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拯救開放世界,不靠公式、靠智商
當越來越多的游戲大廠開始把開放世界作為3A大作的標配時,麻煩來了。

論《原神》《賽博朋克2077》,還是《艾爾登法環》,越來越龐大的虛擬世界,成為了解決游戲劇情長度、更久的黏住用戶的最簡潔解法。
但無縫大地圖做的越大,實時運算能力要求越高。
顯然,這需要更多的算力支撐,而用戶的設備與廠商的服務器,就變得不夠看了。

怎么破?
育碧也好、暴雪也罷,都用了同樣的方式,公式化開放世界,當然會盡可能的做好偽裝。
例如2018年發售的《孤島驚魂5》中,育碧上海的游戲策劃師馬晗天負責設計游戲中野生動物行為。

他曾對媒體表示“比如說動物看到玩家、看到敵人會有什么反應?玩家打了它一槍,它會有什么反應?這里我們主要是設計邏輯。比如臭鼬,怎么在游戲中噴臭氣?游戲中無法體現玩家的嗅覺,所以我們加點黃色的氣體作為特效,人物也要做出聞到惡臭的表情。”

這一切的細節,成就了育碧游戲超寫實的風格。
正如大家可以在《刺客信條》中游覽超還原的巴黎圣母院一般。
但這樣的設計,在開放世界里能做到嗎?

顯然,工程量太大。
于是,公式就出現了,出現在游戲中的所有臭鼬,都會作出同樣的動作,所有的NPC也會作出同樣的反應,甚至是給出相似的話語。
一切都只需要做復制粘貼。
只要量大管飽,玩家就不容易覺察出來。

但在原本就寡淡的游戲主線劇情上增添大量重復元素來增加玩家的游戲時間,終歸不能體現出開放世界的自由度。
只不過是在A村被NPC派發抓豬的任務,在B鎮又接到了一個找狗的安排,就和網游中無盡任務一般的打怪升級般讓人疲勞。
拿什么來拯救開放世界?
或許,可以通過提高NPC的智商來解決。
2023年初,ChatGPT帶來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浪潮,成為了最有力的推手。

最簡單的突破口被設置在了NPC之上。
國內外多家游戲公司“不約而同”地將玩家與游戲中NPC的交互,看作是讓游戲非線性化、高自由度的抓手。
例如,網易的《逆水寒》手游就宣稱是一個“萬物皆可交互”的自由開放世界,其最大賣點智能NPC,即:
游戲中400多名NPC都加載了網易伏羲人工智能實驗室的AI引擎,有獨立的性格特點和行為模式。

如何理解?
按照網易的說法,玩家和 NPC 的交流交互不再是設定好的、流程式的,而是自由度極高、完全開放的。
例如,在兩個女NPC正在討論與夫君相隔千里的話題時,玩家輸入“異地戀是沒有未來的”,觸發NPC放棄異地戀的相關對話。

這個圖景,是否讓人想到了《失控玩家》里開放世界中的NPC變成帶自主意識的男主角的故事呢!
千人千面的NPC就能讓開放世界變得千姿百態了嗎?

中手游首席執行官肖健就認為:“通過AIGC,《仙劍世界》游戲里的NPC能夠更鮮活,能自我生長,給玩家非常不一樣的更真實化的體驗。”
此外,成名已久的人工智能微軟小冰,更在2022年夏天做出了一個宣發,即:
小冰公司成立ICEGamer游戲工作室,第一個項目計劃就是制作一款由AI being擔綱全部NPC的開放世界手游。

該工作室成員肖佳悅描述稱:“AI being NPC是有記憶的,他們會記住與玩家的交互過程,通過這些記憶逐步建立對玩家更全面的認知,從而改變與玩家的相處方式。”
一個活的開放世界,或許未來玩家都會分不清誰是NPC,誰是真人。
這種和玩家一起成長、交友的開放世界,會好玩嗎?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

至少目前,有了智商的NPC在游戲世界里唯一能做的就是聊天,用不一樣的話術聊天罷了。
此前,超參數科技制作的名為“活的長安城”的技術Demo更引發熱論,其中NPC不僅全由AI操控,彼此之間還能互動。
可,這又不是真人交互的社交應用……
刊載于《人民郵電報》2023年5月26日《樂游記》專欄359期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