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拼實習卷技能的文科,最后只是張雪峰口中的“服務業”?|有數
“所有文科專業都叫服務業,總結起來就是‘舔’”。前幾日,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在直播時的觀點,又一次在輿論場引爆文理專業之爭。“#如何看待文科都是服務業#”“#文科生就業率不到理科生一半#”等話題在熱搜上被持續關注。先挑逗,馬上又認錯,接著又挑逗,熟悉的情節又出現了。
相關討論似乎是今年 5 月的新聞專業之爭的擴大版——此前,張雪峰所說的“理科 590 報新聞?你會崩潰的”“如果我是家長,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等觀點就曾引起多方下場論戰。
這一次,雖然整個文科專業都被波及了,但其中的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天然更容易獲取公眾注意力,也首先成為了靶子。討論聲背后,當前新聞傳播專業的教育和就業的真實情況究竟怎樣?

新傳專業,課外學習有多重要?
新聞傳播專業飽受吐槽,確實不是新鮮事。首當其沖的問題在于教學內容是否缺少實用性、深度等。
我們在2022年面向國內高校新聞傳播學專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在673個受訪對象中,超 50%的學生認為,他們的傳統類技能(如寫作能力、編輯排版、采訪調查等)來源于課堂, 而創新類技能(例如內容策劃、多媒體技術、視覺設計、數據處理、媒體運營等)、自主類技能(例如個人素養、組織技能、學科知識等)、交互類技能(例如市場營銷、領導能力、交際能力等)則都有超過 70%的學生表示是來源于課堂之外。

此外,超過 70% 的學生表示有過新聞傳播相關的實習經歷,有近 40% 的受訪者實習時長達到三個月至半年。
就業最核心的適應性技能,在學校能夠掌握的卻并不充足,而是要通過實習實踐來彌補。
不僅如此,《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研究》顯示,通過分析 59 家新聞傳播院校培養方案的內容, 發現樣本高校的課程設置還存在各專業間區分度不顯著、業務課設置以傳統的新聞傳播類業務課程為主,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諸多不足、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知識雜糅重復的問題。
學了新傳,只能當記者嗎?
就業市場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
作為一名本碩 7 年新聞傳播專業的學子,小紅書網友 @喵一棵大樹分享了自己身邊同學的畢業去向,除了考公考編,就職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報社等傳統媒體以外,更多同學畢業后選擇了互聯網行業和廣告行業,還有人畢業后選擇了創業。
我們按照招聘類平臺前程無憂官方給出的崗位分類標準,整理出不同工作崗位對應的招聘廣告。通過對新聞傳播就業市場的總體行業分布進行頻數統計和頻率分析,我們發現以下事實。
在新聞傳播學類的就業市場中,崗位工種的數量高達 72 個。在用人需求排名前 10 位的行業中,第 1 名是互聯網/電子商務。
與新聞傳播密切相關的行業還包括排名第 2 的影視/媒體/藝術/文化傳播,以及排名第 4 的廣告。其余均為對國民經濟貢獻較高的行業。
一方面,這些“頭部”非傳媒行業的企業規模較大,用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這些行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大,招聘頻率也較高。以文字媒體/出版 為代表的傳統行業的用人需求僅排第 19 位。
而從崗位來看,呼喚新聞傳播人才最多的崗位是市場/營銷類。但總體上,與新聞傳播專業對口的職能崗位仍然需要大量的本專業畢業生,需求占比排名前 10 的職能崗位中,有 7 個與新聞傳播專業非常對口。

新聞傳播學子找對口工作,需要成為“六邊形戰士”
針對上述需求占比前15的崗位,我們進一步拆解了不同工作崗位對技能的需求。
幾乎所有的工作崗位均要求應聘者“一專多能”,一半左右的工作崗位甚至要求“多專多能”。
其中,崗位必備技能、一般技能的平均個數分別為 2.6 和 3.5,即新聞傳播類專業的求職者要勝任某一工作崗位,至少需要熟練掌握 6.1 個技能,且根據不同崗位職責最好掌握部分可選技能。

絕大部分技能僅適用于部分特定的工作崗位,還有少數的技能在不同工作崗位之間具有通用性,主要包括“內容策略”、“個人素養”、“市場營銷”。這些通用型策略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如詞云所示,最能代表內容策略的合理關鍵詞是“策劃”、“宣傳”、“內容”等。
個人素養主要包含求職者的性格和特質,在整個市場的技能結構中占比最高,“思維活躍”、“善于分析”、“執行力強”且富有高度“責任心”和“團隊精神”的求職者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這一類技能往往不與特定的任務屬性和應用場景相關聯。
市場營銷則強調個體與市場之間的交互能力,主要包括“市場銷售”、“品牌營銷”、“客戶管理”、“電子商務”等方面。許多用人單位的工作職責中包括“品牌推廣”、“營銷策劃”等內容。

新聞傳播學子就業,還得和其他專業“卷”
新聞傳播的就業市場偏好六邊形戰士,但相關技能的門檻往往并不算太高。
能夠勝任新聞傳播崗位的不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其他專業的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對接新聞傳播行業里相關的崗位。
有十年以上新媒體從業經歷,先后在《楚天都市報》、荊楚網任職的王女士對我們表示,很多媒體招聘人才時沒有要求應聘者一定是新聞專業的學生,特別是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媒體,比如財經類媒體和面向普通市民的媒體的財經板塊,常常愿意招收經濟類專業的人才。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融媒體時代到來,新聞傳播行業自身也發生了技術的革新和內容、產品的豐富。這進一步促進了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新聞傳播崗位需要的人才所涉及的專業,從中文、英語、財經、體育,進一步擴展到對理工科人才尤其是計算機類人才的需求。
從招聘數據來看,除了新聞傳播學類以外,招聘數量較多的專業還包括部分文學類專業(如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藝術類(如動畫、戲劇與影視學),甚至是工學類中的計算機類。
下圖中,不同圓圈代表不同專業,距離遠近表示兩個專業在新聞傳播就業市場中的關聯度大小。
例如,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均與漢語言文學距離較近,意味著絕大部分新聞傳播類的就業崗位同樣適合于漢語言文學的畢業生。廣播電視學則與廣播電視編導、動畫、攝影等藝術類專業密切相關。而計算機專業,與傳播學也有著較大的關聯。

所以,新聞傳播還值不值得學?
一方面,我們應認識到新聞傳播正在向信息傳播或者公共傳播的方向轉變,其邊界正在擴展,就業的方向也在變得多元。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更加廣泛的技能,才可能適應對口崗位的需求。但同時,其他許多行業的專業技能門檻,對于新聞傳播學子來說是難以跨過的。
另一方面,除了就業這條準則,是否還要從其他角度來衡量一個學科值不值得學?除了地上的六便士,是否還要不忘天上皎潔的月亮?
答案,都可能是因人而異的。
作者 \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周栩睿、王文慧、朱燁清、高宏雨、余雪柔
指導老師 \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 王然、王詩月
編輯 \ 張鈴媛
封圖來源:《新聞女王》豆瓣劇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