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通,價格戰是最優解嗎?

臨近年底快遞行業價格戰或重燃戰火,快遞行業又開始卷了?
據《澎湃新聞》報道,中通宣布放棄了之前全年增長1.5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的目標。其三季報顯示,鑒于以價換量的非理性競爭對行業整體盈利水平的侵蝕,原本預計全年增長1.5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的目標已經不合理,預計全年業務量維持292.7億至302.4億件的區間的指引,同比增長為20%至24%。
這背后或是因為快遞行業再次燃起價格戰所致。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通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同比下降13.5%,今年第一、二季度中通該項數據同比降幅分別為3.7%、7.8%,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對比同行來看,中通三季度的價格降幅高于圓通,韻達與申通的快遞單票價格降幅在10%以上,與中通接近,或印證了中通正在應戰價格戰。
據《澎湃新聞》報道,截至去年,前六大快遞公司市場份額達到86.3%。其中“三通一達”四家通達系快遞份額已達65.5%。但隨著包裹量增速放緩,今年以來快遞行業以價換量再次加劇,局部地區再次“開打價格戰”,競爭態勢進一步增強。
在中國快遞市場上,極兔、菜鳥、京東、順豐等對手,同樣處在加速發展期,中通面臨著較大壓力。為了應對競爭,中通快遞進行了服務升級,并可能提升線路運力;同時,其在地圖測繪、支付等業務上,也在積極尋找出路,這會是避免行業內卷的最優解嗎?
一些指標優于同行
在中國的快遞江湖中,中通快遞算是個“晚輩”。根據天眼查App顯示: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主要從事郵政業為主的企業。
但是,經過10年的發展,如今的中通快遞,已經以“晚輩”的身份,在江湖上站穩了腳跟,并開始對前輩們發起趕超。
今年以來,中通快遞的業績其實表現不錯,根據財報顯示,其在2023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保持了增長。其中,自從2022年一季度以來,中通快遞的凈利潤增速,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超過40%,成為快遞行業的盈利強者。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通快遞實現營收187.24億元,同比增長13.1%;實現毛利58.29億元,同比增長52.5%;實現凈利潤41.95億元,同比增長59.3%。可以看出,在2023年上半年,中通快遞的利潤增速,遠遠大于其營收增速;其中,其凈利潤增速,又大于毛利增速。
中通快遞最新的三季報也可以印證。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通快遞實現營業收入278億元,同比增長8.99%,實現歸母凈利潤65.57億元,同比增長41.11%。
對比其他通達系物流公司,中通快遞8.99%的營收增速低于申通的21.84%,高于圓通的4.98%和韻達的-6.84%。41.11%的凈利潤同比增速低于韻達56.43%,高于申通的8.75%和圓通的-4.15%,與德邦的43.8%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2022年一季度以來,中通快遞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凈利潤增速在40%以上。
業務量方面,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約為75億件,同比增長18.1%;市場份額增至22.4%。從半年報來看,2023年上半年,中通快遞包裹業務量約為140億件,同比增長22.3%,大部分收入來自向網絡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包裹分揀、干線運輸等服務,其中向合作伙伴收取的中轉費,占這部分收入的89.8%。
中通還強調,受益于標準化和數字化管理舉措,第三季度,中通的單票分揀加運輸成本下降11%。與此同時,在貨運代理業務方面,這部分收入之所以出現下降,源于跨境電商和運費的下降;但是,中通快遞在財報中表示,預計這部分需求將會反彈。
國內規模居前的幾家上市快遞企業也已披露了2023年第三季度成績單,相較于同行,中通快遞成色又如何?
從營收規模看,毫無疑問,順豐作為業內的老大哥,收入排名第一,第三季度收入高達646.46億元;而三通一達的收入雖相差沒那么大,但圓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快遞都在百億元以上,依次為137.59億元、102.5億元、112.61億元,均明顯高于中通快遞的90.75億元。
中通快遞收入排名墊底,但從利潤規模看,中通已展現出一些領先優勢,甚至已超過順豐。
根據同期財報對比,順豐控股2023年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20.88億元,同比增加6.56%;圓通速遞歸母凈利潤7.98億元,同比下滑19.98%;韻達股份歸母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51.46%;申通快遞的表現則略顯遜色,歸母凈利潤為274.1萬元,同比下滑87.73%。
從盈利能力看,得益于全鏈路數字化建設,疊加強勁的業務增長帶來規模效益進一步發揮,中通快遞的表現確實優于同行。
據財報顯示,中通快遞三季度毛利率為29.8%,較去年同期的27.3%進一步改善,拉開與包括順豐、韻達、圓通等競爭對手毛利率差距。在較高毛利率優勢之下,中通快遞凈利率同樣優于同業。2023年三季度,中通快遞的經營利潤率為26.7%,較去年同期24.3%,也改善了不少。
然而,中通快遞這一業績利好卻并未帶動該公司股價上漲。三季報披露后,中通快遞股價大跌4.28%。
經營業績上的亮眼表現,給了中通快遞樂觀的預期。財報顯示:中通快遞預計,2023年全年包裹業務量,將在292.7億件至302.4億件,同比增長20%至24%。
重新陷入價格戰
2023年以來其實快遞行業一直處于復蘇中。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報告,2023年1-9月期間,郵政行業的寄遞業務總量達到了1151.1億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6%。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快遞業務量(不包括郵政集團的包裹業務)在此期間達到了931.2億件,同比增長了16.4%。與此同時,快遞業務的總收入也達到了8545.5億元,同比增長了11.1%。這表明市場需求在持續擴大,進一步推動了郵政行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逐漸復蘇的背景下,快遞公司之間的價格競爭似乎日趨激烈。從整體情況來看,今年前三季度的國內快遞公司單票價格呈現了波動態勢,并有下滑趨勢,普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根據快遞企業最新的經營數據顯示,9月,圓通速遞平均單票價格為2.34元,同比下滑7.32%;申通快遞單票價格為2.11元,同比下滑13.52%;韻達股份2.29元,同比下滑12.93%。順豐控股則繼續高端化策略,9月平均單票價格為17.21元,同比增長7.23%。
中通首席財務官顏惠萍在電話會上也坦承,“中通核心快遞業務單票收入下降,與行業趨勢基本一致。”顏惠萍表示,與行業相比中通優化直客業務占比的力度更大,影響單票收入下降也較大,除此之外,為保障市場份額所提供的增量補貼及包裹重量下降也是單價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據公開資料顯示,快遞企業營收和單票收入的統計口徑不同。主要快遞企業中,順豐快遞為直營模式,營收包含全網快遞收入;加盟制快遞企業只計算總部收入,其中A股圓通速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營收和單票收入包括派費;而中通快遞營收和單票收入不包含派費,且已扣除對網點的激勵。
值得注意的是,以價換量的非理性競爭或再次對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構成了威脅。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11月快遞業務收入1241.4 億元,同比增長26.9%;快遞業務量136.4億件,同比增長31.9%。不過,快遞行業11月份單票收入同比下滑了3.8%至9.1元。四家公司單票價格的降幅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順豐速運板塊的業務單票收入同比下降4.17%,圓通同比下降9.36%,韻達和申通的降幅最大,分別為17.36%和16.03%。
中通最新財報顯示,由于中通在極端的市場價格競爭中采取了獲取有盈利的業務增量的戰略,公司原本設定的1.5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年度增長目標已經不再合理或可行。盡管如此,中通在第三季度財報中仍維持了2023年業務量達到292.7億至302.4億件的指引,同比增長20%至24%。
《電商報》文章指出,如果說2020-2021年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是一場“速決戰”。那么如今緩慢降價的形勢,則更像是一場“持久戰”,先撐不住的必然會被淘汰,這也給快遞行業的降本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章觀點認為,對于快遞行業如今的低價競爭,也不必過分擔憂。能看到很多快遞公司單票收入下降的同時,凈利潤不降反增,也反映出其正在尋找除了價格戰以外的突圍方法。
養戰方能避戰?
中通快遞不僅面臨行業內卷的局面,在年初還遭遇了一次做空。
據《界面》報道,2023年一季度,華爾街做空機構灰熊,發布了一份關于中通快遞的做空報告,核心質疑點就是其過高的利潤。對此,中通快遞做出回應,表示這份報告沒有依據,并且包含許多錯誤、無根據的推測以及誤導性的結論與詮釋。
其實,早在2017年,美國一家基金,就對中通快遞提出了質疑,稱其使用一個“網絡合作伙伴”系統,來處理利潤率更低的快遞業務,從而使不賺錢的業務從賬上消失,該質疑同樣沒有舉出實質性證據。
除了在利潤計算上飽受質疑,中通快遞在市場競爭中,也面臨著咄咄逼人的對手。
比如,10月27日,極兔速遞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今年港交所最大IPO。其自從進入中國以來,以低價迅速占領市場,如今已擁有超過10%的市場份額,且還在繼續增長中。
同時,背靠阿里的菜鳥速遞,被市場預測很快會啟動IPO計劃,并且上線了自營的倉配產品。目前,菜鳥在中國擁有約230個倉庫,7500多條運輸線路、5000多個終端站點,以及超過5萬名快遞員。
而在另一邊,背靠京東的京東物流,在中國運營的倉庫數量,已經超過了1600個,總面積超過3200平方米,一線員工超過14萬人。
不僅如此,順豐、申通、圓通、韻達等快遞行業傳統玩家,也在積極布局基礎設施,擴張自身業務規模。比如,順豐在中國市場上,擁有超過19萬輛末端配送車輛,2023年還在湖北鄂州,投資了專用物流機場。
這樣看來,想要在群雄并起的快遞江湖里,始終保持較高的利潤,中通快遞可能有些壓力山大。
針對對手們的業務擴張和內卷,中通也在積極尋找應對措施。
比如,2023年6月,中通快遞宣布標快服務升級,在中國66個大中城市,“標快送貨上門,承諾不上必賠”。如果快遞未能上門,核實后用戶會得到6元優惠券,可用于下次下單。
同時,就在2023年3月,中通快遞曾與湖南省相關部門,洽談建設機場等事宜,這意味著中通快遞,可能會布局航空貨運。
而除了服務升級、線路布局之外,中通快遞還在拓展自身業務邊界,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比如,根據天眼查App顯示:中通快遞旗下的子公司,西安中通巡天科技有限公司,已獲得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測繪資質證書。這也讓中通快遞,成為繼京東、順豐之后,中國第三家擁有該資質的快遞公司。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不久前同意萬通支付改名為中通支付,這意味著中通快遞用全資收購的方式,獲得了央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正式進入了支付行業。
由此可見,中通快遞在利潤增長的同時,也在為未來進行規劃。畢竟,快遞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市場占有率不夠的企業,很容易在激烈競爭中,失去自己原有的地盤,基本盤不錯的中通快遞需要再加把勁兒。
目前來看,快遞行業競爭陷入白熱化,頭部快遞企業們正加速攻城略地,行業競爭格局加速分化。但是同時應該看到,快遞行業的服務質量競爭也成為新的趨勢。目前,快遞企業更加注重服務過程中的用戶體驗,卷價格不如卷服務質量,這或是行業發展進入良性競爭的開始。
作 者 | 碣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