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綠色工廠”:一周城市生活
在杭州的藝術生態中,如果說西湖沿線塑造的是古代文化景觀,近幾年崛起的天目里代表的是文化商業景觀,那么新近開幕的O2 MUSEUM氧氣場博物館則在較為空白的運河老工業區拓展出了一片嶄新的文化場域。
歷經數年的升級改造,O2 MUSEUM氧氣場博物館呈現在大眾面前,其中包括中國首個引領全球城市變遷的城市博物館和定義博物館未來概念的藝術與科學博物館。作為計劃在明年夏天正式開館前的盛大預展,由綜合藝文策劃人、藝文創新IDEAS創始人翁菱策劃的“MVRDV:綠色工廠”建筑藝術展在 O2 MUSEUM 氧氣場博物館開幕。本期回顧,我們將跟隨城市觀察者健康加維的腳步,聊聊他體驗到的O2 MUSEUM氧氣場博物館。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顧
去杭州看MVRDV,在倉庫邊的草坪上享受冬日暖陽
全球知名的建筑事務所MVRDV今年秋冬在杭州的O2 MUSEUM氧氣場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展覽,名為“綠色工廠”。我到現場一看,“綠色”跟“工廠”這兩個詞,都名副其實。
這個展覽場地,坐落于杭州城北,是一大片老廠房區域中的一間老倉庫,現在這一片整體屬于杭州武林之星文化博覽中心。O2 MUSEUM,房子真的曾是“氧氣廠”。杭州制氧機廠有60年的歷史,到2009年結束,留下6棟老房子,轉型搞創意產業,整片建筑也成為杭州市第六批歷史保護建筑,赫爾佐格和德梅隆擔任這個項目的保護修繕顧問。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綠色,則跟MVRDV這次的展覽有關系,這家以生態理念為首要視覺符號的建筑事務所,在展場內部的地面鋪滿了草皮,放了很多花草植物,把幾十件模型擺在植物叢中。有的模型旁邊甚至有鳥屎墜落的痕跡。聽聲音就知道,確實有鳥飛進來,還真讓我遇上了一只。

展場中的鳥
展場中心則圍起來,利用展墻介紹MVRDV的生態城市研究框架與方法,內圈則在墻上投影,輪播幾部生態城市的片子。展廳草皮區域,還安排了一張大桌子,上面有二十多本MVRDV出版的作品集,或研究他們作品的書籍,可以翻閱很久。這些書上都有一層灰,這是展場生態環境的投影。

MVRDV出版物
MVRDV的合伙人們也輪流在閱讀區旁邊一塊墻上的投影中演講,介紹他們近年做的很多項目。我看了幾段,比如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西岑科創園區項目,409公頃,幾十棟建筑,大片的水域和綠地,東片區還是華為青浦研發中心。MVRDV是西岑項目的城市設計單位。這樣的地理本底,有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

展覽現場的城市模型
杭州大運河未來科技產業園也是MVRDV的大項目,原址為杭煉(杭州煉油廠),展覽現場擺著模型和一大厚本子的成果。2019年,杭州市提出要以大運河和城北老工業遺址為中心,在杭州北部規劃、建造核心示范區,沿運河軸線、杭鋼和杭煉軸線內實施3.5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一位知名城市漫步者跟我說,前不久他到杭鋼看看,似乎是誤入了廠區工地,“半個小時都沒走出來”,可見杭州城北工業遺存規模之大。
話說回來,MVRDV應該很喜歡自然環境與工業遺存結合的狀態。在O2 MUSEUM這里辦展覽,他們把兩棟倉庫建筑之間的空地也做成了一大片臨時草坪。我以為這里本來就是草坪,休息了半天準備離開的時候才看到一塊鏡狀的柱子上面有文字,說:“綠色工廠內的自然景觀延伸到了室外的廣場,創造了一片由薄土層、花草、蕨類植物和苔蘚組成的公園。形成中間帶有步道的草墊。水通過植物過濾后進行再利用。公園成為周圍建筑群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在公園里的長椅和桌子上吃飯、開會;同時,戶外空間設置了照明系統,滿足全天候的使用需求。雖然是一座臨時的公園,但它也是一種未來的嘗試,試問:誰不希望這里能夠一直綠意盎然呢?”

兩棟倉庫建筑之間的臨時草坪
在這片人造草坪公園靠近河邊的那一側,有一座臨時可移動木屋,設計得很北歐風,我走過去一看,一老一少二位男士正在款待客人,美式咖啡18元,拿鐵22元,還有很多茶飲、堅果、熟食等可以選購,這個臨時露天店鋪居然營業時間從早10點到晚23點,日落可以露天吃火鍋。
說話間,已經下午4點,忽然有十來個老年人推著嬰兒車,有說有笑地從另一個方向來到草坪,另一邊的倉庫建筑里面也走出七八個年輕人,坐下就開始嗑瓜子,他們都像每天都來的熟客一樣。我也抓緊點一杯咖啡坐下歇歇,目測20歲出頭的小伙子一邊告訴我怎樣掃碼付款,一邊繼續手沖咖啡,紙杯太輕,金屬制過濾杯太重,沖一杯,灑一杯。盡管如此,小伙子還是非常冷靜地繼續沖咖啡。
我隔壁的一桌,也許是駐場監工的建筑師,一位年輕女子給身邊的小伙子講解鮑贊巴克的設計風格,“他是普利茲克獎得主,哎呀我跟你說,這個獎就是建筑界的諾貝爾獎”。小伙子連連點頭。另一位姑娘過來,他們又聊起工作的事情。
O2 MUSEUM河對面的一片商務樓都封頂了,但還在如火如荼地裝修。看來,杭氧一帶,以后也會成為人氣旺盛之地。既有好的建筑又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既有自然生態要素又有不斷在更新的城市發展力量注入,杭州的城北會繼續吸引人們來打卡。

O2 MUSEUM河對面的商務樓宇
大運河和工業遺存這兩點,杭州近年來已經當作好牌多次打出來。從地理位置上看,從北往南沿著運河,有杭鋼、杭煉、浙窯公園、橋西歷史街區、小河公園、大兜路歷史街區、富義倉等等,一直到西湖文化廣場,進入市中心區域。人們除了在這些地方休閑、參與市集等活動,可以坐水上巴士一路看兩邊的城市景觀,在城市更新的意義上看,也將在辦公、商業、創意等眾多產業層面有所推動。無論是在O2 MUSEUM,還是在MVRDV做的杭州大運河未來科技產業園等設計項目當中,都可以看到樣本價值。
對杭州來說,利用好自身的環境和產業要素是關鍵,精巧的轉化會不斷吸引更多人,來關注西湖以外、相對不為人熟知的有趣地方。在城市更新的進程中平衡各類人群的需求,把舊城區域轉變成有活力的空間,則是每個城市都會努力嘗試的。

展覽還在進行中,詳情請戳 這里
(圖/文 健康加維,城市觀察者)
本周主題推薦
書|《杭州主城區濱水公共空間演化研究》

本書先描述了城市濱水公共空間演化的城市背景,指出“城-水關系”是杭州城市空間演化最重要的線索之一,水系以多元的方式參與了城市構型,而與水系保持密切關聯的濱水公共空間是水系與城市空間張力關系變化的外化結果,記載了城、水、人之間關系的變化。接著將杭州濱水公共空間的演化發展研究內容分解為濱水街區中濱水公共空間的發展、濱水公共空間自身的類型演化及相關規劃設計文本解讀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書|《杭州風景城市的形成史》

西湖與杭州城是如何從古代的城湖分離慢慢過渡到城湖一體,群眾運動對于西湖和杭州的關系又有什么影響。本書研究了西湖和城市形態關系演進的過程。
書|《運河邊的租界——拱宸橋》

拱宸橋,由作為地標的橋梁到租界地的代稱,它的發展始終與運河密切關聯。千百年來,由于大運河的作用,拱宸橋一帶逐漸店鋪林立、街肆縱橫、商賈云集,成為大運河南端的重要水陸交通要道、重要的碼頭以及商業市集和江南的河畔重鎮。本書介紹了1895-1945年間,作為運河邊的租界,杭州北邊繁華小鎮拱宸橋的興衰。
書|《人間杭州:我與一座城市的記憶》

本書書寫的是杭州這座城市的歷史,或者說,更像作者吳曉波對這座城市的私人記憶。從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誕生,到“骯臟、繁亂又生生不息”的運河帶來財富,從“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眾議、興建白堤,到“自詡為前世杭州人”的蘇東坡為杭州和西湖寫下450多首詩詞,從胡雪巖的敗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慶后、馮根生為代表的善賈者的復活。在書寫的過程中,作者一直試圖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最底層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歷史的層疊歷練下形成今日的面貌。
活動推薦
上海·分享會|“上海人”的“讀寫光陰”——孔明珠 沈嘉祿新書分享會

詳情請見 上海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明清徽商與江南社會漫談

詳情請關注 海上博雅講壇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到貴州,栽種我的生機

詳情請關注 黎平縣洋洞兒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放映|影像現場12月特別呈現:《小園林》首映見面會

詳情請關注 電影山海經微信公眾號
上海·放映|天才計劃特別策展——比空間更像時間的地方

詳情請關注 NOWNESS現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織——河邊居所藝術項目·華院社藝營地展

詳情請關注 劉海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Bianca Pedrina作品展:dust matters

詳情請關注 URBANCROSS Gallery城市交集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頌藝術嘉年華

詳情請關注 頌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廣州·討論|方法與現場:一場以藝術響應現實情境的討論

詳情請關注 廣東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杭州·展覽|HeroBook攝影書特展單元——回現2023年展

詳情請關注 HeroBook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作為中心的邊緣:東北亞的界河、橋梁與記憶空間

詳情請關注 金鷹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長沙·展覽|第五屆不熟藝術書展

詳情請關注 其間 THE SPACE微信公眾號
西安·展覽|正在發生——西安當代藝術展

詳情請關注 陜西西安南湖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系我們,請發郵件至dongyl@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