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許紀霖:電視劇《繁花》為什么比想象的好看
好的小說是有內涵、有想象空間的,好的電影是蒙太奇剪輯成的多維世界,但是電視劇的標準就是好看,抓得住人。近日,電視劇《繁花》正在熱播,引發不少熱議,不僅因為它是根據金宇澄的同名原著改編,更是導演王家衛首次執導電視劇。本期視頻,我們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許紀霖來解讀《繁花》,告訴你為什么王家衛拍的電視劇《繁花》好看。
我們不能把小說的價值尺度簡單地搬用到電視劇上面來,任何一次改編都是一次再創作、再理解、再整合。從《繁花》的頭幾集來看,作為電視劇它是成功的。看上去它好像和小說似非而是,可以看到它有小說克隆的痕跡,但是又經過了王家衛的基因編輯,重新創造了一個新的《繁花》。王家衛很聰明,抽取了1990年代初上海改革開放(這段時期),通過阿寶為中心的人物來看上海的變化。這個變化不是宏大敘事,講的是一個人的命運,這就是阿寶,有點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他是上海灘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朋友說這叫“了不起的蓋茨寶”——阿寶。這就是王家衛的《繁花》最突出的地方。
王家衛在電視劇里面加了一個小說中沒有的人物:爺叔(滬語)。這個人物,可以說是畫龍點睛之人,神來之筆。爺叔是從民國時期過來的,是在上一回上海開埠以后,一個深深代表上海商業傳統的老迪克(上海話,意指生活豐富多彩的人),1990年代以后他就成為了阿寶的師傅。這樣一個人物把民國的上海和1990年代的上海連在了一起,畫龍點睛,妙不可言。
王家衛拍(《繁花》)的主景地,它的故事都發生在當年最紅的一條馬路——美食街黃河路。當年的美食街,我記得一條是黃河路,是比較高檔的,還有一條乍浦路,比較小市民的。但是王家衛和金宇澄不一樣,金宇澄在小說里面大量表現小菜場——(那個年代)上海市民的(主要)活動空間在小菜場,但是王家衛拍出了一個新的上海灘,是黃河路,當年所謂上海商界最高層次的那些人出沒的地方,(他們)名義上是吃飯,實際上是在里面談生意。所以,王家衛把(《繁花》)拍成了商戰片,而商戰的空間就是在黃河路。
王家衛拍電視劇,是當電影來拍的,上海話叫“考究”。它的攝影、燈光、道具、布景,值得你細細推敲,都很考究,看上去好像我們在看連續劇,實際上在看30部文藝大片,非常過癮。我們可以說,(電視劇《繁花》)依然是王家衛,但看上去又好像不像王家衛,或者成為了王家衛的2.0版。這部片子一反以前的王家衛風格。過去王家衛的電影把蒙太奇用到了極致,他的各種鏡頭、電影語言看上去像碎片一樣,可以有不同的解讀,它不是線性敘事。(可以說,)王家衛非常懂市場。《繁花》開頭幾集,一條脈絡貫穿到底,一個故事講到底,沒有支脈,沒有平行線,甚至連回憶、連不同的時間線都沒有,就基本在一個空間、一個時間脈絡里面講下去,有懸念,有故事。
我們再來看看演員的陣容。王家衛幾乎把今天活躍的上海籍電影明星全部請來,我作為一個上海人聽他們講一口上海話,感覺是很親切的。《繁花》講的不是宏大敘事,它就是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圖,聽上海話版,你才能真正領略到里面的妙處。這些上海籍演員的上海話,有幾個說得太棒了,像老戲骨游本昌,講的上海話連我都不會說,這是老一代人帶點蘇州腔的(上海話),有點糯,很有味道。
游本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科書,可以說如果沒有游本昌,整部戲至少遜色三分,這是我覺得最好、最有光彩的演員。馬伊琍,她整個放開了,生龍活現,無論她講的上海話,她的肢體語言,她的表情,都把一個活脫脫的、從東京回來見過點小世面,但是在上海灘、在進賢路上開個夜東京的小女人表現得活靈活現,只要她一出場滿目生輝。辛芷蕾和胡歌的幾場飆戲有點小意思,特別是我看到第五集,他們兩個第一次見面,唇槍舌劍,實際上暗自欣賞,但是又顯示出各自性格上的沖突,這場戲演得好。
王家衛挑了一個不容易的活。我通常認為,按照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最好這部小說是二流的,就給改編一個很大的發揮空間,把它升為一流的電視劇。但是小說如果是一流的甚至是超一流的經典,通常改編電視劇是吃力不討好的,會迎來罵聲。王家衛的《繁花》,不容易,成功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