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年前中國最有錢的地方,不是江南,竟然在山西這個小城


山西,真是一個遠遠被低估了的省。
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去山西看看就夠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以531處的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山西,絕對是古建筑愛好者的天堂。
不光是“國保單位”多,有數據顯示,山西還是中國古建筑遺存最多的省份。中國保存的古建筑有33000多座,光山西就保存有28000多座!

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應縣木塔圖源/圖蟲創意

山西大陽古鎮文昌閣 圖源/圖蟲創意
山西所遺存的古建筑品類眾多、時代序列完整,被譽為“中國古建筑寶庫”。
想了解中國古建筑發展的脈絡,只有在山西才能領略。
在這片黃土高原上,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淀在一磚一瓦、一木一石之間,凝聚成一件件文化瑰寶。
其中,山西平遙古城素有“中國古建筑的薈萃和寶庫”之稱,文物古跡保存之多實為國內罕見。在古城內現存4000余處古、近代民居建筑中,你能看到中國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風格特點,也能看到中國古代城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筑形式。

古城里的民居圖源/《走遍中國(山西篇)》節目組
平遙古城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清朝時中國金融中心之一。晉商們將這塊“民多而田少,竭豐年之谷,不足供兩月”的土地建成了晚清的“華爾街”,留下了大片的明清建筑。
腐朽的清王朝轟然垮塌后,依附于封建王朝這棵大樹的晉商也走向沒落,這座古城不復當年的繁華。如今,隨著人們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及旅游業的興起,平遙古城再一次獲得了新的活力,行走其中更能感受曾經富庶的晉中生活。
平遙古城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是山西省的中心地帶,距離省會城市太原約90公里。
根據《平遙縣志》記載,此地原本叫作“古陶”,以制陶而聞名,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公元前 827 年至前 782 年間的周宣王時期,在原有夯土城墻的基礎上進行重筑擴建,逐漸完善成為磚城。
公元前 221 年后,秦朝開始實行郡縣制,太原郡下設有 21 個縣,古陶當時就屬于“平陶縣”。北魏時期,為了避諱太武帝拓跋燾的名字(“燾”音同“陶”),更名為“平遙縣”,“平遙”這個名字就沿用至今。
平遙古城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古城里大街小巷有100多條,古寺廟有20多座,保存完整的近400座明清民宅,是中國四大最具代表性的古城之一。
和很多中國古代城池類似,平遙古城看上去就像一張四四方方的棋盤,只是在南面恰好微微凸起一處,形似烏龜,因此平遙也有“龜城”之稱。

平遙古城地圖 圖源/網絡

平遙古城俯瞰圖 圖源/圖蟲創意
“龜城”聽起來或許有些好笑,但是聯想到龜殼的堅硬程度以及龜的長壽寓意,住在城里的人就會油然而生一種安全感。
游覽平遙古城是一件讓人賞心悅目的事,古城的構造十分對稱,景點分布也很講究,行走其中讓人能充分感受到古城的魅力。
古城內外有 300 多處遺址、古建筑,古城內以市樓為中心,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蛐蜒巷橫縱交織、布局對稱。

平遙古城俯瞰圖 圖源/平遙古城景區微博
街中有窯洞式的四合院民宅、大大小小的廟宇、老式的鋪面。這些街道上商鋪都原汁原味展現出明清時期的歷史風貌,使之成為了明清古城的活樣板、古建筑的博覽地。

明清老街 圖源/圖蟲創意
古香古色的店面緊密相連,商業氣氛濃厚。明清特色的北方民居一重疊一重,斑駁的青磚,見證了過去的鼓角爭鳴、商賈繁華。
平遙古城墻以手法古拙、工料精良著稱于世。滄桑的城墻歷經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一直堅守著這座城池。登上平遙古城墻,能俯瞰古城的全貌,感受歷史“吹”來的風。

平遙古城墻 圖源/圖蟲創意
古市樓高聳在古城中央,是平遙古城的心臟,因一日有三市,即“早市、午市、晚市”而得名。古市樓東南腳下有水井一眼,世傳“井內水色如金”,故也有“金井樓”的美稱。
古市樓為三重檐木構架樓閣,高18米。它橫跨南大街,下為通道,東西連接民宅,是古城重要的地標建筑。夜幕降臨時,璀璨的燈火映照著富麗堂皇的古市樓,樓下游人如織,是平遙古城不可不賞的夜景。

平遙古市樓 圖源/圖蟲創意
平遙是晉商文化的發源地,古城內處處可以感受到晉商文化氣息。
日昇昌記是中國金融業的開山鼻祖。清朝道光初年,平遙西裕成商號掌柜雷履泰在平遙古城西大街設立了日昇昌記票號。經過發展,一度成為晚清時期中國的金融中心,撐起中國商業的半壁江山,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

日昇昌記 圖源/平遙古城景區微博
最鼎盛的時候,平遙古城票號的總號加上東南亞和歐洲等地的分號,總數多達400多家。晉商也因此得到了“橫跨歐亞九千里”的贊譽。
日昇昌票號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座展示票號歷史發展的專業性博物館,平遙商人以誠信的品德、敬業的精神、聰慧的經商和理財方法,譜寫出輝煌的晉商文化。

日昇昌票號的老掌柜正在寫匯票 圖源/《走遍中國(山西篇)》節目組
協同慶是中國票號業中獨具特色的一家票號,它創辦于清咸豐六年,位置位于古城的中心,人們都說這是古城內風水最好的地方。

協同慶錢莊博物館 圖源/圖蟲創意
平遙古城作為中國金融業的搖籃,巨大數額的財富需要一個安全隱蔽的空間來存放,于是地下金庫應運而生。
地下金庫是古代金融機構最為神秘的區域,這可是當時高度機密的場所,即使內部人員,很多人一輩子也不可能進入這個核心區域。要參觀這座地下金庫,必須從協同慶四院下方的一個隱蔽的通道進去。
這座深藏在地下的金庫,由10間地下窯洞組成,各個窯洞分工明確,總面積達到300多平方米。根據測算,當時可儲存的黃金白銀,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幣可達300億元之多。

“地下金庫”協同慶錢莊博物館 圖源/圖蟲創意
協同慶的院子是平遙一眾票號中規模最大的,擁有七進院落,它的金庫也是平遙目前發現的金庫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真是“壕”氣十足。
縱貫南北的南大街,是平遙最熱鬧的去處。沿著南大街漫步,古代縣城的各種職能元素,如今依然可尋。
平遙縣衙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坐落于古城中心,坐北朝南,呈軸對稱布局。從建筑布局、職能設置上來看,簡直就像是一座迷你版的紫禁城。
在這里可以看到各種古代文書和大量古代刑具,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門的特征,氣勢莊嚴。
古縣衙每天都會定時定點上演“縣太爺升堂斷案”的演出。衙門東側有個“登聞鼓”,是供百姓申訴冤屈的。知縣聽到鼓聲立即傳喚擊鼓人,上堂受理。游客能沉浸式感受古代縣衙升堂審案的場景。

縣太爺升堂斷案演出 圖源/《走遍中國(山西篇)》節目組
在平遙還有一個神秘的機構,以前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當時平遙社會和金融體系的監管者,察院。

平遙察院 圖源/圖蟲創意
平遙察院建于明代中葉,是明清時代朝廷及省府派駐地方的監察機構,是全國現存規制最完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唯一縣級察院。
察院的建立,不僅對當地的官員起到了監督作用,也對商人們的經營起到了規范作用。

平遙察院 圖源/《走遍中國(山西篇)》節目組
回望這座2800多歲的古城,斑駁的城墻、街道上留存的被歲月碾壓的轍印,仿佛在眼前展開一幅呈現古代社會、經濟、文化風貌的畫卷。
哪怕時代如何風云變幻,這座古城依舊那么蒼勁古樸、巍然大氣。
*部分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
[2]《山西省平遙古城文化旅游發展探究》
[3]《基于游客感知的文化遺產地旅游價值研究——以山西平遙古城為例》
[4]《晉中遺產 (四): 平遙古城 - 書寫“匯通天下”的傳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