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送別李詠,不要忘了他對世界的“忠告”

主持人李詠的去世讓人意外,1968年出生的他,今年才50歲。他留下的最后的一條微博,定格在去年感恩節。微博中他感謝了太太哈文和女兒,看得出對這個世界的不舍。
哈文的微博,冷靜卻深情: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簡短的語言背后,是她對李詠默默而堅定的支持、付出。最近一段時間,哈文每天都會在微博上發個早安帖,她肯定希望,這樣的帖子能夠永遠持續下去,但是她多半也做好了準備,把每一天都當成李詠的最后一天。
我們無從得知,這17個月來這一家人經歷了什么,但是哈文的表現無疑讓人尊敬。當初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傳李詠移民美國,在網上謾罵,哈文和李詠都沒有反駁。對他們來說,這種謾罵無疑是一種雙重傷害。李詠承受化療痛苦的同時,還要承受網友的輿論暴力,這種堅韌讓人動容。
李詠稱得上是中國電視娛樂的探索者,《幸運52》和《非常6+1》,稱得上是當下智力節目和選秀節目的先聲。在電視的黃金時代,李詠的節目影響了很多人。他致力于為觀眾提供娛樂,某種程度上稱得上“賣力”,有時候也難免用力過度。但在展示快樂和“幸運”的同時,他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最近幾年,媒體人、主持人的過早離世,我們已經見過太多太多了。一方面,名人本身自帶光環,他們的去世會成為人們關注的事件,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個行業本身日夜顛倒、工作超負荷問題,對從業人員的健康損害也高于別的行業。
過去20年,中國媒體業高速發展,媒體從業人員超負荷工作成為一種常態。更重要的是,媒體人又賦予這種消耗以特別的意義,把它理想化、崇高化了。沒有“加班”的概念,也無法保證正常人的飲食和休息,這幾乎是媒體工作的常態,不會因為你是一個著名主持人而有所減輕,相反,這個行業越有名的人,通常也意味著越累,陪家人的時間越少。
李詠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他的敬業是出了名的,去年底他還主持了一檔網絡娛樂節目,這是他轉型的探索,也是一種工作慣性。但這種“工作至上主義”對健康的損耗,卻被忽略了。
才50歲的李詠走了。很多人在朋友圈感嘆生命無常,要好好珍惜自己、珍惜家人,可又有多少人能不“工作第一”呢?這不僅是很多媒體人,也是很多都市白領的無奈。
在送別李詠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反省這種高強度、高損耗、低保障的工作方式?!敖】档谝弧碑斎皇且环N雞湯,癌癥很多時候時候也會找上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但是,多考慮到自己,考慮到家人,或許是值得考慮的平衡。李詠最后的微博里,感謝妻子和女兒的話,讓人讀之淚下,其實這也是一種“忠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