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印度裝備“狂暴”導彈,但仍然無法匹敵巴同類型武器
印度航母搭載的艦載機開始裝備從以色列引進的防區外打擊導彈。
據媒體日前報道,印度海軍已經在米格-29艦載戰斗機上裝備了以色列生產的“狂暴”導彈,印度海軍成為了這款武器的第一個已知海外客戶。印度海軍引進這種導彈的目的是提升印度航母的防區外打擊能力。

印度海軍裝備的“狂暴”導彈。
陸射火箭成戰機“搭檔”
“狂暴”空射彈道導彈是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和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研制的一型多用途遠程防區外空對面精確打擊武器。“狂暴”導彈的技術來源是以色列EXTRA陸基遠程精確制導火箭彈,因為兩者的外形和關鍵數據都非常相似,該火箭彈是以色列軍事工業系統公司為以色列陸軍研制的大口徑火箭炮使用的制導火箭彈,2016年投入生產,采用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慣性導航系統(INS),圓概誤差為10米,已經出口阿塞拜疆和越南。
之后,以色列在其基礎上研制了代號“MARS”的空射導彈版本,之后則改為“狂暴”,于2018年進行實彈測試。2019年4月13日,以色列空軍首次使用“狂暴”導彈襲擊了位于敘利亞馬賽夫區的軍事倉庫和火箭/導彈工廠。
“狂暴”導彈主要由戰斗部、彈載電子設備、鴨式控制舵和單級固定火箭發動機等部分組成,導彈彈體為圓柱體,彈頭頂部有四個鴨翼舵面,尾部為四個三角形翼面,彈體懸掛部分凸起,該彈彈長3.7米,彈徑306毫米,彈重580千克,戰斗部重150千克,制導方式采用發射前瞄準,發射前載機將目標數據輸入導彈,導彈發射后自主制導飛向目標,最大射程250千米(取決于發射速度和高度等因素),飛行末段速度可提高至1-1.6馬赫。
“狂暴”導彈具備超音速飛行的速度優勢和優化的彈道,有利于突防。同時該導彈能根據不同的打擊目標,搭載3種不同種類的戰斗部,包括:通用戰斗部、殺傷爆破戰斗部以及侵徹戰斗部。在制導方面,“狂暴”導彈采用“慣性制導+GPS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命中精度(CEP)為10米,并具備多彈協同攻擊能力。“狂暴”導彈主要用于打擊處于嚴密保護下的各類高價值陸上或海上固定目標,比如各類軍事基地、機場、防空陣地、指揮通信中心、地下掩體等。以色列方面稱,該導彈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打擊精度高、突防和抗干擾能力較強等特點,并可全天候使用。

以色列空軍測試“狂暴”導彈。
印度的廉價版防區外武器
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政府最早于2021年就批準了印軍向以色列采購“狂暴”導彈的申請。目前可以確認,印度是“狂暴”的第一個海外用戶。雖然“狂暴”導彈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該導彈在初始段和中段時的飛行速度僅能達到亞音速/高亞音速水平,加上不具備機動變軌能力,被攔截概率較大;而且“狂暴”導彈未采用任何的末制導技術,無法打擊運動中的陸上或海上目標。但有分析認為該型導彈的服役依舊可以給印軍帶來一些獨特優勢。如“狂暴”使用了GPS輔助慣性導航系統,據稱即使受到干擾也能準確飛向目標。考慮到印度的主要假想敵——巴基斯坦都具備一定的電子戰能力,因此在未來沖突中“狂暴”的抗干擾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憑借其250千米的射程,“狂暴”可以在許多中短程防空系統的交戰范圍之外發射,極大地提高了載機的生存能力。
在兼容性上,“狂暴”導彈采用了RS-170通用數據接口,以方稱這種武器適合集成在各種歐、美、俄的噴氣式飛機上,如F-16、F-15、F/A-18、“臺風”、蘇-30和米格-29等戰斗機。因此印度將“狂暴”配備在其海軍航空兵部隊的俄制米格-29K/KUB艦載戰斗機上沒有太多障礙。根據2004年和2010年的合同,印度海軍共接收了45架米格-29K和米格-29KUB艦載戰斗機,交付時間為2009~2016年。這些飛機都部署在位于果阿的漢薩海軍航空兵基地,隸屬第300、第303海軍航空兵中隊。由于米格-29K/KUB也可以從印度海軍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起降,所以在整合“狂暴”后無疑將具備更大的打擊靈活性。盡管因為米格-29K/KUB存在廣為人知的適用性和維護問題,新德里已經指定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M”作為其下一架艦載戰斗機,但兼容“狂暴”導彈應該問題不大。

印度海軍米格-29艦載機展示機載武器,可見印度已經引進了Kh-59MK2反艦導彈。
有未經證實的報道稱,印度空軍也在把“狂暴”導彈整合到蘇-30MKI多用途戰斗機上,此外印度空軍的米格-29也可能裝備“狂暴”導彈,因此不排除在海軍的整合完成后,印度空軍也裝備這款以色列武器。
未來“狂暴”導彈可能會與印軍空射型“布拉莫斯A”導彈構成高低搭配。“布拉莫斯A”導彈長2.8米重2.5噸,戰斗部重300千克,采用固體火箭助推器和沖壓噴氣發動機兩級推進,時速為2.8至3馬赫,由蘇-30MKI戰斗機掛載發射,其增程版據稱射程可達400千米,采用復合制導方式,巡航段采用慣性制導加“格洛納斯”衛星導航,末段采用主/被動雷達導引頭。不過,盡管“布拉莫斯A”的突防和打擊效果都不錯,但由于自身又大又沉,即使是蘇-30MKI也只能在中軸線上掛載一枚,難免限制了戰場上的發揮。而“狂暴”導彈雖然不具備末制導能力,只能攻擊固定目標,但勝在體態輕盈,一架戰機可掛載4枚,再加上其單價僅為數十萬美元,因此能夠大量裝備和使用。
在未來沖突中,印軍可能先用射程較遠的“布拉莫斯A”導彈對敵方防空節點進行精確“點穴”,從而掩護其他戰機逼近到適當距離后發射大量的“狂暴”導彈打擊其他固定目標。
印度引進“狂暴”導彈的直接原因是宿敵——巴基斯坦裝備了CM-400AKG導彈,該導彈長5.165米,彈重910千克,飛行速度3.2-4馬赫,動力系統為單室雙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超過250千米,戰斗部重量200千克,制導方式采用慣導+衛星導航+末制導,末制導可在紅外成像、被動雷達、主動雷達、紅外+主動雷達四種模式中選擇。對比“狂暴”導彈,CM-400AKG導彈無論是在飛行速度、制導方式,還是在戰斗部重量上都有更優異的表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