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兒童每天看電視上網玩手機超1小時,心理健康風險會顯著增加
近日,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江帆教授、兒童健康管理研究所張云婷副研究員領銜團隊,在醫學權威雜志《JAMA Pediatrics》發表關于屏幕暴露影響兒童早期心理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團隊利用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無論觀看何種屏幕內容,每天屏幕暴露時間超過1小時,兒童心理健康風險會顯著增加,且隨著時間延長風險也相應增高;觀看屏幕時間相同情況下,相較于觀看教育類節目,兒童觀看娛樂類節目、非兒童類節目心理健康風險更大。
上述這一研究是基于對15965名學齡前兒童進行持續3年的觀察研究后得出的結論。

發表的論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供圖
研究:對于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超過1小時是發生心理行為問題的危險因素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兒童接觸電視及電子產品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而且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
江帆表示,屏幕暴露指兒童接觸一系列基于電視及電子產品、暴露于屏幕的活動,包括觀看電視、玩電子游戲、上網及使用智能手機等。世界衛生組織指南建議,2歲以下兒童避免接觸屏幕,2-5歲兒童平均每天屏幕時間不超過1小時。
江帆帶領的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有24%的兒童在1歲以前就開始接觸屏幕,76%兒童在2歲前接觸屏幕,甚至剛進幼兒園的3歲兒童中,高達78.6%的兒童平均每天屏幕時間超過指南標準。不僅在中國,屏幕暴露過多在全球范圍都是普遍現象,同樣年齡段的加拿大兒童屏幕時間超標比例達到85%,澳大利亞兒童也達到74%,可見屏幕暴露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這一情況是否會對處于發育成長期的兒童青少年健康造成影響?
江帆團隊長期從事生活方式對兒童健康影響的系列研究,建立了超過22萬名兒童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發展研究隊列(SCHEDULE隊列)。課題組前期通過SCHEDULE-B出生隊列,進行了超過6年以上的隨訪,研究發現如果在嬰幼兒階段早期就出現較多屏幕暴露,即使后來屏幕暴露有所下降,仍然可以對兒童的認識和心理行為問題產生顯著不良影響。
文章發表后,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家長認識到了過長的屏幕暴露所產生的影響,也提出了另一個疑問:是否觀看教育類節目能夠避免屏幕暴露的影響?目前全球范圍內,關于不同屏幕暴露內容對兒童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尚缺乏回答這一問題的科學證據。
因此,課題組團隊利用上海市教委長期支持的“SCHEDULE-P”學齡前兒童隊列,縱向追蹤了15965名幼兒園兒童小班-中班-大班三年的數據,回答了這一問題。
研究發現,對于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時間超過1小時是兒童發生心理行為問題的危險因素。而在屏幕暴露時長一致前提下,相較于其他屏幕內容,教育類視頻節目對兒童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相對小,非兒童類視頻節目的負面影響最大。
此外,本研究還首次揭露了3-6歲兒童早期屏幕暴露內容特征,即教育類視頻節目和娛樂類視頻節目基于其學習和娛樂屬性,其占比穩居這一年齡段兒童前列,而隨著社交能力和需求的不斷上升,兒童社交媒體的使用占比在三年中逐年遞增。這些研究結果將為指導家長科學育兒行為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專家建議:2-5歲兒童每天屏幕暴露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期間建議父母陪伴
此次江帆課題組就合理控制兒童屏幕暴露,提出五大建議:
1、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屏幕暴露,18月齡以上如果無法避免屏幕暴露,應僅限制于使用屏幕進行視頻通話等社會交流用途。
2、2-5歲兒童每天屏幕暴露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時間內建議有父母陪伴及交流。
3、幼兒和學齡前兒童觀看節目或使用電子產品,盡量選擇帶有教育互動屬性的視頻節目。避免將兒童暴露于非兒童類視頻節目,禁止兒童接觸涉及暴力、恐怖等視頻節目。
4、孩子在做事的時候,避免把電視開著當作背景。
5、兒童臥室內要避免放置電視,避免睡前觀看電視和使用電子產品。
這一項目得到了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研究中心俞章盛教授對文章的數據分析與統計給予了大力支持與指導。論文第一作者為交大醫學院兒科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王海娃,共同第一作者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趙瑾醫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