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個展覽用42個案例,講述跨國企業與上海并肩前行的故事
實習生 吳婭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字號

從大飛機C919在上海成功試飛,到世界性能最強的天文望遠鏡之一LAMOST的研發,從協助首批中國國有企業勇闖國際資本市場,到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利用新能源第一大國……這些成功案例背后都有跨國企業的貢獻。
10月29日,“改革開放40年——跨國企業在上海”主題展在龍湖上海虹橋天街開幕,展覽為期兩周。此次展覽借進口博覽會在滬舉辦之機,講述跨國企業與上海并肩前行的故事,展現跨國企業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和受益者。

活動吸引了80多家中外企業參與,經遴選,確定40家企業的42個案例參展。展覽采用圖文、視頻、多媒體互動裝置等多種形式,展現跨國企業在上海發展的精彩案例。
比如,20多年以前,歐菲濾清器集團已經進入中國,在青浦區設立了第一個生產基地,面積為5000平方米。從汽車到賽車,從海運到航空航天,經過積累,目前歐菲濾清器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整個公司的百分之五十。
企業方代表表示,“我們在中國的工廠及生產基地現達到6個,共有10萬平方米, 是建廠伊始的20倍,擁有遍布全球的167個專利和120個在中國的專利。”不得不說,中國改革開放為跨國企業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
中國正處在一個新時代的新起點,將來中國市場會有更多的發展和更加國際化的進程,跨國公司的精彩故事見證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些精彩故事體現出中國業務已成為跨國企業全球業務增長新引擎。
此次展覽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市商務委指導,上海日報、東方網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共同主辦,閔行區政府、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等單位提供支持。
責任編輯:鄭浩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