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民日報頭版評論:糧食增產挖潛要靠兩手發力
冬日的八桂大地,暖意依舊,瓜果滿園。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西考察,指出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實現糧食均衡增產。總書記在地方考察中再次關注糧食安全,彰顯了對端牢中國飯碗的深切牽掛,也為我們在高水平上挖掘增產潛力、推動糧食產能邁上新臺階提供了重要指引。
有土斯有糧,糧食生產必須有一定的耕地面積作為基礎支撐,穩住面積才能穩住產量。如何穩面積?首要的是保耕地數量。這就意味著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牢牢守住、不容有失,要嚴格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確保農田姓農、良田種糧。要壓緊壓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以“分畝必爭”的精神應種盡種、種足種滿,確保播種面積總體穩定、只增不減。在土地資源約束趨緊背景下,向耕地要糧食還要著力提質量,通過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平、推進黑土地保護等措施,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我國耕地資源就這么多,產能提升關鍵要靠提高單產。事實上,提單產也是最有潛力可挖之處。今年,我國啟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300個重點縣單產提升對糧食豐收的貢獻率達到了73%。成績顯著令人欣喜,但對標世界上的農業強國,我國糧食單產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要繼續從產能提升最迫切、單產提升潛力最大的糧油品種抓起,集成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總結推廣一批實踐證明務實管用的高產技術模式,真正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試驗田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輻射帶動大面積單產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追求的糧食增產,是面上的均衡增產,而非點上的“一枝獨秀”。我國地域廣闊,各地資源稟賦和生產基礎不同,尋求增產的方向、模式也各有千秋。無論糧食主產區或非主產區、高產區或中低產區,都要因地制宜,明晰適宜的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主攻方向。中低產區盡力向高產區靠攏,高產區努力向標桿區看齊,積少成多,共同推動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
日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強調“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總書記念茲在茲、反復強調,其中包含的殷切期望顯而易見。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份“時時放心不下”的牽掛,用實際行動把中國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