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最狠的復仇片,逼瘋了黃渤和周迅:童年的創傷,不是一場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濕
電影《涉過憤怒的海》在sha青四年后,終于上映了。
這是關于一個父親為慘死在異鄉的女兒復仇的故事。
隨著影片的推進,復仇的外衣被撕開,一切都指向了東亞家庭中擰巴的、被遮蔽的親子關系。
一位網友的留言引發了很多人的贊同:
“無法共鳴這部電影的人,原生家庭應該挺幸福。”
或許,童年的創傷,不是一場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濕。

憤怒之后,還剩下什么?
有網友說,老金的復仇,只有憤怒,卻看不到愛。
當老金得知女兒失蹤后,來到日本時說“我撇下海上二三十艘船來找,得耽誤多少事”。
而在得知娜娜死亡,看到娜娜被砍17刀的尸體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嘔吐;
面對娜娜受到傷害,他只說,“我金隕石的閨女被禍害。是個笑話”。
他的復仇似乎不是為了女兒找回公道,更像是自己的私有物品被損毀后,威嚴全無的應激反應。
連李苗苗的母親景嵐都覺得,能把女兒被侵害的視頻四處給人看,他根本就不愛女兒。

圖 | 涉過憤怒的海(豆瓣)
但老金不這么認為,自己獨自帶大女兒,辛苦捕魚供她留學,為了討回公道,不遺余力地尋找兇手。這難道不是愛嗎?
隨著娜娜的日記曝光,答案也呼之欲出。
老金自始至終都沉溺于自我感動式的父愛中,完全沒有意識到,捅向娜娜的第一刀,其實就是他自己。
小時候,娜娜怕水,但老金認為海邊的孩子必須會游泳,于是把女兒丟進海里讓她自己撲騰,直到娜娜快要窒息,才扔了繩子下去。
娜娜發燒,老金認為毛巾可以降溫,當娜娜被毛巾蒙住臉喘不上氣的時候,迎來的是老金生氣一喝:不許動!
靠出海捕魚的老金,經常十天半個月的不在家,獨自留娜娜一個人在家,晚上害怕的時候,她就躲進櫥柜,用蠟筆畫太陽,直到太陽真正升起。
對于這些,老金不以為意,他常掛在嘴邊的是女兒很皮實,很堅強, 卻對女兒所感受到的,滲入骨髓的恐懼、無助和痛苦全然不知。

弗洛伊德曾說,“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被活埋了,以后會以更丑陋的方式出現。”
長大后的娜娜,內心極度不安,對愛有著近乎偏執的渴望。
當娜娜遇到了李苗苗,對方一句“我嫉妒你的鞋子,因為它們讓你離開了我”,讓她覺得這就是愛最好的證明。
在日語課上,當老師讓娜娜用愛造句時,她支支吾吾了很久,卻只憋出一句:
“愛......沒有”。
或許,她從未理解什么是愛,卻為了抓住那一點點虛幻的光,不惜自虐自sha,付出自己的全部。

東亞家庭中有很多像老金這樣的父母,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殊不知,孩子所感受到,所能理解的,只有不由分說的權力壓迫和情感傷害。
怎么還會有愛呢?那是太隱晦,也太虛無的東西。
給予者與接受者之間形成了錯位,這種錯位脆弱得像一根緊繃的弦,一旦斷了,便會衍生出很多家庭的悲劇。

多少父母的愛,是場自以為是的騙局?
娜娜的男友李苗苗,是個邪惡而瘋批的人。
從小,他就表現出了反社會人格的一面。
因為奶媽病重耽誤了父母帶他旅游,于是拔掉奶奶的呼吸機;
把炮仗扔到青蛙的嘴里,看著青蛙被炸得四分五裂;
嫉妒妹妹,故意玩跳床把妹妹彈出去,造成妹妹高位截癱。
這一系列惡劣的行為,非但沒有得到任何規勸嚴懲,反而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包庇縱容。
甚至在得知兒子惹出命案后,母親景嵐仍然為他仍然找各種理由,拖延時間,讓兒子逃回國內。
正是這種無底線的溺愛,給了惡恣意生長和釋放的空間。
李苗苗越發肆無忌憚,他在施舍給流浪漢的漢堡中塞了釘子,把情敵的烏龜放在方便面里,暴力對待熱戀的女友,燒傷自己的朋友,給親妹妹寄炸彈,甚至還想把小娜的父親推下高樓摔死......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圓桌派》中說:
“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無論是老金還是景嵐,他們都認為自己付出了全部的愛,卻從不反思愛得多扭曲,或者說,他們只是強行為這種愛標明一種正當性,將愛變成了一場熱鬧卻空洞的表演。
而娜娜和李苗苗,不過是愛意荒蕪之地上長起來的野孩子。他們的偏執與瘋狂,更像是兩個受傷的孩子在報團取暖。
《涉過憤怒的海》的導演曹保平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我就是要故意揭開一個傷疤,讓大家意識到原生家庭對成長帶來的傷害。只有當大家都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的時候,傷害才可能會停止。”
有人說,電影夸大了原生家庭的傷害。
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仍帶著過去的枷鎖和陰影,在不安與恐懼中艱難“涉海”?

父母之愛,并不是自我感動,就能萬事大吉,得過且過。
就像《親密關系:親子關系的重建》中,作者所說:
“親子之間的情感紐帶非常重要。孩子一生中會經歷很多創傷,這些創傷都可能切斷情感紐帶。如果沒能化解,這些創傷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行為,還會讓父母和子女越來越疏遠。”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
做父母這件事,沒有培訓,沒有考核。
但結果卻要孩子用一生來承擔。
《親密關系·親子關系的重建》中, 作者寫道:
想要保持長期良好的親子關系,“愛”是唯一的秘訣,但要愛得對、愛得恰當。
一旦愛的方式出現了問題,勢必會影響親子關系,孩子的性格也無法得到健康的成長。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在書中為父母提供了一系列實用性的建議和親子溝通技巧,幫助我們與孩子建立真正深入、平和、親密的親子關系。
1)覺察自己的情緒
克里斯多福·孟在書中提到:
“當他們(父母)跟孩子之間出現問題時,他們的頭腦中會充滿憤怒和焦慮引發的噪聲,從而不自覺地采取沖動行為”。
很多時候,我們在發現孩子的問題時,都會情緒非常憤怒,進而批評指責孩子。
但實際上當我們冷靜下來就會發現,孩子的問題其實影響沒那么大。很多時候,往往是我們自己因為工作,生活產生了負面情緒,孩子的錯誤不過就是導火索。
因此,書中給出了一個方法,就是暫停。不要在自己情緒上頭時口不擇言地教訓孩子, 造成失控的局面。
同時每天花十分鐘,找一個能獨處的地方,坐下來,有意識地放松,進行復盤,去釋放負面情緒。

2)達成有效的溝通
溝通方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親子關系的照妖鏡。
想要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 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的行為背后到底要表達什么。
書中提到了傾聽這個練習。
首先在提問時不要用“你為什么這么做”, 而要好奇地我問“你覺得是什么促使你這么做的”。
確保自己少說多聽的小技巧,比如可以卷起舌頭,頂住上頜。
傾聽不光是讓讓言語和聲音進入耳朵, 而且是通過理解和欣賞對方的話,創造出一種情感鏈接。
3)停止濫用父母的權利
孩子做錯事,父母批評教育沒問題。
但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們給孩子設置了標準和期待, 就像書中寫的:
“父母會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在這么做了。”
一旦孩子不能達到父母的期待,那么失望的情緒會變成憤怒,甚至錯誤地懲罰孩子。
因此,作者建議父母要多去觀察孩子。

不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看待。問問自己孩子的特質,孩子的優勢在哪里......
而不是拿自己的學識認知限制孩子, 把孩子當成完成自己夢想的工具人。
對于父母來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也是自我的一次成長。
就像書中指出:
父母也需要成長,孩子是上天完美設計,是來幫助我們成長的。
唯有父母之愛,是人一生最初與最終的“安全島”。
寫在最后:
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個家庭健康向上的基礎。
然而,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已經形成的疏離的親子關系。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有三十余年經驗的演說家、生命教練和咨詢師。他在親密關系、教養子女、情緒成年以及覺知的領域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體驗性方法。
繼百萬暢銷書《親密關系:通往靈魂的橋梁》后, 克里斯多福推出了自己的新作《親密關系:親子關系的重建》。
書中不僅提供了理論依據,更重要的是用十三個簡單有效的練習,幫助父母認清自我,看見孩子,修正親子關系的航線。

看過此書的讀者給予高度評價:
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親子關系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和技巧來改善親子關系。
作為父母,在育兒的道路上要不停的修行才能養育一個優秀的孩子,那修行也需要有別人的指導和幫助成才行,讀書就是一個很好的被幫助的渠道,推薦這本書,父母必讀!
太幸運了,遇到這本書,原來育兒的焦慮都是自身的問題,無論你是父母還是孩子,這本書都可以給你帶來很多啟示和幫助。
育兒先育己,自己成長了,親子關系自然就和諧了。
原標題:《今年最狠的復仇片,逼瘋了黃渤和周迅:童年的創傷,不是一場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