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關特殊監管區一般納稅人試點2年,滬企退免稅超7800萬
2016年虧損、2017年扭虧為盈、2018年預計凈盈利350萬元。這是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內一家企業的“起死回生”。
帶來上述變化的是一項名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的政策。
出口加工區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俗稱“境內關外”。此前,區內企業往往采取兩頭在外的模式進行經營,即把原料采購、產品銷售環節都放在國外,區內僅進行單純的生產加工,企業可以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享受增值稅和關稅等減免的優惠待遇。
不過,隨著企業發展和形勢變化,不少海關特殊監管區內企業的原材料國產化率逐漸提高,也開始有不少產品需要銷往國內市場。但這時他們卻遇到了“身份”問題。海關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此前沒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就無法享受“營改增”所帶來的抵扣紅利。
為讓海關特殊監管區企業充分享受增值稅稅制改革紅利,2016年10月,稅務總局、海關總署決定在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等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一般納稅人試點,2018年試點范圍擴大到上海閔行出口加工區等17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據統計,試點兩年來,上海2個進出口加工區的14戶試點企業,累計銷售額23.8億元,退免稅額超過7800萬元。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家“起死回生”的企業是位于松江出口加工區的華爾卡密封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上海第一家享受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的企業。企業中方負責人包連英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之前我們在國內采購設備原材料無法抵扣,國內銷售產品也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拓展內銷市場遇到了不少困難。”
包連英表示,獲批試點資格后,企業進項稅額實現充分抵扣,國內采購成本進一步降低,為公司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及時雨”,2017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據了解,今年,機電文化產品的退稅率進一步提高,占華爾卡出口額六成的3種產品因此受益,退稅率由5%提高到9%,征退稅率差的進項轉出明顯減少,減稅“紅包”再次變大,今年企業預計將實現凈利潤350萬元。
記者從上海稅務部門了解到,該項政策試點兩年來,上海市2個園區新增企業11戶,盤活閑置廠房近5.6萬平方米,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招商引資渠道進一步拓寬,有效助力兩個加工區順利轉型升級為綜保區,為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制造業向好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今年年初加入試點的閔行出口加工區光伏行業龍頭企業“上海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也感受到了試點政策的減稅效果。
近年來,由于國際市場持續低迷,晶澳開始拓展國內市場,將原外銷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內外銷并重,公司與集團成員企業間貿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完全打通,原來兩頭在外的“V”型模式,成功轉型為集生產加工、配送集成等連接國內外兩個市場的“X”型模式,方便企業隨時調整訂單結構,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閑置產能,走出光伏產品發展困境。
企業財務經理張鋒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表示,“截至10月中旬,我們公司已減少成本支出3115萬元,稅后凈利潤增加2648萬元?!?/p>
上海市稅務局退稅部門負責人表示,隨著稅務機構改革“三定”方案的塵埃落定,出口退稅的專業化管理將進一步加強,征退稅銜接更加緊密,企業獲得感也將更加明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