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為“戀愛強者”,然后呢?
怎么走出失戀的痛苦?
豆瓣有不少“失戀小組”,其中創建于2011年8月的“林孑失戀開導小組”人氣最旺,至今有19余萬名小組成員,多數是女性。
組長林孑整理了理論篇、實踐篇、案例篇等一整套理論,分析人性,介紹男女關系“平衡”理論,探討戀愛價值的“博弈”,以及挽回的方法等。
十幾年來,小組每天都有新人加入,帖子沉沉浮浮,背后是一個個失戀的人的糾結、痛苦與迷茫。
她們聚集在“失戀小組”,其中大部分人,其實希望能尋找挽回愛情或者“報復”的方法。有的組員把組內的戀愛理論反復分析,運用到實際的戀愛中,試圖成為“戀愛強者”;也有組員在經歷了許多后,心里萌生出更多的困惑:這些“理論”真的有必要嗎?成為所謂的“贏家”,然后呢?
“陌生”的愛人
兩年前,24歲的羅舟被“斷崖式分手”了。
她無法理解,分手的當天,兩人還在討論見家長。爭執過后,羅舟試過挽回,沒想到,對方當著其他男生的面嘲笑她。這讓文靜恬雅的羅舟無地自容,之后便再也沒有找過對方。
分手不久,前任就跟人閃婚了。但羅舟經歷了長達半年的獨自療傷期。她經常夢見前任,認為是自己不夠好,對方才會離開。到后來,她睡不好,精神恍惚,甚至影響到了工作。
正是疫情隔離期間,羅舟開始刷“失戀小組”,尋找精神慰藉。她發現,有的組員被前任主動求和,又或者遇到了合拍的新歡,修復上一段感情帶來的傷害,找回自信。對比之下,她覺得自己“輸”得很徹底,也許從沒被真心對待過,依然是普普通通的自己,孤單又可笑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直到某一天,她看到組里有人說了一句:“難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成為一攤爛泥嗎?”這句話刺痛了她,讓她瞬間清醒過來:不能再把時間浪費在悲傷里了。
慢慢的,羅舟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她養了一只小狗,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常閱讀哲學書籍等,通過日常的瑣碎和時間遺忘掉過去。

“林孑失戀開導小組”首頁。
28歲的陳橙沒有這么“幸運”,她至今無法走出失戀的痛苦。
前一段時間,陳橙和相戀一年半的男友聊到彩禮和嫁妝,雙方意見不合。男友突然說:“這婚不結了?!标惓群苌鷼猓瑨鞌嗔穗娫挘杏岩矝]再打來。
第二天,陳橙身體不適,去看醫生,才知道自己脊椎病嚴重,不做手術可能會癱瘓。陳橙很害怕,當場哭了出來。出診室后,她想找人傾訴,第一時間給男友發消息,對方也沒有回復。
晚上,陳橙給他打電話,說起自己的病情。男友無動于衷,冷冷地說:“成年人應該為自己負責”,想跟她分手。
陳橙突然覺得,那個曾經的愛人突然變得好陌生。她記得,剛戀愛時,男友對她體貼入微,她有些咳嗽,對方立馬買了藥送到她家樓下。
她不知如何釋懷,便將這段經歷發到了失戀小組。有人幫她分析,說男生本性冷漠,之前因為“沒有觸及自身利益”還在偽裝;有的則安慰她,還好沒有結婚,“上天讓你婚前避雷”。陳橙一一回復,說自己“長記性了”。
兩年前,陳橙第一次失戀。當時的她,研究生畢業剛開始工作,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覺得孤單。看到豆瓣推送“失戀小組”,同病相憐,她便加入了小組。有一段時間,只要感覺難受,她就泡組看帖,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看那些心態強大的帖主如何走出失戀的痛苦,可以鼓勵到自己。
這一次失戀,陳橙又開始泡組看帖。她發現,組里更新的一些“理論”看起來很有道理,但她做不到。比如有“理論”說,不要過于依賴男友,不要產生“托付心態”??伤粦賽郏蜁胍蕾噷Ψ?。失戀后,她也不知該如何走出悲傷。
如今的她,害怕、逃避戀愛,打算單身一段時間。
戀愛“博弈”
點進豆瓣林孑失戀開導小組,“復合”“斷聯”“求助”等詞映入眼簾。小組有四個版面,“林孑文章”“斷聯中”“復聯了”和“同城面聊”。組里有許多教如何復合、如何“打臉”的“理論經驗貼”高居熱榜,同時還有大量求助、傾訴的帖子每天更新。
2011年,豆瓣用戶“林孑”創建“林孑失戀開導小組”。今年11月,記者聯系上林孑,他告訴記者,當時,他剛與初戀女友分手,不愿跟朋友傾訴,于是便創立了“失戀小組”。
一開始,他只是想傾訴,尋求開導。據林孑講述,初戀女友比他優秀,家境也好,性格獨立,自己屬于“付出更多的那一個”。兩人戀愛過程中,他感受到一種嚴重的不平等。這讓他產生了一種感覺:戀愛就是一場博弈。
林孑稱,他后來開始對兩性情感知識感興趣,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他也看了一些有關“搭訕學”的內容,例如《魔鬼搭訕學》、“壞男孩學院”的課程等。林孑回憶里,那些年,這些理論對“宅男、沒有戀愛經驗的人有幫助”,但是之后名聲漸漸變得糟糕,男性情感咨詢逐漸變成了“教泡妞的”。
后來,他自己思考,整理出了感悟,原創了一些理論,發在豆瓣小組里。林孑說,因為豆瓣小組主要用戶都是女生,他由此開始進入女性情感咨詢市場。
林孑的理論就包括“高低位理論”。“高低位理論”指,感情中的低位者害怕失去,總在討好高位者。林孑描述這一理論稱,低位者努力成為“高價值”的人,這種關系便可以逆轉。很快,“高低位理論”得到網友的追捧,林孑也被稱為“戀愛教父”。
2013年,林孑出版了書籍《戀愛,從失戀開始》。林孑說,自己本科原是機械學專業,此后開展情感咨詢、戀愛課程培訓等業務,業務包括一對一咨詢,也有給多人教課的形式,價格在幾百到幾千不等,總共給約三千人做過咨詢。

林孑發給記者的“戀愛課程”目錄。
“我們講托付心態的危害性,就是有嚴重托付心態的女生,對男朋友有很多‘理所應當’。”林孑對記者說,“(認為男友)天然有這些責任和義務,然后男生就累了煩了,要分手了?!爆F實中,很多女生生活在“偶像劇和小說塑造出的幻想”中,在戀愛里往往過于理想主義。
林孑通常會教她們以“男生喜歡的方式”去要求對方,用“溫柔”的方式去博取利益、維系感情。
“不用對方喜歡的方式表達,就無法維系感情,那他還是值得信任的伴侶嗎?”陳橙疑惑,她回憶起自己的上一段戀愛,假如討論彩禮時,她溫言細語,做出妥協,也許這段感情還能談下去,但這是她想要的戀愛嗎?
林孑則認為,感情包括博弈和相親相愛兩個部分,兩者需要平衡。
陳橙對此并不認同,認為“這樣的相親相愛本質上仍是偽裝和博弈”。她逐漸懷疑起這些戀愛理論,覺得它們其實是父權社會下男女之間拉扯的方法。
“逆風翻盤”
2016年,另一名豆瓣用戶“雪地女王”也開始在小組發帖,她吸取了林孑的部分觀點,加之創新,構建了一套關于“斷聯”的理論。
截至發稿,“雪地女王”沒有回復記者的采訪請求。根據豆瓣小組內容,“雪地女王”也在提供情感咨詢相關的服務。

小組成員發在組內的雪地女王付費咨詢記錄。
如今,她在7年前發布的關于“斷聯”的帖子已有近10萬條評論,收藏量近2萬,至今仍有組員評論回復。
她還在這篇帖子中指出,自己理論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家又喜歡你”,但不是“挽回”這樣的“低階”做法,而是“高位復合”。
雪地女王的“理論”也涉及了林孑提到的“價值”,關鍵詞有“MV”,“Mate Value”的縮寫,意為伴侶價值(包括長相、身材、學歷、財富、情商等)。提升MV,是實現“高位復合”的關鍵。“PU”一詞也經常出現,是“Paternity Uncertainty”的縮寫,意為親子不確定性。雪地女王認為,女性社交圈越廣、物質條件越好、脾氣越不穩定等,PU越高,男性會通過觀察女性的PU,來判斷是否可以和這個女性結婚生子。適當地提高PU,可以提升自己的MV;但如果過度,就可能導致分手。
在帖子里,組員們經常引用這些理論,甚至把它們做成了章節體PDF,截圖劃出重點。
作為一個豆瓣小組,“林孑失戀開導小組”的組員有著較高的活躍度。記者統計,12月18日,有近200篇帖子在24小時內更新或被回復。
組里的帖子可以大致分為經驗類與傾訴類。經驗類帖子的標題經常包含“已高位復合”“為你剖析男女本質”“逆風翻盤”等描述,一些樓主在帖子中講述自己成功“打臉”前任的故事,帖子有一定熱度,可以看到ta的個人主頁上掛有微信號,或寫著“接受咨詢(不免費)”。
傾訴類帖子則大多是較為日常的情感困惑傾訴與提問,偶爾也參雜一些奪人眼球的內容,例如“閨蜜和我老公在一起了”“男友背著我結婚生子”“情感咨詢被騙八千”等。
4月,董月在組里發了一篇帖子,標題是“沒有斷不回來的男人”,收獲了867條跟帖。她在貼里勸女生把兩性關系看作一場賭局,認為錢莊里的錢就是“MV”,“不要身無分文地賴玩,等你帶著滿袋子錢回到賭坊,這個曾經贏光你的人肯定會來找你再玩一把!”
董月言辭犀利,語氣激動,不過,根據她的說法,她也不是一直這么“強硬”。
2019年,相戀兩年的男友和董月提出分手,她覺得“世界崩塌,人生毀滅了”。
董月說,分手后,她卑微地挽留過,去前任公司樓下等他、堵他,甚至試圖自殺,鬧到了警察局。前任說出各種狠話,最后丟給她400塊錢,讓她別再糾纏他,還把她全網拉黑了。
董月開始思考,自己哪里做錯了,為什么會這樣。她每天思考人性,分析男人……后來,她加入失戀小組,用這些理論“復盤”愛情,學習用“MV”估量自己和他人。從此,她成為了自己心目中的“戀愛強者”。她在帖子里寫道:“后來的男朋友都言聽計從。”
之后,董月又談了三段戀愛,時間都不長。董月則說,對此并不在意,在她看來,自己是“贏家”,每次都是對方在不斷回頭,自己穩坐“高位”。現在,董月的主要工作也是付費情感咨詢。
在豆瓣失戀小組里,董月犀利的言論收到了許多的回應,經常有人在她的帖子下訴說自己的經歷。董月一一回復,“入局沒,兩個人的MV客觀比較怎么樣?”“讓他吃不準他就想跟你博弈了,女生只要演好獵物就行。”“價值為王,人和人相處的本質就是交易,所有的關系都是交易?!北换貜偷慕M員表示贊同:“說得太好了。”

林孑培訓班。
“用男人的態度和男人戀愛”
2015年,張艾與初戀男友分手后,覺得難過、壓抑,想換個環境生活。她本就有留學深造的打算,于是只身一人赴日留學。
張艾與初戀剛在一起就迎來一年的異地,聚少離多。異地結束后,他們卻天天吵架,為出去約會時的心不在焉,或者為聊天時的敷衍。半年后,男生說“沒感覺了”,提出了分手。
“那個時候,總覺得是自己的錯。”張艾說。
來到日本后,張艾在一個男生身上找到了初戀的感覺。男生和初戀長得不像,但相處過程中總給她帶來一種熟悉感。張艾認為,那種喜歡都很純粹。
但戀愛后沒多久,對方總因工作問題朝張艾隨意發火??粗ぷ鞑豁槙r對自己不耐煩的臉色,“好像很嫌棄一樣”。張艾不想面對這樣的戀人,便選擇了分手。之后,她和朋友去沖繩、大阪旅游,想調節情緒,卻發現旅途總是伴隨著內心的悲傷。
回來后,她開始聽星座、塔羅的講解,想象著對方能回來找她。她也開始在“失戀小組”刷帖,看組員分析林孑和雪地女王的理論。

“失戀小組”的最新帖子。
張艾說,在剛失戀時,“非常需要別人來罵醒自己”,所以對這些理論接受很快。組員的一些激烈言辭,比如“前男友都不是好東西”“自身強硬才能掌控感情”等等,讓她能克制住找對方的想法。
這段時間,她的朋友也給予了陪伴,周末她們會一起出來吃喝玩樂,在異國穿街走巷,拜訪有趣的小店。兩個月后,張艾刪掉了第二任男友所有的聯系方式。對方后來找過她兩次,她都沒有理睬。
結束學業后,張艾開始面試。在日本八月份悶熱的溫度下,她穿著整套西裝四處奔走。她還同時打兩份工,早上六點到九點在便利店,因為可以吃店里的食物;下午五點到晚上十點在藥妝店,因為可以蹭化妝品為面試做準備。
最后,張艾成功入職一家老牌貿易企業,留在了日本。如今的她在這家氣氛沉悶、晉升緩慢、男性領導居多的企業做到了主任的職位。
張艾覺得,雪地女王的理論一定程度上讓她在生活中變得自信堅強。
在她看來,當男女不平等時,戀愛博弈,還是會讓女方處于劣勢。她后來又談了三段戀愛,發現直接用男人對女人的態度跟男人談戀愛,能在戀愛中得到更多快樂。
“女人總愛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也不愿說出自己的需求,總喜歡委屈自己,但男人不會?!彼f。
張艾愛得越來越自我和隨性,而且后來每次分手,她都能比上一次更快走出來。最近一次,對方和她冷戰,她主動提出了分手,十幾天就走出來了。
但隨著年齡漸長,她開始向往結婚生子。每當夜晚降臨,張艾獨自一人看著繁華的東京夜景,心里會滋生出孤獨與茫然。
張艾說,短期戀愛談多了,讓她不知如何進入一段長期感情。她覺得,自己的每一次戀愛,都是抱著結婚的心態談,但似乎總是遇到“不太合適”的人,而她又習慣了“快刀斬亂麻”。
張艾開始反思,或許失戀后,不是“越快走出來就越好”,也不是一定要“掌控感情,復仇打臉”。失戀后的成長,不是對戀愛的結束越來越麻木,而是能認真地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樣的愛情,該怎么做。
她回想起過去,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認為學校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缺失,總是在回避學生的戀愛問題。張艾說,她之前一直認為,男女差異是天生的;女性比男性更感性、柔弱;女孩需要可愛、討人喜歡……她后來才意識到,其實男女并沒有多大的不同。
張艾已經好久沒有再逛失戀小組看帖了,脫離了小組后,她回想起來,認為雪地女王的理論或許可以幫助女生在面對“渣男”時更快地清醒。但她現在覺得,如何建立更深層次的親密關系,這需要每個人在生活中探索。
“第一次感到和一個人如此親近”
三年前,研究生剛畢業的李夢跟男友分手了。
那段時間,一到晚上,她控制不住地想前任,想起他們一起旅游、約會的日子,歷歷在目,再翻出手機里的照片和視頻,她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他們是在學校的咖啡廳認識的,因當時位置不夠,兩人擠在一張桌子上學習,彼此印象很好,交換了聯系方式,后來很自然就在一起了。
李夢說,自己一直很敏感,愛胡思亂想,需要男友小心翼翼的呵護。有一次,男友隔了三小時才回復她,告訴她剛剛在休息。李夢覺得對方不在乎她,立即刪除了好友。
男友受不了,第二天發短信說分手。李夢以為對方說氣話,過后依舊會像從前一樣。她等了好幾天,沒有動靜,找回去時,發現對方拉黑了她所有的聯系方式。她才意識到,自己徹底失去了男友,“嚎啕大哭”。
在失戀小組里,李夢發過兩次帖子講述困惑,回應寥寥。失戀后,她長時間泡在組里看帖。李夢說,泡組后,自己逐漸明白了自身的情緒問題。
“我爆PU了,”她用了小組中的這一理論來解釋,“但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李夢認為,她的情緒問題來源于父母。她記得,小時候,因沒有鋪床、洗內衣褲、及時上桌吃飯等,她經常被暴躁易怒的父母怒吼。李夢說,家人都無法好好說話,耐心交流,大家都是“吼”話。
讀研期間,她認識了當時的男友,才第一次感到和一個人如此親近,便把自己的情緒一股腦地塞給了對方。
因從小得到的關愛太少,李夢把戀愛當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男友身上,在乎他的每一個舉動和眼神。她回憶,當時的自己沒有思考,自己對男友的強烈情感,給對方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后來,她進入失戀小組,看著小組里討論降低PU值等各種理論,才覺得確實有道理。
但李夢也疑惑,自己真的付出了很多,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局?通過控制PU值來提升MV,掩蓋情緒來和對方博弈,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但那樣的話,自己還是真的自己嗎?
27歲的她,現在單身,經常周末窩在出租屋里玩手機。她去年回了兩次家,父母打麻將、看電視,她低頭玩手機,各做各的事,彼此間很少交流。
“可能根本方法在于,我和我的父母和解?!崩顗舴此?,生活、戀愛中有情緒很正常,需要通過溝通排解。今年回家,她決定跟父母好好談談。
“真正的愛情最好不要偽裝”
前男友閃婚后,羅舟努力把注意力拉回現實。
她關注生活中的美好細節,每天遛狗,抽空看喜歡的電影,看過好幾遍《亂世佳人》,希望自己像斯嘉麗一樣不被打倒。羅舟覺得,生活一天天明朗了起來,工作越發順利,為前任難過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后來,她遇到了現在的男友。對方沒有前任那么浪漫,但為人踏實、善良。羅舟說,現男友總讓她想起《人世間》的周秉昆,與她門當戶對,心意相通,志趣相投,互相包容,兩家父母都滿意彼此。
他們談了一年多,準備要訂婚了。
羅舟認為,不一定要按照林孑和雪地女王的理論去強行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真正的愛情最好不要偽裝”。
比如,羅舟討厭健身,不喜歡吃輕食,所以她做不到堅持提高自己的“身材MV”;更不喜歡刻意迎合別人,來顯示出自己的善解人意,維持“情商MV”;也覺得沒必要靠提高一些“數值”來吸引男人。
她現在的男友,也很認同自己。兩人經常到處尋覓街頭好吃的小攤;也會在對方吐槽生活中的不愉快時,跟著一起默契地笑罵。
羅舟覺得,現代社會的兩性關系,越來越趨向快節奏和博弈性。同時,因為社會環境、家庭教育等原因,女性更容易在兩性關系中陷入被動,但也不要過于執著地運用這些理論?!澳憧赡軙蔀樗^的‘贏家’,但其實也沒必要,為什么一定要在愛情里爭個‘輸贏’呢?”
羅舟很慶幸沒有和前任“復聯”,不再對這段不真誠的感情抱有幻想,也不用跟舊人舊事糾纏不清。前不久,她在新聞網站上看到前任到她隔壁辦公室開會的照片,她沒有悲傷,只有對命運和緣分的唏噓:無緣對面不相逢。她現在也不明白,前任當初為何與她分手,但她早已不在意了。
今年9月,羅舟想對“失戀小組”的組員們說些什么,她想感謝小組的陪伴,也想勸說大家不要對這些“理論”過于執迷。她寫了又刪,刪了又寫,最后發了一篇很長的帖子。結尾寫道:“別太用力,別太著急,在真正的愛情里,不用‘贏’也能獲得幸福?!?/p>
她本來覺得,自己的帖子太溫和,不會有熱度,沒想到卻收到了許多真誠的回復和點贊:“好好愛自己”“有些復仇帖子看得人真有些焦慮,感謝、祝福樓主”。
羅舟了然,原來,她們在“失戀小組”里沉浮太久,都有些疲倦了。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