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談兩孩政策:生育潛能釋放仍有空間
10月25日,《人民政協報》刊發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人發中心”)主任賀丹的署名文章《把握人口發展趨勢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賀丹在文章中稱,“21世紀以來,我國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轉折性變化,高齡少子化特征顯現,勞動年齡人口規模開始減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審時度勢,作出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大決策部署,人口發展態勢向好。”
文章隨后從“全面兩孩政策累積效應快速釋放,長期效應還有待挖掘”“我國人口發展面臨從數量壓力到結構性挑戰的歷史性轉變”“區域發展不平衡、服務保障不充分成為人口發展中的主要矛盾”等方面論述了我國人口發展態勢。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賀丹在全面兩孩政策方面提到,“政策短期效應結束后,生育水平仍有下行趨勢。”文章稱,“2016年、2017年出生人口達1786萬、1723萬,創21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期間,高危孕產婦增加,而孕產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出生缺陷發生率穩中有降,母嬰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政策短期效應結束后,生育水平仍有下行趨勢。目前,我國政策生育率大于2,育齡婦女平均理想子女數為1.96個,生育潛能釋放仍有空間。”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是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直屬事業單位,是長期服務于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研究機構。賀丹今年7月13日曾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計劃生育將成為民生友好甜蜜事業》,稱“有人說沒有達到(全面二孩)政策預期效果”是對政策預期目標的誤解。
賀丹當時在文章中指出,“目前,全面二孩政策調整的積極效應正在逐步釋放,政策效果符合預期。有人說沒有達到政策預期效果,這是對政策預期目標的誤解。中央關于實施全面二孩的決定確定了兩個政策預期目標,一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二是促進家庭和諧幸福。控制人口數量或者要達到什么樣的出生人口規模,都不是政策預期目標。國家人口發展目標已轉向更加注重促進家庭幸福和人的全面發展。”
10月25日的文章中,賀丹在分析了我國人口發展態勢之后指出,“根據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安排,面對人口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及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應進一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增強人口與經濟社會雙向適應能力,實現人口發展與外部環境的動態均衡,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隨后,文章建議要“賦予計劃生育新內涵”:“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積極采取措施解決群眾反映迫切的生育、養育子女中面臨的困難。引導家庭負責任地確定生育子女的時間、數量,提供安全、適宜的避孕節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服務。加強新型家庭文化宣傳倡導、青少年生殖健康和性教育、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技術服務。做好計劃生育家庭權益維護,改革完善獎勵扶助等制度。充分發揮群團和社會組織作用,使計劃生育成為民生友好的新型事業。”
另外,文章還提到,要“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建立以生育支持、兒童發展、老人贍養、病殘照料為主體內容的家庭政策。支持各類托育服務發展,增強家庭養老撫幼功能。消除女性就業歧視,落實生育保險和生育津貼等政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