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馬來西亞又迎政局危機?“迪拜行動”雷聲大雨點小
馬來西亞政壇近年來呈碎片化局面,社會上時常傳出聯邦政府可能因政治力量洗牌、重組而被推翻的傳聞。種種勢力暗流涌動之下,馬來西亞近來又發生了所謂“迪拜行動”(Dubai Move)。不過,現任總理安瓦爾1月2日強調,這一意圖推翻政府的行動對其執政完全沒有影響。

馬來西亞現任總理安瓦爾 視覺中國 圖
據馬來西亞媒體報道,有政壇相關人士稱,馬來西亞主要反對黨伊斯蘭黨的一些成員與其他一些來自聯合政府的議員于2023年12月30日在阿聯酋迪拜舉行了會議,試圖策劃一場行動,來推翻安瓦爾目前領導的“團結政府”。有傳聞稱,前總理伊斯邁爾有份參與這場 “迪拜行動”,但這遭到伊斯邁爾特別助理阿菲菲的否認。
“‘迪拜行動’事件似乎‘雷聲大,雨點小’。坊間認為,這一動向的出現或許和前財長達因被查有關。馬哈蒂爾、國民聯盟等勢力為此加緊了合作。”華僑大學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訪問學者鐘大榮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
早在2022年11月安瓦爾當選馬來西亞第10任總理時,輿論對其接下來的執政生涯就頗為擔憂。《中國新聞周刊》曾在報道安瓦爾時援引鐘大榮的分析稱,國陣(巫統)和安瓦爾的矛盾不會因為聯合執政而消失。“未來會不會成為定時炸彈,還有待觀察。”如今看來,這個定時炸彈,似乎一直存在。
一場“浪費時間”的會議?
馬來西亞社區通訊局(J-KOM)副總監伊斯邁爾·尤索普(Ismail Yusop)是最早披露“政變疑云”的人之一。他在2023年12月30日發聲明說,反對黨聯盟國民聯盟(國盟,PN)的一些高級領導人乃至于執政政府的一些官員最近在阿聯酋度假,他們試圖在迪拜召開會議,將具體的任務分發給不同的人。獲得任務者將展開說服工作,拉攏支持安瓦爾政府的議員轉投反對派陣營。
尤索普指控說,參與這場“迪拜行動”的力量有國民聯盟高層,也有一些資深的政治人物,還包括封號是“敦”的一些人。值得注意的是,曾在馬來西亞兩次擔任總理、前后執掌政壇二十余年的前總理馬哈蒂爾的封號即為“敦”。
“我個人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叛國行為,或者是企圖推翻國家元首領導的政府的叛變行為。因此,總理有堅實的基礎采取積極行動,并需要立即指示內政部、警察總監和國家安全部隊調查直接涉及此事的幾名個人。” 尤索普說。然而尤索普沒有透露具體的人名。
隨著尤索普的披露,“迪拜行動”漸漸在馬來西亞輿論場掀起波瀾。被傳涉入“迪拜行動”的前總理伊斯邁爾方面火速澄清,他的特別助理阿菲菲表示,伊斯邁爾在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朝圣后,便直接飛回馬來西亞吉隆坡,并未在迪拜停留。阿菲菲還特別分享了伊斯邁爾與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主席、聯邦政府副總理扎希德的合照。
值得注意的是,伊斯邁爾曾在2021年至2022年間擔任馬來西亞總理。當時,他雖然身為巫統成員,但主要支持來自國盟的土著團結黨和伊斯蘭黨。2022年底,巫統在大選后轉而和安瓦爾領導的希望聯盟(希盟,PH)組建政府,親國盟的伊斯邁爾在扎希德掌握的巫統黨機器下被邊緣化。
沙撈越州總理阿邦·佐哈里(Abang Zohari)也被傳參加了“迪拜行動”。他對此表示“困惑”,強調“現在只專注于希望通過一個穩定的政府來實現良好的經濟”。巫統高層博安則質疑尤索普炒作“迪拜行動”的動機,認為這很“膚淺”。
然而扎希德1月2日回應稱,意圖推翻“團結政府”的“迪拜行動”真實存在,但未能實現其目標。“我們收到了情報部門的報告,從參與者的進展、抵達目的地的情況到最終結果。但對我們來說,這都只是在浪費時間。”扎希德2日在發布會上說,“等到第16屆大選舉行,再來談更換政府吧!”
“迪拜行動”只是煙霧彈?
“迪拜行動”在馬政壇引起口水戰。伊斯蘭黨署理主席易卜拉欣·曼(Tuan Ibrahim bin Tuan Man)駁斥稱,有關行動的傳聞不實,是當局為了轉移人們對社會和經濟困境的注意力而臆想出來的。有當地媒體分析稱,安瓦爾政府曾經承諾的改革難以落實,社會上的種族、宗教議題分化日趨嚴重,安瓦爾的聲望有所下滑。
伊斯蘭黨的政治明星、吉打州務大臣沙努西在1月3日頗為“大方”地承認說,伊斯蘭黨等反對派一直都在謀劃推翻現任政府,但這不代表“迪拜行動”真實發生了。他將“迪拜行動”的概念稱之為“騙局或誘餌”。沙努西在3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反對派們會在吉隆坡等馬來西亞各地討論如何推翻現任政府,不同的地名可以被冠以不同的“行動”(move)名義。
沙努西強調,安瓦爾政府一定會在五年任期結束之前垮臺,他們將尋求在聯邦憲法之下推翻這一政府的可能性,“聯邦憲法允許的任何行動都應該可以繼續展開”。
馬來西亞人楊森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迪拜行動”事發突然,大部分消息都是二手乃至于“三手、四手、五手”的間接消息,完全就是一個“上層政治”(馬來語atas)的課題。“事發突然,民眾其實都沒什么感覺。”楊森說。
楊森和鐘大榮都提到了前財長達因涉及的弊案。去年12月底,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翻查了26年前的交易,并查封前財政部長、馬哈蒂爾親信達因的資產,引發輿論猜測,接下來或有更多曾經的政治巨頭受到對付。有馬來西亞的政治觀察員表示,安瓦爾是在用“反貪”的名義向馬哈蒂爾發出警告,要他停止鼓動在野勢力和政府作對。
馬來西亞政治學者潘永強分析說,安瓦爾1998年被馬哈蒂爾革除副總理職務,身為師徒乃至情同父子的二人走向反目,達因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即使是2018年馬哈蒂爾和安瓦爾聯手組建政黨聯盟,推翻巫統統治,達因也在其中作梗,讓安瓦爾無法從馬哈蒂爾手中接過承諾中的總理大位。
“隨著達因被查,馬哈蒂爾、國民聯盟等勢力的動作加速了,他們或許為此加緊了合作。”鐘大榮對澎湃新聞分析說。
1月2日,馬來西亞反貪會開始調查前總理伊斯邁爾涉貪的指控。據稱,2021年8月伊斯邁爾推出“大馬一家”概念時簽署了一批廣告宣傳合同,疑似涉及貪污。
“后門政府”陰魂不散?
讓馬來西亞選民頗為關切的“后門政府”問題,因2020年初的“喜來登行動”而聞名。當年2月23日,分屬朝野、主要來自馬來族群政黨的一些政治人物突然出現在八打靈再也喜來登酒店召開會議,經由一周復雜的政治斗爭和重組,馬哈蒂爾率領的希盟走向分裂,政府宣告垮臺。因穆希丁2020年組建的政府、伊斯邁爾2021年組建的政府均未經由大選授權,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的兩屆短命政府均被民眾批評為“后門政府”。
這種依靠部分政治勢力洗牌、重組,或是由部分議員改變政治忠誠對象來推翻現有政府、組建新政府的現象,在馬來西亞由來已久,被稱為“政治青蛙”亂象。實際上,各政黨、各族群間臺前幕后的交易與平衡始終貫穿馬來西亞政治。即使是主打改革牌的安瓦爾,也曾在2014年參與試圖改變雪蘭莪州政權的“加影行動”。
扎希德1月2日強調,由于《反跳槽法》的頒布,以“后門手段”推翻政府不再有效。根據《反跳槽法》,馬來西亞的國會議員和州議員若更換黨籍,就必須辭去議員職位。這意味著議員所屬政黨的政治支持傾向對所有下屬議員有約束效力,如果有任何支持傾向的變更,必須以整個政黨為單位,而不再是由單一議員隨意作出抉擇。
2023年12月31日民政運動黨(與伊斯蘭黨同屬國盟)青年團團長黃佳禎聲明說,盡管他不認可安瓦爾政府,但人民已經厭倦了為權力而更換政府的行動,他不同意“后門政府”奪權。
“大家已經經歷了6年4次更換總理,當下人民所期待的是經濟繁榮和隨之而來的生活變化。政府任期中不該發生任何政權更迭,因為沒有展現出健康的民主,作為政府政策的制衡和監督者,反對黨的責任應該持續到政府解散為止。”黃佳禎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