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寧夏醫科大學回應網友建議更名西北醫科大學:不符合發展實際
近日,寧夏醫科大學校方在答復網友關于更名的建議時強調,“學校不準備更名”。
上述網友在人民網留言板建議稱,“寧夏醫科大學作為西北地區較為知名的一所醫學類高校,科研實力強,人才儲備足,醫療水平高,附屬醫院多,發展前景廣闊,請問學校是否有進一步更名的想法(如西北醫科大學)?”
該網友認為,“更名后必將大大增加學校知名度,有利于寧夏醫療資源的優化與聚集,為西北地區醫療領域與醫療教育方面打開新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寧夏醫科大學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
對此,寧夏醫科大學12月5日在答復中表示,更名后,寧夏醫科大學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3年7月,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3個一級學科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點。2014年,寧夏師范學院醫學院并入寧夏醫科大學,學校成為寧夏唯一的醫學高等教育學府。2016年11月,學校成功進入“教育部、國家衛計委、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共建高校”行列。
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綜合辦學實力躋身全國同類院校中上水平。建設西部一流、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為健康寧夏、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寧夏醫科大學回應稱,“更名為西北醫科大學不符合學校發展實際,也不符合教育部《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相關規定。學校不準備更名。”
寧夏醫科大學在答復中列舉了教育部《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的多項規定:第二條規定,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范,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第五條規定,高等學校名稱中使用地域字段,原則上不得冠以“中華”“中國”“國家”“國際”等代表中國及世界的慣用字樣,也不得冠以“華北”“華東”“東北”“西南”等大區及大區變體字樣;第六條規定,避免盲目追隨行業的發展變化而頻繁變更;第十二條規定,高等學校應嚴格管理、合理使用、依法保護承載學校歷史與聲譽的校名無形資產,保持名稱穩定,原則上同層次更名間隔期至少10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