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里玉見 | 一場原始力量的想象
張培成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中華藝術宮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高純度彩色水墨的民間畫風是其代表風格,同時善于運用類似動漫平面化的變形夸張手法和多變的色調和光線描繪當代都市生活。

具有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廣闊視野,不斷探索和突破自我,可以從古代壁畫、戲曲、剪紙、陶藝等傳統藝術中汲取靈感,也舍得放棄偏愛的色彩、色塊,回歸捕捉日常生活本質的平淡溫和,創作題材和元素多樣且兼具統一、和諧的內在氣質和視覺美感,穩健中富有變化,傳統中帶有革新,至今已連續6屆入選全國美展,獲獎不斷。

當世界運轉的齒輪出現了失控與偏差,
我們開始反思并從現實抽離,
轉身走向了一個返璞歸真的遠古時代。

洪荒世界·朝陽 180x146cm
復古拙樸的水墨虛實共生,
蠻荒和混沌里涌動著生命的激情和力量,
始于天地自然的本能帶著對未知的渴望,
在平衡與和諧的個性變形、探尋與追求的豐富想象中,
感受時間、環境及情緒的聯結,解讀人類的社會屬性,
觀照當下的同時也理解自身的所在和意義。

洪荒世界·放牧 180x146cm

洪荒世界·期待 179x96cm

洪荒世界·取火 180x146cm

洪荒世界·收獲 180x146cm

洪荒世界·團結 180x146cm

洪荒世界·向往 180x146cm

洪荒世界·振奮 180x146cmx2

洪荒世界·振奮 180x146cmx2
/主要藝術成就/
1981年
國畫《生氣勃勃》入選建黨60周年全國美展(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
1984年
《孔雀東南飛》入選第6屆全國美展(文化部、中國美協);
1986年
《神游》等4幅入選首屆海平線繪畫聯展(上海美協);
1988年
《神游》《黑駿馬》等入選第二屆新人新作展(中國美協);
1989年
《微風》入選第7屆全國美展獲銅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文化部、中國美協) ;
《紅蜻蜓》等5幅入選首屆中國新文人畫展,作品被上海美術館收藏(中國文藝研究院美研所、香港文化交流中心);
1992年
在臺灣舉辦個展;
出版《張培成畫集》;
1993年
入選《海上十五家中國畫集》;
《當代中國畫技法·賞析叢書·張培成水墨人物畫創作》出版;
在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舉辦畫展;
1994年
赴德國舉辦個人畫展;
《沃土》獲第8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文化部);
《樂》獲第2屆全國教師優秀美術作品優秀獎(國家教委);
1996年
《沃土》入第8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選展(港、澳、臺展出,中國美協舉辦);
《沃土》參加中國現代優秀美術作品展在馬來西亞展出(中國美協);
參加“水墨延伸展”(北京 國際藝苑美術館);
2004年
《勇士》獲得 第十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文化部、中國美協);
日本富山國際水墨畫公募展獲優秀獎;
參加“傅抱石·南京水墨畫三年展”;
2005年
《藝術界》雜志作為封面人物介紹;
參加第三屆“全國畫院雙年展”(文化部);
2007年
參加“同一個世界”畫展(國務院新聞辦、中國文聯);
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工程(文化部);
“閑看五色”張培成水墨畫展(上海美術館);
2009年
新象——兩岸當代水墨展(中國美術館);
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文化部 財政部);
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全國巡展;
《五卅慘案》入選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
《吶喊》獲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獎提名(文化部 中國美協);
《吶喊》《沃土》入選中宣部大型文獻系列《中國美術60 年》(1949 — 2009)(人民出版社)(由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主持大型書籍之一);
四季水墨——當代優秀藝術家中國畫提名展 《美術》雜志;
2016年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創作;
《火藥的發明與應用》(中國文聯 財政部 文化部);
“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中國美術館 墨西哥圣伊德方索學院);
“現實的光芒”中國畫現代人物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 中華藝術宮);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