳市| 菏泽市| 常山县| 台安县| 正镶白旗| 巨鹿县| 玉龙| 澎湖县| 德昌县| 雅江县| 民县| 镇宁| 红原县| 鹤壁市| 察哈| 上饶市| 农安县| 年辖:市辖区|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