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觀榆林:彼得·海斯勒筆下的西北小城
2018-10-30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我的家鄉叫榆林。在我幼年的時候,它并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那時市區里最主要的街道只有兩條,一條舊、一條新,分別被人們習慣性地叫做“大街”和“二街”。居民區就這樣散亂地夾雜在其中,參差不齊又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從以前到現在,似乎始終不曾有絲毫改變。因為上學的緣故,生活十分規律,每天經過的路就是從家到學校的那一段,閉著眼睛也大致不會有錯,直到大約十年前離開它。
現在的我生活在距離它6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每年除了中秋和春節,基本沒有回去的機會。而它似乎也永遠都停留在我當初離開時的模樣,從來不曾改變。冬季的空氣永遠無比凜冽,商業街上雖然也開了不少品牌店,但人們的衣著服飾還是保持著一種過時的狀態。小時候經常去的幾家書店大都已經消失不見,但還是有一些人仍然在堅守。如果用家鄉話和街邊小販對答,他們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我早已不是一個標準的榆林人。
這個城市本來很有機會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歷史文化名城,但我究竟還是不知道,那些年里到底是發生了什么。“南塔北臺,六樓騎街”,如果真能恢復明清時期的建筑原貌,我想這里應該不遜于洛陽南京吧。但現在的明清一條街上,到處是隨意停放的機動車,兩側的商鋪也跟文化沾不上邊。所以我才會對彼得·海斯勒在《尋路中國》和《消失中的江城》里提到的榆林念念不忘,文字雖然涼淡,但卻和我的記憶重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