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崇州首例!用3D打印技術重塑脊椎
近年來,3D打印技術
已被廣泛用于生產、文化、藝術等領域
3D打印與醫療領域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近日,崇州二醫院骨五科
成功利用3D打印技術
對患者損傷的脊椎進行重塑
用以模擬手術方案
最終順利幫助患者擺脫病痛、康復出院
這是我市首次將“3D打印技術”
應用在醫療領域
腰腿疼痛十多年 手術存在高風險
67歲的患者王婆婆腰部及下肢疼痛十多年,期間一直采取保守治療。幾個月前,因為疼痛加重導致無法正常行走,深受困擾的王婆婆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崇州二醫院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

了解王婆婆的病情后,崇州二醫院骨五科主任余波決定為其進行手術治療。然而,在進一步的檢查過程中,余波發現王婆婆不僅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同時伴隨嚴重的脊柱側彎及旋轉畸形,術中操作稍有不慎,很容易傷及硬膜囊和神經根,導致更嚴重的后果。

“脊柱是人的中樞系統,神經分布密集,對施刀的精準度要求極高。以前做類似的手術,施刀定位全憑醫生經驗和肉眼判斷,風險很高。”余波表示。
3D打印添助力 手術精準獲成功
如何保障手術的安全可靠和萬無一失?
經反復推敲后,余波想到了3D打印技術。

不同于普通檢查的“黑白光影”,按人體骨骼1:1比例打印出來的立體模型可以讓醫生們直觀看到手術部位的三維結構。

為此,余波和同事們打印了患者腰部到骶椎的脊柱節段用于術前的模擬。同時,他們還利用3D打印技術做好了三個節段的手術導板,以便術中實現精準置釘,提高手術的精準度和安全性。


3D技術打印出的脊椎節段

經過多次比對和模擬后,手術如期進行并取得成功。“在3D打印技術的輔助下,我們原本設計的緊急預案都沒有用上,手術非常順利。”余波告訴記者,由于術前做了充分準備,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在術后康復期,王婆婆的腰部以及下肢疼痛完全緩解,行走能力明顯提高。


王婆婆(左)
據該院相關專業人士介紹,這種新型的手術方式得到了業內專家及患者的好評。手術的成功,標志著我市的骨科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將為更多患者帶去福音。
科技轉化送福音 復雜手術變容易
今年11月
我市首個架構完善、功能齊全的
“醫學3D打印聯合研究中心”
在崇州二醫院成立

作為一項前沿技術,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成功應用,可以讓受損部位更完整、直觀、立體地展現出來,幫助醫生準確評估病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手術治療,使復雜的骨科手術變得相對容易,同時,也為手術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

文、編輯:李穎、王佑涵 、余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