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年跌超46%!2023年虧損最多的公募基金經理離任
2023年度虧損最多的公募基金經理離任。
2023年12月30日,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銀基金”)公告稱,自2023年12月29日起,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下稱“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的原基金經理施敏佳因個人原因離任,鄭眾新任該只基金的基金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聞記者發現,2023年以來,施敏佳已離任三只基金產品,依次為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上銀科技驅動雙周定期可贖回、上銀高質量優選9個月持有,均為規模1億元左右的“迷你型”基金。目前施敏佳旗下已并無在管基金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鄭眾歷任上銀基金研究員、高級研究員等職務,現任上銀基金基金經理。據Wind數據,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為鄭眾管理的第一只基金產品,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該只基金規模僅為1億元。

澎湃新聞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了2023年度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后二十名,若剔除成立不足一年的產品且只統計初始基金,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A因年內虧損高達46.18%墊底,堪稱“腰斬”,也是2023年業績最差的公募基金產品。據該基金產品資料概要,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成立于2022年4月20日,主要投資于新能源主題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
在2023年三季度報告中,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陽光電源(300274.SZ)、拓普集團(601689.SH)、鈞達股份(002865.SZ)、德業股份(605117.SH)、隆基綠能(601012.SH)、固德威(688390.SH)、錦浪科技(300763.SZ)、天合光能(688599.SH)、晶澳科技(002459.SZ)、捷佳偉創(300724.SZ)。可以看出,光伏概念股幾乎占據了前十大重倉股的半壁江山。
上銀新能源產業精選2023年三季報表示,對于基本面好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如光伏和儲能等領域中的估值合理的優秀公司,仍堅定看好。
由于2023年新能源板塊遭到大幅調整,相關主題基金的業績普遍表現不佳,業績的改善也只能耐心等待新能源板塊行情回暖。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據Wind數據整理
此外,據澎湃新聞記者統計,2023年有13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年內業績虧損超40%,143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年內業績虧損超30%,其中不乏中信建投基金、廣發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等知名基金公司。
具體來看,國聯基金朱曉明、杜超共同管理的國聯新機遇因年內虧損45.84%排名倒數第二;諾德基金牛致遠管理的諾德優選30年內虧損為44.90%,位列倒數第三。上述兩只基金產品也均為“迷你型基金”,基金規模不超過0.5億元。
與此同時,中信建投低碳成長A、國聯安氣候變化責任投資A、中信建投智信物聯網A、鑫元清潔能源A、中銀證券優選行業龍頭A、中航新起航A、大摩基礎行業則位列倒數第四至倒數第十,2023年度基金業績分別為-44.78%、-43.77%、-42.91%、-42.34%、-41.98%、-41.79%、-41.39%。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度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后二十名榜單中,兩位基金經理旗下多只在管的基金產品位列其中。
其中,中信建投基金周紫光旗下在管兩只基金產品年度虧損超40%,旗下管理的另外兩只基金產品——中信建投科技主題6個月持有A、中信建投智享生活A度虧損也超30%,基金業績依次為-38.79%、-31.58%。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廣發基金管理規模超兩百億的基金經理鄭澄然旗下在管的7只基金產品年度虧損則均超30%。據Wind數據統計,鄭澄然目前管理的廣發高端制造A、廣發成長動力三年持有A、廣發成長新動能A、廣發誠享A、廣發興誠A、廣發鑫享A、廣發新能源精選A,年度業績依次為-40.74%、-38.57%、-37.20%、-34.36%、-34.11%、-34.05%、-30.72%。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據Wind數據整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