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與生活有關的事》:“懂吃”的北京大妞,選擇與美食做搭子

紀實類節目《與生活有關的事》 Figure聯合呈現
當和一票朋友約飯的時候,你建議的餐廳是否能夠快速被友人們一致通過?——這標志著身邊的人是否認可你對美食的品味。
我們通常都很羨慕那些「懂吃、會吃」的人。當這種技能能夠上升到職業高度之后,就更具有「人生贏家」的味道。
曾因主持央視《天天飲食》爆紅的主持人劉儀偉,無論后來涉足了多少領域,「資深美食家」仍是他身上最鮮明的標簽之一。
對美食的熱愛幾乎刻在了每個中國人的DNA里。傳統電視年代,美食節目主持人和食評家可以達到「國民級」的影響力。短視頻大行其道后,探店達人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視頻博主中最受流量追捧和粉絲羨慕的那群人。
離開《天天美食》節目21年后,劉儀偉與美食「再續前緣」,主持了一檔與全新的職業尋訪節目——《與生活有關的事》。訪問的對象,是一群他并不熟悉的「拍短視頻的人」。但他們之間卻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就是用鏡頭去表達對生活和美食的熱情。
被美食滋養的人生
被劉儀偉訪問的主人公中,一位年輕的探店達人「南城辛西婭」讓他覺得非常有趣。
「一股熱情撲面而來!10 秒鐘就能夠感染他人。你會產生一種莫名的信任,覺得‘誒,她說的應該是真好吃’——她的眼睛里冒著光。」
劉儀偉第一次打開辛西婭的視頻作品,就被這個北京大妞對食物的熱情感染了。
辛西婭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生在宣武,長在西城,從小就特別愛「吃」。上小學時,她喜歡看本地的美食節目,把節目里推薦的餐館記在小筆記本上,周末讓爸媽帶她去解饞。
長大后,辛西婭在父母的期待下從事著一份循規蹈矩的工作,但嚴肅且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并不適合她的天性。工作之余,她喜歡在社交媒體上點評自己喜歡的餐館。每每有人認可她的推薦,就覺得很有成就感。

抖音火起來之后,辛西婭不再滿足于文字圖片的點評,開始拍攝探店視頻。很快她成了小有名氣的北京探店達人,積累了30多萬粉絲。
辛西婭在個人主頁介紹上寫著「美食是人生最大的熱愛」。她戲稱:「只要面對美食,我就會精神煥發,不知疲倦。」
但在與劉儀偉的對話中,她也坦陳:除了對美食的熱情,可以短暫擺脫循規蹈矩的生活也是最大的動力之一。
「工作時,一般是領導交代什么我就做什么,自己沒有什么發揮的空間。拍視頻是一個創意工作,會給我很大的能動性。我是編劇、導演、主演,所有的呈現都是根據我的想法來的,我可以掌控一切。」

旺盛的創作欲望激勵著辛西婭不知疲憊地拍攝,短短兩年時間就發布1000多條短視頻。除了餐館,她還嘗試了各種探店:水療、拳擊館、趕大集……豐富多彩的經歷改變了一個北京女孩原有的生活軌跡。
身邊的人都很羨慕她在8小時之外還有這么精彩的生活。閨蜜也說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只想在床上躺著,辛西婭卻能去各種地方拍各種東西,看上去特別開心。
一個人的「千軍萬馬」
事實上,探店達人的生活遠沒有看上去那么輕松和有趣,尤其是對辛西婭這樣的兼職博主來說。
工作日,她在下班后開始探店。北京的通勤時間很久,有時開車1、2個小時才能到店。拍完回家已經 10 點多,再整理腳本、剪輯、配音、上字幕,成片跟商家確認后發布,幾乎每天都要忙到 12 點多。第二天一早還要去上班,短暫的午休時間被用來溝通商家、寫腳本、運營賬號……365天,全年無休。
除了一名攝像師,辛西婭沒有其他工作伙伴,一個人幾乎包攬了所有工作。這在傳統電視人出身的劉儀偉看來實在不可思議。

「過去有專門撰稿、專門的導演、專門的攝影師、專門的制片、專門的化妝師,拍完以后到底在哪播出,怎么去運營?又是一幫人……至少得十來個人才能完成的事,這十來個人還是專職的。你一個人就完成了?你還是業余時間。那你每天上班可以翹班兒的嗎?」
「不可以,有時候還加班兒。」
巨大的工作強度是外人難以想象的。辛西婭第一年開始拍視頻時熱情高漲,真特種兵式開工,曾經在一天之內拍了8家店,也曾經因為店家要求當天「出片」就躺在店里剪輯到凌晨……
在一般人的想象中,當一個探店博主可以吃到比普通消費者更高品質的食物,但事實上,出于拍攝需要,博主們吃到嘴里的,往往是冷卻掉的食物。「因為我們拍的時候,要等菜上齊了再拍,而且要拍很長時間,所以吃的時候都是涼的。有時甚至都沒做熟,(全熟的)就沒那么好看。」

給生活加點甜
喜歡美食、喜歡創意、喜歡自由掌控的生活,在劉儀偉的認知里,這些「喜歡」固然會給人激情,都也很容易消磨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里。
「剛開始新鮮,但是干到后面會身心疲憊的。」
作為曾經的美食界「頂流」,劉儀偉在此次探訪之初,很想親自看看在當紅的探店達人是如何發掘和推薦商家和美食的。但當他與辛西婭一起走入皇城根的尋常巷陌,見證她如何「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后,這位資深的內容創作人更加關心:辛西婭持續創作的動力從何而來?
和大多數視頻博主一樣,流量和成就感是辛西婭的「興奮劑」——這種反饋的即時性和明確性是短視頻特有的。
「如果這個視頻流量特別好,很多人看到,很多人給我點贊,很多人通過我的視頻知道了‘好吃的’,我就特別有成就感。」
辛西婭在宣武長大,從小喜歡吃黑窯廠街的糖油餅,那是她心目中全北京最好吃的糖油餅。做探店博主后,辛西婭拍了一條推薦糖油餅團購的視頻。「賣了 1800 份!當時覺得我把從小吃到大、特別喜歡的一個東西去介紹給 1800 人去吃,相當于有 1800 個人和我一起感同身受。」
另一個讓她備受激勵的故事是幫助一家老店「起死回生」。去年疫情期間,辛西婭的朋友請她幫一家涮肉店宣傳宣傳。辛西婭來到這家位于前門的店,發現門可羅雀。「整個店也就兩三桌,可能很快就堅持不下去了。但我拍的那條視頻流量特別好。后來疫情放開了,很多外地人看到我的視頻后就會去他們家吃飯。」
不久前,老板親自邀請辛西婭做一次探店回訪。故地重游,辛西婭發現這家店的門口都排起了長隊。辛西婭當時感覺「真的幫到這個老板了」。
在辛西婭拍攝過的1000多條視頻中,能夠幫助店家轉危為安的案例時有發生,更加讓她堅定了做探店這份工作的意義。
疫情結束后,餐飲業快速復蘇,也給了辛西婭這樣的探店博主帶來機遇。但辛西婭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理性,謹慎選擇拍攝對象。「開店的店主跟現在新興的探店達人這個行業是相輔相成的,我幫助了他,他也幫助了我。大家都要維護自己的聲譽。一旦翻車了,大家就不會再相信你。」
盡管非常熱愛探店的工作,拍視頻的第二年,辛西婭也開始有意識地放慢節奏。今年9月,她給自己放了一個十天的假去馬來西亞放松身心。

談到未來的規劃,她也會坦言探店越來越卷,越來越多有才華的人進入這個賽道,但她依然鐘情于最初的熱情來源:作為一個北京人,把自己最喜歡的那些食物推薦給更多的人。
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如糖油餅一樣的童年美味,那是生活無論如何枯燥或褪色后,都不會淡去的一點甜。而有沒有機會將最愛的「糖油餅」與人分享,或許就是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路徑。
美食新世界
結束了與辛西婭的探訪拍攝后,劉儀偉對導演談起了辛西婭給他留下的印象和觸動:
我們當年想吃一個好東西,只能找熟人去探聽。現在我們不需要去求助于熟人,只需要打開手機,去看你在手機里面的熟人:你信任哪個達人,你就會跟著他的路線,去追尋你自己的美食。現在有了這個無限廣闊的自媒體平臺,一粒種子就可以散發出偌大的能量,能夠直達它最精確的消費者。所以我覺得這跟在短視頻的時代,所有的人都應該成為一個在美食方面有所作為的人。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尋找,人生就是在尋找的過程當中走自己走過的路。你要從自己的生長軌跡、自己的生活經歷當中去不斷地問自己:這是我喜歡的嗎?
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個尋找自己的過程是很糾結、很混亂的,但你也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慢慢成長的。辛西婭的閨蜜說自己只愿意躺下,但又不甘心:為什么辛西婭的生活那么精彩,為什么我沒有那么精彩?因為她還沒有找到熱愛的事情,一旦找到了,她就會去做。
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很好地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到底熱愛什么,一定要去找到那份熱愛。有了一份熱愛,你才能夠把生活過得精彩,你才能夠知道我明天該做什么,我明天起床是為什么。
我們要去發現美好生活,發現最讓自己感動的和喜歡的地方。
紀實類節目《與生活有關的事》,由Figure聯合呈現,12月18日起全網上線,從資深美食節目主持人劉儀偉的視角,探尋當初達人發現城市隱秘角落中店鋪和攤販的故事,呈現這個新職業群體對「附近」生活的影響和改變。三段不同的人生故事,將世間煙火與溫暖熱血展現。
導演|萬曉璋
撰稿|許 靜
編輯|張 帥
出品|FigureVideo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原標題:《《與生活有關的事》:「懂吃、會吃」的北京大妞,選擇與美食做搭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