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微生物屬于一類致癌物,還具有傳染性
▼本文作者▼

美國的切斯特·索瑟姆,一名病毒學家、腫瘤研究專家,他為了弄明白癌癥是否會傳染,召集了十幾位癌癥患者,謊稱測試免疫系統,將腫瘤細胞注射到患者體內,不久后,這些癌癥患者注射的部位出現了硬瘤,幾個月后消失,但是也有患者出現了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
這樣的結果并不能讓他滿意,鋌而走險,他又在沒有患癌的重罪的犯人,進行了同樣的嘗試,一開始犯人的注射部位確實也出現了腫塊,但是很快就被免疫系統清除了,而且隨著注射次數的增多,消腫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因此,他得出了結論,癌癥并不傳染。

雖然癌細胞本身不傳染,但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120種一類致癌物表單上,一些微生物赫然在列,這些微生物與癌癥發生密切相關,其中大部分微生物具有傳染性。
01
幽門螺桿菌
是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它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長期慢性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及胃淋巴瘤增生,隨著長時間的刺激有可能發生胃癌。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公餐制的飲食習慣提供了幽門螺桿菌傳播的可能,因此,使用公筷,避免共用牙具,或感染人群分餐進食等途徑是降低其傳染的有效方法。

02
HPV病毒
又稱人乳頭瘤病毒,它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實際上,除了宮頸癌,陰道癌、會陰癌、肛門癌、咽喉癌也與HPV感染有關。該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或污染的內褲、浴巾等私人物品傳播。
隨著兩癌篩查的普及,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該病,也提高了早期宮頸癌的發現率。近期各大平臺都在推送接種HPV疫苗的鏈接,讓HPV疫苗廣泛接種成為可能。
03
肝炎病毒
乙肝及丙肝病毒如果發展為慢性肝炎,并演變為肝硬化,其發生肝癌的風險隨之增加。乙肝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或針刺、性行為、母嬰傳播,積極有效的預防手段包括檢測傳染病指標(有被傳染風險),監測病毒活躍程度、檢測肝癌指標(AFP)、肝臟彩超及口服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活躍度等。

04
埃及血吸蟲、華支睪吸蟲
這兩者也屬于一類致癌物,區別以上的細菌、病毒,它屬于寄生蟲類。血吸蟲、華支睪吸蟲感染人體均是通過進食生魚片、生蝦等所致。
華支睪吸蟲停駐于肝內膽管內,引起膽道結石、膽囊炎等,后續發展為肝硬化、肝癌及膽管癌。而血吸蟲則與肝癌及結腸癌的發生相關。避免生食淡水魚蝦,避免接觸可能被血吸蟲污染的水源則是有效的預防途徑。
05
HIV病毒
又稱免疫缺陷病毒,該病毒導致患者免疫系統受損,免疫抑制和慢性炎癥狀態讓其發生淋巴瘤、卡波氏肉瘤及宮頸癌等風小遠大于普通人群。該病毒的傳播主要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因此安全性行為、不住注射毒品,有效抗病毒治療是主要的預防手段。

06
卡波氏肉瘤皰疹病毒(KSHV)
又稱人類皰疹病毒8型(HHV-8),1994年科學家在AIDS患者卡波西肉瘤組織中第一次發現病毒的。KSHV可以引起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PEL)和多中心卡斯特萊曼病(MCD)。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引起卡波西肉瘤。在HIV患者中卡波西肉瘤的發病率在1/20左右。
07
人T細胞嗜淋巴細胞病毒-1型(HTLV-1)
此病毒在我國流行水平較低,約2-4%的HTLV-1感染人群可發展成為成年人T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它可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及血液傳播。
本文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介紹
胡洋
上海市肺科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副主任醫師
簡介:中國康復學會呼吸病分會科普協作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抗疫科普戰之隊專家組成員,頭條防疫專家團專家,字節跳動專家顧問團成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