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民企是“自己人”,用改革措施落實

在座談會上,不僅“兩個毫不動搖”的國家立場得到重申,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更推心置腹地表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在已故民營企業家魯冠球之子、萬向集團董事局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魯偉鼎發言之后,總書記親切地稱:“魯冠球同志是咱們最早的一批企業家,是民營企業中的改革先鋒。”
從“自己人”到“咱們”的稱呼,對中國民營企業的定位當有千鈞之重,這是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消除各種隱性壁壘等政策的具象化、人格化。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本來就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將兩者對立起來,搞無事生非是不行的。
特別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明顯抬頭之際,中國民營企業的重要地位越發突顯。中國的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是,之前種種暗潮翻涌,“噪音”不絕于耳,“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加強企業黨建和工會工作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種種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奇談怪論輪番上陣。這次的座談會上,總書記并沒有回避:“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這是給中國民營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起到立木取信的作用,中國的“兩個毫不動搖”沒有變,中國改革開放的國策沒有變,中國更沒有“變天”,中國民營企業面對的將是康莊大道。
將民營企業當成“自己人”,是對民企政策態度和理念的更明確化,也應該落實在具體政策制訂和執行中,讓民營企業家有更多的獲得感。
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等方面,都應該有所作為,全面釋放改革紅利:在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上,在解決民企“不敢貸、不愿貸”問題中,在解決民企準入的各色“玻璃門”上,國家各個相關職能部門都應該按總書記的要求摘掉“有色眼鏡”,落實有關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的改革要求。
“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中國經濟離不開民營企業的成長,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崛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