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福建泉州:以礦山修復之名違規采礦污染嚴重,督察進駐前突擊種樹
名為礦山修復治理,實際卻是開山采礦;假借土地平整之機,違法開采礦產資源;甚至在督察進駐前夕,突擊在生態修復區種植樹木、鋪設草皮……近日,記者隨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福建省泉州市一些地方違法違規開采問題突出,廢棄礦山修復工作進展滯后。
借礦山修復、土地平整之名,行礦產開采之實
泉州市的礦業開發特別是飾面用石材開發,歷史久、范圍廣、數量大,礦山生態問題突出。泉州市于2012年下發通知,提出全市飾面用石材礦山退出計劃和建筑石料礦山調整計劃。
2020年9月,惠安縣批準兩個礦山的“生態恢復治理”項目,由兩家礦企共同成立的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組織實施。
記者在礦區看到,現場有多臺用來切割巖石的軌道圓盤鋸,礦區入口還張貼著出售荒料的聯系電話。督察人員說,企業未按修復方案要求施工,現場不見修復只見開采。治理項目實施以來,礦山不僅沒得到修復,礦區開采面積反而擴大近一倍,達到104.5畝,非法占用林地27.9畝。
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要求,礦山修復工程產生的剩余土石料,應進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惠安縣卻以協議處置方式,將治理項目產生的礦產資源交由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自行銷售。
明令禁止下,為何違法采礦的行為繼續發生?
督察發現,一些地方假借土地平整的名義,違法開采礦產資源。
南安市泉州東進機械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取得雞籠山部分土地使用權,本應于2020年10月完成土地平整,但實際卻一直在進行礦山開采。到2023年4月土地平整停止時,這家公司已開采飾面用石材、砂石等礦產資源近100萬立方米,且開采范圍超出供地紅線范圍4.29畝。
此后,南安市又將該地塊交由另一家公司繼續實施“土地平整”,非法開采行為延續至今。
這并不是個案。督察發現,泉州市一些縣(市)以土地平整名義出讓涉及飾面用石材的地塊,默許企業無需取得采礦權即可開采。2018年以來,相關縣(市)出讓的涉及飾面用石材地塊共計33宗,飾面用石材儲量近400萬立方米。
廢棄礦山修復工作進展滯后,礦山污染嚴重
一邊是違法開采,另一邊則是廢棄礦山修復工作進展滯后。目前,泉州市遺留廢棄礦山數量眾多,約占全省三分之一,修復緩慢造成環境問題持續惡化。
南安市石井鎮蔡仔山石料開采始于清朝,到本世紀初達到頂峰。記者了解到,采石遺留下來的采坑有上百處,有的采坑深達幾十米,危巖林立,安全隱患突出。2017年8月,南安市將蔡仔山區域納入整治修復范圍,并將其劃分為兩個生態修復區和一個綜合整治區。但督察發現,自2019年工程實施以來,納入方案的1409畝生態修復區,相關工作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
督察還發現,督察組進駐前夕,南安市在生態修復區突擊種植樹木、鋪設草皮。督察人員現場檢查發現,修復工作敷衍潦草,部分草皮甚至已經枯死。
不僅如此,泉州市多個礦山污染嚴重,有些還多次被周邊群眾舉報,但相關部門監管職責落實不到位,污染問題長期持續。
記者在惠安縣禾木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看到,礦區遍地積塵,環境污染嚴重。督察人員介紹,因生態破壞和非法排污行為,這家企業曾被群眾舉報。但惠安縣相關部門敷衍應付,就在督察進駐前不久的2023年11月初,批準了項目延期申請,致使企業違法行為至今未得到有效制止。
2019年以來,南安市的雞籠山區域被群眾投訴非法采礦、環境污染等問題達53次。有關部門雖然多次責令改正,但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現場檢查時,企業仍在非法開采,施工場地內管理混亂,污水橫流、塵土飛揚。
礦山監管失職失責,生態修復需科學推進
督察組指出,泉州市一些縣(市)和部門對礦山生態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發展理念存在偏差,在礦山監管上失職失責,違法違規開采礦山破壞生態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針對督察組發現的問題,泉州市提出將抓緊制定方案,對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進度實行全過程監管,確保整治工作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記者注意到,假借礦山修復、平整土地等名義違法違規采礦,一直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關注重點,也是此前兩輪督察中頻頻被通報的典型問題。
礦產資源法明確要求,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必須依法分別申請,經批準取得探礦權、采礦權。在福建省及泉州市已經出臺多項政策的背景下,企業新辦理采礦權基本沒有可行性,更容易滋生出假借各種名目違法違規采礦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假借土地平整進行采礦這類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關部門應履職盡責,進一步加強監管。
此外,記者隨督察人員發現,一些廢棄礦山生態治理項目流于形式,有的地方在厚厚的石粉層上簡單覆土后就栽種植物,修復效果并不明顯。
對此,督察人員表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要進行科學評估,首先要看是否有必要開展修復、修復方案是否會產生新的破壞等。在此基礎上,科學編制實施方案,才能達到減少地質災害隱患和恢復生態的效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