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觀展|寒潮中的藝術熱:走近文藝復興與“歷史星光”
近期全國氣溫驟降,寒意逼人,然而展廳里卻讓人感受到公眾對藝術的熱度。周末的上海,浦江兩岸的“對話達·芬奇”和“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特展人流如織,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薈萃近現代京派與海派書畫名家;在蘇州與杭州,受到較多關注的仍是“太炎傳薪——章炳麟與蘇州展”與“趙無極大展”;在北京,有故宮“古琴文化展”、“中國新民: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紀念展”等。
在海外,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關于牧溪的特展“禪之心”將于月底收官;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紙上的印象派:從德加到圖盧茲-羅特列克”持續展出。澎湃藝術繼續呈現每周重要展覽。
上海
“對話達·芬奇——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特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12月10日——2024年4月14日

該展被稱為中國迄今為止最強陣容的達·芬奇作品真跡展,將展出達芬奇領銜的18件文藝復興藝術珍品和18件上博館藏的中國古代繪畫名作,重要展品包括達·芬奇筆下最具神秘感的油畫真跡《頭發飄逸的女子》、首次來華的《大西洋古抄本》11幅珍貴手稿以及上博鮮少露面的五代《閘口盤車圖》、明代唐寅代表作《秋風紈扇圖》等。
“卡拉瓦喬與巴洛克奇跡”
地點:上海浦東美術館
展期:12月12日——2024年4月12日

作為國內首個卡拉瓦喬主題展,此次展覽包括了《捧果籃的男孩》等6件卡拉瓦喬原作,以及40余位巴洛克畫派藝術家的50余幅真跡。
“歷史的星光——京津畫派和海派繪畫研究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12月8日——2024年2月26日

展覽薈萃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陳師曾、陳半丁、徐悲鴻、張大千等藝術巨匠近90件精品力作,呈現了二十世紀上海和京津地區中國畫的發展歷史、理論成就和大師風采,從而見證中國繪畫藝術由傳統向現代化的轉型。
第14屆上海雙年展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9日——2024年3月31日

第14屆上海雙年展將探討人類與宇宙的關系如何影響地球上的生命。“宇宙電影”呈現80余位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創作,其年代橫跨二十世紀初至今。
馬蒂斯的馬蒂斯
地點: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群上海空間(UCCA Edge)
展期:2023年11月4日-2024年2月8日

此次展覽從法國北方省省立馬蒂斯美術館館藏中精選280余件涵蓋油畫、雕塑、素描、紙上墨水、版畫、剪紙、書籍插畫、織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與藏品,完整呈現包括馬蒂斯自學生時代開始,到成為野獸派的代表人物直至后期的剪紙藝術,再到晚年旺斯禮拜堂設計在內的全部藝術創作生涯。
造極——紀念沈尹默誕辰140周年藝術大展
地點:上海海派藝術館(新鎮路1536號)
展期:2023年11月22日—2024年1月5日

今年是沈尹默誕辰140周年,展覽既是為了紀念沈尹默,也是為了更全面地認識沈尹默。展覽以“造極”為名,匯集了100多件沈尹默詩詞作品、書法作品、珍貴文獻的陳列,全面展示沈尹默作為歷史文化清醒的先覺者、新文化運動的奮斗者、傳統文化的堅定守護者的多面人生。海派藝術館正在展出的還有程十發藝術展及“何止海派——近現代海派大家作品展”。
生土禮贊
地點:明珠美術館(上海市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中心8樓)
展期:2023年12月16日—2024年3月17日

展覽是首次在上海舉辦的大型生土主題展,以“土”為題,展覽中“土”元素豐富,5個篇章6位中外藝術家27組百余件展品,既有科技與科普、實驗與成果,也有精彩藝術作品、趣味互動體驗。
“但見奔星勁有聲——紀念《吶喊》出版100周年”
地點:上海魯迅紀念館
展期:12月4日——2024年1月14日

展覽通過124件展品,并結合文獻資料,講述了《吶喊》從創生到匯印成書、刊行流布,再到藝術演繹、傳播世界的歷程。
“當代海派名家·雙人展系列——張培成、丁設”
地點:劉海粟美術館
展期:12月9日——12月24日

在上海成長的兩代藝術家張培成和丁設,一個出生于1940年代,一個出生于1970年代,同臺展出,形成傳統與創新、抽象與具象的藝術對話。
大漢雄風——上海圖書館藏漢碑善本展
地點:上海圖書館(東館)
展期:2023年10月30日—2024年1月7日

展覽是國內外首個以漢碑善本為專題的展覽,也是迄今為止漢碑拓本最高文物規格的展覽。囊括了漢碑中精品者,譬如《乙瑛》《禮器》《孔宙》《史晨》《曹全》《張遷》等名碑,也選取地處偏遠的摩崖名品《西狹頌》《石門頌》《郙閣頌》《劉平國摩崖》等。
城市·人物——2023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人物畫教學與創作師生作品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展期:2023年11月18日—2024年2月25日

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中國畫創作教學研討會暨師生作品展,由各院校輪流舉辦,已十年有余。此次展覽是上海美術學院中囯畫系以“城市·人物”為主題發起的一次新命題的研討,體現了時代和地域雙重的文化關切。這個命題實際上關乎人物畫乃至中國畫在當代如何接續的問題,城市正為人物畫家提供了一個具體且適當的切入機會。
玉譜珍牒——館藏珍稀家譜展
地點:上海圖書館東館
展期:2023年11月7日起

展覽從上圖館藏近四萬種家譜中遴選出25種珍稀家譜進行了展示,從皇家玉牒、明清家譜流變、少數民族與外國家譜等角度向讀者普及家譜文化知識。
“點石成金——《點石齋畫報》里的時事與新知”
地點:上海圖書館東館美術文獻館
展期:11月28日——12月底

本次展覽從上圖館藏點石齋石印書局所刊《點石齋畫報》與1910年上海集成圖書公司所出《點石齋畫報大全》中精選畫報作品三十余件,分為“何以家國”“民間百態”“奇技西來”三個部分,觀眾可循著晚清讀者的閱讀與觀畫視野,在《點石齋畫報》穎異的時事與新知中,領略娛目之際的啟迪之功。
拉烏爾·杜菲回顧展——快樂的旋律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11月10日—2024年2月25日

展覽將以涵蓋繪畫、版畫、陶瓷及紡織品等在內的120余件作品,并沿著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裝飾藝術等現代主義藝術的流變之路,全面呈現杜菲廣泛的創作領域和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在多個領域取得極高成就的法國藝術大家進行完整回顧。
梅綻東方:梅蘭芳在上海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20日—2024年2月25日

為紀念梅蘭芳赴上海首演110周年,展覽將展出相關文物和文獻,結合道具、模型、場景還原、影音資料及多媒體等,梳理梅蘭芳藝術生涯不同階段的風格與精神氣節,著重展示梅蘭芳與上海這座城市之間的藝術情緣。
引領潮流七十年——意大利金圓規獎經典設計作品展
地點: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2月25日

意大利金圓規設計獎被譽為工業設計領域的“諾貝爾獎”,是引領設計潮流的風向標。展覽呈現70年間的經典設計,包括設計師埃托雷·索特薩斯的“情人打字機”,出自馬爾科·扎努索和理查德·薩珀之手的兒童椅,由意大利三人組設計的“豆袋沙發”等。
唐云書畫藝術精品展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
時間:展至2024年1月20日

展覽展出八十余件書畫及雅物珍品,從多角度呈現唐云的藝術風采。展覽中還有一些首次露面的文獻資料、唐云的壺銘、竹刻、成扇和金石題跋等,還有唐云繪稿的雨中嵐山國禮墨、鶯歌燕舞、勁松等曹素功墨,以及唐云自用的文房雅物等多維度的展品。
越韻鶯聲——紀念女子越劇誕生百年系列展
地點:上海圖書館
展期:2023年10月22日—2024年春

“越韻鶯聲”在上海圖書館東館、淮海路館、藏書樓展出。展品包括上圖珍藏的各類越劇文獻,從越劇報刊、越劇演員專集、越劇演出說明書,到越劇戲考、越劇唱片、越劇攝影連環畫以及珍貴的越劇演員劇照。
相遇:明清外銷藝術品上的中國人圖像
地點:中國航海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28日—2024年2月28日

展覽主要以外銷藝術品上的中國人圖像為切面,通過外銷精品文物,講述中外文明通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相遇與匯融的故事,感悟文明交流互鑒、倡導世界多元共生。
璀璨萬象——英國V&A博物館珍藏吉爾伯特精品展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25日-12月24日

展出來自V&A館藏的90件展品,是20世紀英國藏家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夫婦收藏的歐洲裝飾藝術品,包含金銀制品、鼻煙盒、琺瑯彩肖像畫、微型馬賽克等。
文脈千年——云間書派特展
地點: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19日—12月19日

展覽以“文脈”這一云間書派成長暗線為線索,遴選15組共37件云間書派名家真跡,從明代莫如忠、莫是龍父子,到一代宗師董其昌、“山中宰相”陳繼儒以及近現代程十發等的書法真跡,展示了云間書派代表書家譜系表,呈現一個由文人書家構成的云間書派脈絡。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地點:西岸美術館
展期:2023年7月21日—2024年11月5日

展覽以“肖像”為線索,探索現當代藝術發展史,畢加索、培根、考爾德、基里科、賈科梅蒂、瑪格里特等藝術家的作品將齊齊亮相。這也是繼“時間的形態”“萬物的聲音”之后,西岸美術館“現當代藝術史三部曲”的終章。
烏戈·羅迪納個展:為閃耀而燃燒
地點: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2023年11月8日—2024年1月1日

瑞士藝術家羅迪納的作品總是以最直接、純粹的方式傳達其意念,使觀眾能夠在自我感知與直觀體驗中與作品建立連接。此次展覽名“為閃耀而燃燒”源自喬爾諾于1994年發表的同名詩集,關于生死并立的佛教諺語使人聯想到從古希臘至中國民間神話中關于涅槃的隱喻,由此指向圍繞生命與自然的思考。
北京
大圣遺音——古琴文化展(第二期)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11月27日起

此次展覽共展出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55件,其中古琴9張,這些院藏古琴年代序列完整,不乏晚唐雷氏制作的飛泉琴、南宋時期制作的海月清輝琴等名琴。展覽特別設置以院藏明代早期古琴譜《秋鴻》圖譜冊為主題的空間。
“匯流澄鑒:故宮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展”
地點:故宮出版社
展期:12月8日——2024年2月25日

展覽采用“圖書+文物”的展覽形式,對于每一個單元中故宮出版社的發展都配有這一時期的重點出版物。此外,還以22件珍貴文物配展,其中有宋代五大名窯的精品瓷器、清乾隆碧玉交龍鈕“古稀天子之寶”等精美文物。
遠古江南·海陸山河——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7日起

今年恰逢河姆渡遺址發現50周年。展覽展出河姆渡遺址、田螺山遺址、塔山遺址、井頭山遺址等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貝器、木器、編織物等324件(套),描繪出一幅遠古江南的圖景。
中國新民: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紀念展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23日—2024年1月14日

展覽圍繞梁啟超在中國現代性構建過程中的成果,以其不同時期的書法、拓本收藏等114組件作品作為線索,以其主編《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時刊登的圖像、自作詩文手稿、書籍文稿、個人影像等為主,分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內外,去塞求通”“國學:獨立之國,學問獨立”“余事:先輩遺墨,書藝復興”四個板塊。
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18日—2024年1月14日

展覽共展出400余件(組)精品文物,是山東文物精品的首次大規模集結式,為觀眾呈現了從新石器中晚期到夏商周、兩漢,唐宋至明清的山東古代文明脈絡。
天津
線走豐姿——館藏明清書法精品展
地點:天津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24日—12月24日

該展覽匯聚天津博物館藏明清書法精品73件/套,其中國家一、二級品文物共計30件/套,展覽以文物為載體對明清書法藝術的發展進行了系統梳理,匯集了如張弼、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渭、邢侗、董其昌、王鐸、傅山、八大山人、劉墉、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六十余位名家代表作品。
遼寧
合規同矩——遼寧省博物館藏正體書法精品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24日—2024年2月24日

展覽分為正體的范疇與正體的應用兩個部分,共展出書法、青銅器、漆器等文物110余件。其中一級文物11件,包括晉人書曹娥誄辭、宋張即之書華嚴經卷、元楊維楨為周文英作詩志傳卷等。此外,康熙五十二年勅命卷、雍正十三年誥命卷、左宗棠等人奏折等展品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
江蘇
出走露香園——江南畫繡史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持續至2024年3月3日

展出宋元時期至今日的畫繡精品,亦從女性史角度,深度挖掘刺繡藝術背后的故事,以嶄新的視角呈現蘇繡文化。
太炎傳薪——章炳麟與蘇州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12日—2024年2月25日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后改名絳,別號太炎。1869年生,浙江余杭人。近代著名“國學大師”和“革命元勛”。展覽是繼“吳門四家”和“清代藏家”系列特展之后,作為蘇州博物館江南三部曲之“近代大家”系列特展的首展,展覽分為7個章節共97件展品呈現,試圖為觀眾還原一個全面而立體的章太炎及其人生故事。
出走露香園——江南畫繡史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2023年11月28日—2024年3月3日

展覽分為“以畫入繡”“露香園繡”“宮墻內外”“以繡自立”“風月同天”五個板塊,匯集展示了由宋至今,來自亞、歐五國的100件/套刺繡精品,立足江南、面向世界,講述江南畫繡發展及其背后女性故事的同時,著力以嶄新的視角梳理畫繡歷史、呈現繡品輝煌、傳播刺繡文化。
藝術的帝國——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古羅馬文物精品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23日—2024年2月29日

展出來自古羅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98件/套,包括法爾內塞收藏的藏品和出土自赫庫蘭尼姆、龐貝古城的珍貴文物,囊括雕像、銀器、玻璃器、濕壁畫、馬賽克等多種藝術形式。
動靜無盡:花卉靜物三百年
地點:德基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8月26日—2024年3月17日

展覽以19世紀后半葉至今的全球現當代藝術發展歷程為主軸,甄選自印象派以來近百位中外藝術巨匠創作的百余件以“花卉”為主題的經典之作。
過盡千帆——近代影像里的大運河
地點: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24日—12月24日

近代以后,來自外國的攝影師定格下獨特的運河瞬間。通過這些紀實攝影作品,我們仿佛穿越到百年前的舊時光里,看到大運河兩岸最真實的城鎮風貌與生活圖景。展覽選取館藏六十余幅拍攝自上世紀初的老照片,將一百多年前大運河的“詩和遠方”呈現在觀眾面前。
浙江
紀念劉九庵先生暨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學科創立三十周年文獻展
地點:潘天壽紀念館
展期:2023年12月7日—2024年1月12日

劉九庵(1915-1999)從事古書畫鑒定、研究工作70余年,兩度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中國古書畫鑒定組”,鑒別、鑒定古書畫累計6萬余件。展覽呈現了中國書畫鑒定學科的發展歷程,展現了潘天壽、劉九庵等老一輩藝術家和學者對于中國書畫鑒藏、研究的熱忱,嚴謹的治學精神。
馬一浮與溫州特展
地點:溫州衍園美術館
展期:2023年12月15日—2024年3月30日

今年是馬一浮先生誕辰140周年。展覽展出馬一浮及其友人作品106件左右,其中馬一浮作品55件,師友作品31件,照片及文獻20件。
大道無極——趙無極百年回顧特展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3年9月19日—2024年2月20日

展覽共展出趙無極的油畫作品129件,重要作品和相關文獻共200余件。展出的重要作品有以杭州為主題的《我在杭州的家》《父親的花園》,以及三聯畫《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向弗朗索瓦致敬》、雙聯畫《向塞尚致敬》等代表作。
與古為新——從中原到江南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16日—2024年2月25日

展覽共展出文物280套/314件,包括珍貴文物163件/組,其中一級文物22件,涵蓋陶瓷、書畫、金石拓本、善本、玉器、青銅器、鐵器、絲織品、石器、家具等10余個門類。
湖南
錯綜的視線:早期攝影在東亞(1850年代-1919年)
地點:長沙謝子龍影像藝術館
展期:2023年9月16日—2024年9月1日

展覽以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收藏的費利斯·比托等外國攝影師的早期東亞攝影作品為核心,通過與海內外20余家學術機構及多位藏家展開合作,呈現510余件視覺作品,多維度地探討早期攝影在東亞的展開,呈現各種意圖驅使下攝影所記錄到的近代東亞的歷史社會景象。
遼寧
天地吉金——鄭州地區夏商周青銅器特展
地點:沈陽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24日—2024年1月20日

鄭州位于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出土的大量青銅器是中華文明青銅時代的縮影,講述著青銅文化的萌芽、繁榮和衰落。展出的鄭州地區出土的夏商周青銅器84件/套(共139件),包含多件珍貴的一級文物,是沈陽博物館開館以來第一次引進的重量級大展。
廣東
天下有情人——《西廂記》文化展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25日—2024年2月25日

作為文學經典系列主題的又一重磅原創大展,該展覽立足于本館珍稀館藏,聯合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13家省內外文博單位,遴選文物精品320件,多維度、全方位展示《西廂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臺北
皇家建筑圖檔文獻——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展期:持續至2024年2月18日

展覽分成“皇家建筑圖樣”、“皇家建筑師─樣式雷”等單元,呈現精選院藏清代皇家建筑圖樣檔案以及傳統古典建筑在中國臺灣地區的延續。
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交會特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時間:2023年10月6日—2024年1月1日

展覽內容分為二個單元,分別為“使節游覽”與“藝術交會”。第一單元“使節游覽”透過文獻與器物、書畫呈現十八世紀的朝鮮王朝與明、清時期官民的往來與對話;第二單元“藝術交會”則從朝鮮王朝與大清王朝之間的藝術交會,感受不同的藝術美感與文化特色。此外,除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朝鮮王朝文物外,還有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及中國臺灣地區“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等藏品。
美國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特展“禪之心”
地點: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17日—12月31日

展出中國寫意畫大家、南宋畫僧牧溪所作的《柿圖》(《六柿圖》)及其姐妹作《栗圖》。這也是自17世紀以來數百年間,兩幅畫首次離開日本京都大德寺龍光院。
非洲與拜占庭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19日—2024年3月3日

展覽匯集繪畫、雕塑、宗教手稿、鑲嵌畫、陶器、金屬器等各類展品,包括未曾或極少公開展出的藝術品,聚焦歐洲中世紀對應的非洲藝術發展時期。展覽將講述非洲大陸在國際貿易和文化交流關系網中發揮的作用,更全面地回顧北非和東非多民族社會歷史,揭示其如何影響現代化之前的世界,尤其是拜占庭帝國及其他地區的藝術、經濟和文化生活。
傳承:大都會博物館朝鮮藝術展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1月7日—2024年10月20日

展覽匯集大都會博物館自身藏品和國外機構的借展品,展示30件來自朝鮮半島的古文物和現當代藝術品,通過“世系”“民族”“地方”“事物”4個主題,概覽12世紀至今的朝鮮藝術史。
色彩眩暈:馬蒂斯、德蘭與野獸派起源
地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13日— 2024年1月21日

展覽通過借自全球多家知名機構與私人收藏的65件油畫、素描和水彩畫,追溯“野獸派”的起源,講述創始人馬蒂斯和安德烈·德蘭在1905年夏天發生的故事。他們在九周時間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激進的藝術語言,后來被稱為“野獸派”。
朋友和對手之間:卡拉瓦喬在羅馬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3年9月8日—12月31日

展覽僅展出了五幅畫作,卻足以在視覺上引人注目。在展出的五幅畫作中,兩幅卡拉瓦喬的作品借展自底特律藝術學院和金貝爾藝術博物館。另外三幅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卡拉瓦喬追隨者的作品。這些追隨者被稱為“卡拉瓦喬派”,他們從歐洲各地來到羅馬,熱情地吸收了卡拉瓦喬的畫作中最顯著的特征,并展示了在此主題中個人藝術手法的變化。
第五屆芝加哥建筑雙年展
地點:美國芝加哥
展期:持續至2024年2月11日

展覽在美國芝加哥多個展館展出,呈現86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該雙年展主題為“這是一次彩排”,意在探討當代環境、政治和經濟問題如何跨越國界,并通過藝術、建筑和公民參與等不同方式解決相關問題的。
英國
紙上的印象派:從德加到圖盧茲-羅特列克
地點: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期:2023年11月25日—2024年3月10日

展覽呈現70余件德加、塞尚、凡高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藝術家的紙上作品,展現他們是如何挑戰傳統藝術,并為后來的藝術運動鋪平道路。
霍爾拜因在都鐸宮廷
地點:女王畫廊
展期:2023年11月10日—2024年4月14日

展覽主要展出北方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家漢斯·霍爾拜因的作品,包括素描、油畫、微縮畫、書籍插圖等,著重介紹霍爾拜因的藝術風格與繪畫技巧,了解霍爾拜因的職業生涯及其委托人的故事。
弗蘭斯·哈爾斯
地點: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3年9月30日—2024年1月21日

這是近30年來荷蘭黃金時代肖像畫家弗蘭斯·哈爾斯首個大型回顧展,共展出約50件作品,作品類型涵蓋單人肖像畫、群像畫、風俗畫、結婚肖像等,展現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和繪畫技藝。其代表作《微笑的騎士》被視為最杰出的巴洛克風格肖像畫之一,由倫敦華萊士收藏館首次出借。
魯本斯與女性
地點:杜爾維治美術館
展期:2023年9月27日—2024年1月28日

展出匯集來自魯本斯繪畫生涯各個階段的作品,包括超過40幅油畫和素描及相關檔案材料,聚焦其作品中真實和虛構的女性人物,展示藝術家對女性的多樣刻畫,探討女性對其創造力和職業生涯的影響。
大衛·霍克尼:生活中的繪畫
地點:英國國家肖像館
展期:持續至2024年1月21日

展覽共展出約160幅用鉛筆、粉彩、墨水和水彩,以及使用了35毫米相機和各種數字應用程序等工具創作的作品。除了之前展出的作品外,33幅丙烯肖像畫于2021年至2022年間的創作,其中有他的自畫像和歌手哈里·斯泰爾斯的肖像。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地點: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
展期:2023年9月23日—2024年1月1日

展覽通過照片、影像以及現場再演繹等形式,展出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過去50年的代表作品及近年新作,回顧她在行為藝術領域的先鋒實驗,這也是皇家藝術研究院成立255年來首次在主展廳舉辦女性藝術家個展。
德國
西班牙對話:柏林博古睿博物館藏畢加索作品展
地點:博德博物館
展期:2023年7月13日—2024年1月21日

作為柏林博德博物館“西班牙對話”系列首展,主要通過館藏14至18世紀西班牙藝術品與柏林貝博古睿博物館借展的畢加索作品之間的“對話”,探討兩者的連續性和割裂感,進一步反映西班牙藝術史對畢加索藝術實踐的影響。
法國
梵高在瓦茲河畔奧維爾:最后的歲月
地點:奧賽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3日—2024年2月4日

在生命最后的兩個月,居住于村中旅館的梵高對抗著身心危機,同時密集創作,繪制了74幅油畫和33幅素描作品。此次展覽展出其中40幅油畫和20幅素描畫,是奧賽博物館多年以來對梵高生前最后階段研究的集中展示。
巴黎圣母院的寶藏
地點: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展期:2023年10月18日—2024年1月29日

2019年火災事故五年過后,巴黎圣母院終于將在今年年末重新開放。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推出特展“巴黎圣母院的寶藏”,以120余件文物講述從中世紀到19世紀的法國歷史變遷。這一特展閉幕后,這些遺物和珍寶將重新回歸巴黎圣母院。
工作中的夏加爾:1945-1970年的繪畫、陶瓷和雕塑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2023年10月4日—2024年2月26日

展覽匯集了一組2022年入藏的作品,包括夏加爾127幅素描、5件陶瓷和7件雕塑,圍繞三個主題:夏加爾在1945年為紐約芭蕾舞劇團《火鳥》劇目繪制的服裝和舞臺設計草稿;1962年為巴黎歌劇院天花板裝飾創作的草稿和樣本,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創作的陶瓷、拼貼畫和雕塑作品。
畢加索:無盡的繪畫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2023年10月18日—2024年1月15日

為紀念畢加索逝世50周年,蓬皮杜中心和巴黎國立畢加索博物館將合作舉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畢加索畫作回顧展,展出近千件作品,包括藝術家的筆記本、繪畫和版畫作品。
澳大利亞
路易絲·布爾喬亞個展“是白晝侵入黑夜,還是黑夜侵入白晝?”
地點:悉尼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
展期:11月25日--2024年4月28日

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1911-2010)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之一,此次展覽通過對比鮮明的兩個展廳的近130件作品,回顧布爾喬亞的藝術生涯,講述其藝術創作中的情感對立和矛盾。
意大利
全球性繪畫:中國新一代藝術家
地點:意大利特倫托和羅韋雷托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12月6日--2024年4月14日

此次展覽由意大利特倫托和羅韋雷托現當代藝術博物館、銀川當代美術館主辦,也是80、90中國新一代繪畫藝術家的大規模海外亮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