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旅部:持續發掘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化和旅游部將持續推進革命文物等文物古跡的發掘與利用工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
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新聞發布會,對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的重要內容、重要意義、重點內容、核心制度和實施中需要重點把握的原則進行全面解讀。
澎湃新聞注意到,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愛國主義教育法,該法將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實施。
生動的實踐更有助于增進培育、養成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一級巡視員周久財介紹,文化和旅游部充分發揮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文化藝術研究機構、文藝院團,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覽展示館等資源和優勢,通過宣傳展示、體驗實踐、舉辦活動、文藝創作等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澎湃新聞注意到,愛國主義教育法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掘歷史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出了明確要求。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一級巡視員周久財介紹,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從傳承文化根脈、弘揚民族之魂的高度,通過推動文物的活化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掘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
比如,在革命文物利用方面,不斷完善和提升革命舊址、紅色紀念地的教育功能;有序推進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利用工作,指導各革命紀念館創新陳列展覽內容,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云”展覽傳播體系;批復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渡江勝利紀念館、中共一大紀念館等7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的館藏珍貴革命文物數字化項目;推進建設革命紀念館紅色基因傳承云平臺,加強紅色資源數據互聯互通。在紅色資源利用方面,發布“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連續舉辦四屆“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并開展“百名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宣講活動;聯合相關部門制定《用好紅色資源培育時代新人紅色旅游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2023-2025年)》,連續舉辦十三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推進“紅色旅游進校園”;遴選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等10家單位作為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單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方面,推動非遺不斷融入現代生活,舉辦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中國原生民歌節、“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展等全國重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推動非遺進校園,面向青少年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非遺活動,支持中國青年網連續三年開展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征集宣傳活動。
周久財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將認真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持續推進革命文物等文物古跡、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資源的發掘與利用工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一是支持革命紀念館、博物館、非遺館利用數字化技術增強展示效果,結合“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推廣工作,推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二是發掘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和精神價值,組織開展紅色旅游相關品牌活動,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凝聚奮斗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三是持續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創造更豐富、更具吸引力的文化遺產資源旅游項目和產品,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激發愛國熱情的過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