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佘詩曼的下半場,不只是《新聞女王》

2023-12-25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佘詩曼坦言自己是工作狂,“喜歡返工(上班)多過放假”。她毫不避諱自己有好勝心:“我總覺得每接到一份工作,都要做到我認為的最好。就像出來參加比賽那樣,你當然是想贏,不然參加的意義是什么?”

連續四周成為收視冠軍的《新聞女王》大結局后,人們驚覺,佘詩曼本人幾乎就是Man姐(文慧心)的現實映照。新周刊專訪佘詩曼,聽她分享48歲再度翻紅的體悟。

作者 | 謝無忌

編輯 | 晏非

題圖 | 《新聞女王》

“如果以你的性格,要是在SNK-NEWS斗爭激烈的職場環境底下能活多久?”

“我不會活不下去的(笑),這個世界不是來配合你的,沒有什么理所當然的事情。無論遇到什么環境,都要想辦法生存下去。”

2018年,佘詩曼被問到穿越回后宮能活到第幾集,她笑著說能活到最后。我好奇的是,時隔5年,面對《新聞女王》中現實的“職場宮斗”,她的答案還是如此嗎?

同劇中飾演佐治的馬國明面對這個問題時稱,自己“不適合斗,應該很快會辭職”。相比之下,佘詩曼顯然與劇中角色文慧心更加匹配。面對人生這場“宮斗”,她總有氣定神閑、足以撐場的底氣。

《新聞女王》成了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港劇,佘詩曼在當中飾演的Man姐文慧心。(圖/《新聞女王》劇照)

回溯佘詩曼的人生故事,你或許會找到底氣的來源。5歲那年,遭遇父親車禍離世,堅強又樂觀的母親成了她最親密的朋友,亦是她最好的榜樣。她很早就理解了“世事無常”,從小便非常獨立,懂得如何適應不同的環境。

在采訪過程中,佘詩曼頻頻提到“際遇”這一關鍵詞。

剛出道時,面對滾滾而來的質疑聲,她暗暗下苦功證明自己,一年拍上百集劇成了她的家常便飯。佘詩曼花了26年,撕掉一個又一個標簽,終于從花瓶角色蛻變成港劇大女主。

香港媒體人查小欣曾評價其為“風中勁草”。在人才輩出、競爭激烈的演藝圈,她并不屬于天賦型選手,但一定是圈中沒法被忽視的女性力量——堅韌、敬業、“硬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有機會便抓住,絕地出擊。

命運很苦,還好有親情填補

與佘詩曼對話,有如春風拂面。她對我聊起的童年和青春歲月,總能讓人想起20世紀八九十年代TVB都市劇的畫面——

位于九龍荔枝角的美孚新邨,承載了佘詩曼的童年回憶。那里有個接近市區的沙灘,可以釣泥猛、捉蟹仔,橋下還有泳棚,可以劃艇仔。后來填海變成了荔枝角公園,那有秋千、滑滑梯、搖搖板、沙池。

美孚新邨承載了佘詩曼的童年回憶。(圖/佘詩曼微博)

在她的印象里,美孚的天橋底下藏著很多歡樂。中學時代,她最喜歡穿過巴士站的橋底走到荔灣街市,掏出剩余不多的零花錢,買咖喱魚蛋、雞蛋仔、臭豆腐這些小吃。

那些鄰里街坊都認得這個經常陪媽媽買菜的女孩,還熱情地跟她打招呼“阿妹放學啦,這塊豬肉請你吃啊”。

美孚也留存著她與父親寥寥可數的相處回憶。在她印象中,父親是嚴厲的,經常出差,但行李箱里都是買給女兒的衣物、書、玩具和零食。

5歲那年,她的父親因為一場交通意外離世。在喪禮上,小小的佘詩曼不懂為什么大家都不理她的哭鬧,不肯抱她跟父親打個最后的照面。

直到十幾歲時偶然和母親聊起,她才得知,當時父親被毀了容,長輩們是希望保護她,讓她只記得父親最好的樣子。

“人都有自己的缺憾,可能換個角度,它并沒有你想的那么大,也沒必要耿耿于懷。”佘詩曼對我說道。

父親離世那一晚,佘詩曼怕媽媽孤獨,便陪著媽媽一起睡,一直堅持到她去瑞士讀大學。

后來獨自撫養三兄妹的母親,總是忙于賺錢養家,佘詩曼就主動擔起姐姐的責任,給弟弟指導功課。而母親也一直傾盡全力,給予最好的愛——堅強樂觀,從不埋怨。

單親媽媽的愛是飽滿的,但靈魂是自由的,并沒有被母職約束。

佘詩曼18歲時,母親對她說:“你去讀書吧,不用擔心我,媽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了。”佘詩曼快畢業那會兒,就收到了媽媽準備去夏威夷再婚的消息。

母親是佘詩曼最親密的家人。(圖/佘詩曼微博)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抉擇,但也缺不了“老天爺賞飯吃”的概率。

實際上,佘詩曼當年“選港姐”并不是因為明星夢,相反,從小被街坊親戚念叨太多,她對這件事還有點抗拒。

1997年正值香港回歸,佘詩曼從瑞士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回港。如同電視劇情節那般,在媽媽和最好的朋友的建議下,朋友甚至還幫她遞交了報名表。

本是“無心插柳之舉”,結果入圍了面試、最終奪得香港小姐季軍的佘詩曼,也就順理成章拿到了TVB演藝圈的入場券。

佘詩曼當選1997年香港小姐季軍,順勢進入娛樂圈。(圖/受訪者提供)

“說那么多,還不如做給你看”

剛入行的佘詩曼,有點內向、不自信,在表演上像一張白紙。但初出茅廬的她,已經顯露出了自己“硬頸”性子。

一次拍戲的時候,副導演臨時將她的戲份提前。她匆忙換衣服晚了一兩分鐘,便被他從車上一直罵到現場。當時佘詩曼忍著一言不發,直到拍完戲、打車離開后,她才在車上哭了出來。

出道第二年,她被相中飾演《雪山飛狐》里的苗若蘭,卻落得“雞仔聲”“面癱女”等惡評。

那段時間,她曾萌生過退圈的念頭,但也許是骨子里的倔強,讓她想要努力證明自己。

剛出道的佘詩曼便在《雪山飛狐》飾演苗若蘭,演技稚嫩備受質疑,被說“雞仔聲”。

當時,她把寫著她演技不好的報紙貼在鏡子前激勵自己。

被質疑臺詞功力,她便堅持每天讀報紙練聲;沒上過表演訓練班,便請教前輩陳錦鴻,在對戲過程當中不斷摸索,邊學邊練。

2000年,佘詩曼迎來第一個高光作品《十月初五的月光》,憑借“祝君好”一角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獎,她回到家,第一時間把鏡子前的報紙撕了下來。

《十月初五的月光》的祝君好一角讓佘詩曼在表演上有了自信。(圖/《十月初五的月光》劇照)

2001年,常年在棚里拍劇的TVB,決定在廣西采用全實景拍攝《酒是故鄉醇》。她得知后,主動向當時的監制曾勵珍自薦出演。

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讓她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從那時候,她真正愛上了演戲。

飾演過周芷若的演員很多,佘詩曼也在2001版《倚天屠龍記》中出演過,其表現可圈可點。尤其周芷若成親被棄那場戲,佘詩曼決絕落淚、愛恨交織的眼神,被網友交口稱贊。

飾演如此復雜的經典角色,自稱當時演技還稚嫩的佘詩曼,每天收工后都還保持著緊繃壓抑的狀態,她頭一回“感覺自己有點抽身不了”。

佘詩曼版的周芷若演出了因愛生恨的決絕神態。(圖/《倚天屠龍記》劇照)

2004年,在被譽為宮斗劇巔峰的《金枝欲孽》中,飾演爾淳的佘詩曼,與眾多實力派演員斗戲也絲毫不遜色,將這種復雜多變、喜怒不形于色的內心戲演得令人驚嘆,監制戚其義評價佘詩曼“讀不透,但又知道你要什么”。

在這部戲中,佘詩曼第一次懂得“藏著來演戲”,情緒控制張弛有度,演技也上了新的臺階。

《金枝欲孽》里的爾淳深藏心機但又情義深重,佘詩曼在戲中學會“藏著來演戲”。(圖/《金枝欲孽》劇照)

到了2006年的《鳳凰四重奏》,佘詩曼已經能分飾性格截然不同、且年代跨越度極大的四個角色。她憑借這部劇奪得“最佳女主角”和“最喜愛的電視女主角”,拿下雙料視后。

領獎的時候,她哭成淚人。不喜歡回應質疑的佘詩曼,終于用行動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我不喜歡說太多話,說那么多,還不如做給你看。”

“拼命三娘”的掙扎

TVB演員是出了名的敬業,而佘詩曼可能是圈中被點名最多的“拼命三娘”,早就適應了TVB連軸轉的節奏:

一年5部戲,120多集電視劇,一天至少拍18個小時,三年來只休了9天假。

拍《帝女花》時因為體力透支而滑倒,下巴磕到玻璃茶幾上留了疤;《火舞黃沙》里,她背著小孩奔跑時正面朝地摔倒,斷掉了兩顆牙齒;《使徒行者》的一場飛車戲讓她頸椎受傷,直到現在手還會麻痹。

佘詩曼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笑稱母親最不喜歡看她的苦情戲比如《火舞黃沙》,因為很心疼。(圖/《火舞黃沙》劇照)

她坦言自己是工作狂,“喜歡返工(上班)多過放假”。

她毫不避諱自己有好勝心:“我總覺得每接到一份工作,都要做到我認為的最好。就像出來參加比賽那樣,你當然是想贏,不然參加的意義是什么?”

向來大浪淘沙、以青春為資本的演藝圈,對人到中年的女演員只會更加殘酷。而早在中年困境到來之前,佘詩曼便乘風而動,跳出了舒適圈。

2011年,佘詩曼與TVB合約到期,她順勢解約,“北上”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內地市場上。

“這件事我想了兩年,等于自己要從一個溫室走出來,沒有大樹庇護。我擔心觀眾會不會覺得悶了,會覺得沒有新鮮感了,我想去外面看看。”

最初幾年,佘詩曼經歷了一段低迷期,能接到的資源不如以往。雖然接拍了《忽必烈傳奇》《嫁入豪門》《建元風云》等劇集,還參演了《沖上云霄》《泄密者》等電影,但終究水花不大。

北上到內地拍戲的佘詩曼參與過不少劇集,在《忽必烈傳奇》里飾演察必皇后。(圖/《忽必烈傳奇》劇照)

工作量驟減,也讓她一度懷疑起自己的市場價值。趁這個機會,她調整心態,放慢節奏,靜下心來研讀劇本,養精蓄銳。

“這個社會不會遷就自己,要學會適應和調節,緩慢前行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風中勁草”的人生下半場

2018年,于正向她拋來了橄欖枝。她花了2天時間看完70集劇本,考慮了天氣、檔期、舊傷等問題,偏偏沒有考慮所謂的“番位”,盡管她在4年前憑《使徒行者》丁小嘉一角再度拿了TVB的雙料視后。

嫻妃成了很多人心中意難平的悲劇角色,配角的光芒也沒法掩蓋。(圖/劇照)

“我希望可以接到能讓我發揮、有挑戰性的工作,這樣才好玩。”佘詩曼接戲看重感覺和火花。

曾與她合作過的演員高海寧,稱自己就算無片酬也愿意出演《三十而已》,就是因為受到了佘詩曼的鼓舞:“她曾跟我說,沒有一個演員是配角,只要你演了這部劇,你就是這部劇的主角。”

結果,43歲的佘詩曼也沒想到,“嫻妃”一角能讓她再度翻紅,還幫她打開了內地市場。

這部劇里,佘詩曼貢獻了教科書版的演繹,將一個反派配角演成愛而不得、令人揪心的悲劇女人。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起,14年前宮斗戲鼻祖《金枝欲孽》里的爾淳。人們才驚覺,蟄伏之后的佘詩曼,演技依舊奪目。

如今她因為《新聞女王》中的“文慧心”一角再度走紅,很多人并不覺得意外。

導演鐘澍佳稱,當時就是按照佘詩曼的感覺去寫劇本的:“現在好像除了佘詩曼之外,我很難再找到另外一個人有這種氣場,有這種演技,有這種樣貌。”

《新聞女王》導演鐘澍佳直言是按照佘詩曼的形象來寫的劇本。(圖/《新聞女王》劇照)

開拍前,佘詩曼花了快5個月的時間做功課,到TVB新聞部跟主播學習,研究不同國家、不同主播的新聞報道節奏、表情、語氣和語速。

為了突顯Man姐氣場強、隨時能進入工作狀態的人物性格,她為這個角色做了叉腰、手機鉛筆不離手等細節設計。

最初看劇本的時候,佘詩曼沒覺得是宮斗劇,她覺得這就是女性職場劇。

“我也是打工人,這部戲好看的地方在于情感共鳴,每個人背后都有一個成長的故事線:當代女性如何在這個渴望男女平等的社會里,為自己爭一口氣。”

Man姐文慧心成了很多打工人心中的Man神。(圖/佘詩曼微博)

而這,或許也是她能保持極強的事業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風中勁草”的華彩,就在于無論疾風、逆風,她都敢拼敢闖,隨時做好準備,抓住每一個珍貴的際遇。

當代女性的人生命題,

是“為自己”

圈子里的佘詩曼,是出了名的高情商,待人足夠周到。

與她合作過的人,都毫不吝嗇對她的贊美。鐘澍佳說她與Man姐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有大姐大氣質,夠重情義,懂得照顧人。

或許這種仗義的性格,來源于并不順遂的童年。“大家每天都有自己的‘仗’要打,我又何必對其他人苛刻?”

佘詩曼對自己倒是夠狠,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

她經常把以往的作品拿出來翻看,給自己挑毛病;如果有媒體來拍攝采訪,她會推掉前一天所有約會,只為“交足功課”。更別提進劇組前的準備。與她曾經合作過的演員陳法拉直言,佘詩曼為了背熟劇本,甚至可以不用睡覺。

進劇組前佘詩曼一定會做足功課,練就背劇本的好記性。(圖/受訪者提供)

即便如此,她在鏡頭面前依然能保持最佳狀態,很少露出倦容。TVB助理總經理樂易玲接受采訪時曾評價:“我很好奇她(佘詩曼)為什么這么能熬,只要鏡頭對準她,就算半夜三四點也是靚到爆燈。”

但總以體面示人的佘詩曼,也會有自己的情緒。2005年拍攝《東方之珠》期間,她前往北京參加某頒獎禮時,收到母親在美國昏迷、亟須做手術的消息,“我當時在想,工作那么辛苦有什么用?最親最疼我的家人有事了,我都不在她身邊”。所幸母親醒了過來,佘詩曼拍完戲就立馬飛了過去。

佘詩曼長期睡眠不足,如今她依舊會因為新戲而失眠。2009年拍《宮心計》那會兒,她為此看過中醫,“說我的身體機能就好像一部跑車,轉數太高反而停不下來,所以我都不會睡覺”。這10多年,佘詩曼轉而將“放過自己,平衡事業和生活,陪伴家人”視作自己新的功課。

問到佘詩曼如果給自己的人生畫一幅畫會是什么,“藍天和白云,就是這么簡單”。(圖/佘詩曼微博)

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她,反差極大,“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雙子座特質”,她笑說。能默背劇本的好記性,到生活中就不見了。經常落東西,出差總是忘帶睡衣、睡褲,她索性就跟團隊的工作伙伴借來穿。

佘詩曼有很多愛好。比如開跑車,她的朋友甚至覺得,佘詩曼如果不在娛樂圈發展,一定會是賽車手——“快、狠、準,好像什么都在她的把握當中”。

她也愛畫畫,畫畫對她來說是一種冥想,讓她十分減壓,“腦子能停下來。播著音樂,對著我眼前的畫紙,(感覺)這個世界只屬于我,我只需要想下一筆畫什么,用什么顏色,就是這么簡單”。

畫畫是佘詩曼最好的冥想解壓方式。(圖/受訪者提供)

年齡對女明星來說或許是敏感話題,但佘詩曼對此似乎十分坦然。前段時間她親自上線,糾正網友說的“45歲”:“我48歲了。”有媒體打探她的感情生活,問她想不想生孩子,她的回應也很耿直:“生孩子也生不出來了吧。”

在佘詩曼看來,“40+” “50+”只是標簽,不等于能力。“我覺得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際遇,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我很感恩自己即將踏入50歲,人都要向前看,不可能一成不變的。就算讓你停在30歲,又有什么意義?”

年輕的她向往愛情,曾有過傳統的婚姻觀念,還計劃過30歲結婚。但后來,她還是不甘心放棄事業,拒絕了嫁入豪門的機會。

如今的佘詩曼,不開工的日常喜歡宅家下廚、擼貓逗狗、看劇看電影、陪家人陪朋友。(圖/佘詩曼微博)

如今的佘詩曼,對于愛情和婚姻的看法更加成熟:“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喜歡相夫教子,想要一個美好的家庭,但每個人的際遇都不同,我覺得當代女性的人生命題不只是婚姻和戀愛,是為自己。愛情對如今的我來說更像調味劑,而不是必需品。”

她錄過的真人秀為數不多。在《看我的生活》里,佘詩曼展現了很多人羨慕的單身生活狀態:瀟灑隨性,松弛自在,活脫脫港劇大女主的現實版。

這股自由的勁兒,背后是清醒獨立的人格,也是一種選擇的底氣——“不是所有人的一生都一樣,要做同一件事。在你的范疇里,能盡量發光,已經不枉此生了。”

正如她在微博里說過的:“人生就像冰淇淋,還沒融化之前,要好好享受。”她早也懂得,人生就是一場體驗,舒服自在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這就夠了。

佘詩曼的生活哲學:享受當下,愛情可貴,但自由更高。(圖/佘詩曼微博)

校對:賴曉妮,運營:鹿子芮,排版:李淑瑩

原標題:《佘詩曼的下半場,不只是《新聞女王》》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五华县| 楚雄市| 九龙县| 马山县| 弥渡县| 桐柏县| 揭阳市| 桑日县| 庆安县| 长治县| 沽源县| 维西| 张北县| 太保市| 英吉沙县| 民和| 萨嘎县| 武穴市| 尚义县| 吉隆县| 修武县| 嘉祥县| 嵊泗县| 玉田县| 韩城市| 巴南区| 河津市| 炉霍县| 化德县| 彭州市| 固镇县| 于田县| 沂水县| 家居| 西华县| 游戏| 偃师市| 邻水| 社会|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