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沙島礁氣象觀測站正式啟用,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也全面建成
10月31日,據中國氣象局消息,我國南沙群島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氣象觀測站正式啟用,這意味著南沙部分海域氣象觀測空白得以填補,南海地區及周邊國家的漁民和過往船只將獲得更精準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
當天,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例行發布會上介紹,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也已全面建成,該監測站具備15項指標監測能力。
南海海區時常受臺風、暴雨、大霧等災害性天氣影響。隨著這一區城漁業、交通運輸等活動增多,天氣因素造成的海上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漁民和過往船只迫切需要準確及時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逐步在南海地區建立地面氣象觀測等多種觀測業務。目前,我國已初具南海氣象觀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承擔著提供海洋氣象情報的國際義務。然而,南海地區仍有大片海區氣象觀測空白,預報預警缺乏數據支撐、準確度有限,難以滿足防災減災需求。
南沙群島有關島礁氣象觀測站投入使用,正是要逐步填補這一空白。永暑礁、渚碧礁、美濟礁啟用的氣象設施包括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高空氣象觀測站和天氣雷達等,可對氣象要素實現24小時連續觀測。
中國氣象局介紹,這些氣象設施的投入使用,是完善南海海洋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基礎。南沙群島有關島礁氣象觀測所獲取的數據,將用于開展南沙災害性天氣實時監測、預報和預警。
在10月31上午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也已全面建成。
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具備PM2.5、PM10、CO、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O?等6項常規指標,二氧化碳和甲烷等2項溫室氣體指標,顆粒物組分(黑炭)以及氣象五參數和能見度,共15項指標監測能力,初步形成南海地區空氣質量監測與氣候變化觀測相結合的綜合監測體系。
南沙大氣環境綜合監測站的建成將為南海域內國家和地區公眾提供及時、可靠的環境空氣質量信息,也為研究西太平洋-東南亞區域的大氣傳輸、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提供重要支撐,在推動南海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中必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