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身份信息被罪犯盜用后,他成了毒販、失信人、老賴

張振南的身份被販毒人員冒用后,頻繁的遭遇尿檢、檢查,給他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你應該在監獄服刑,怎么出來的?”一次出差,張振南突然被警方從酒店帶走,被問到這句話時,他懵了,“我沒有犯罪服什么刑?”
后來,他在老家黑龍江巴彥縣派出所查到,“自己”在江蘇省溧陽市因販賣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他聯系了辦案單位溧陽市城中派出所,發現是有人冒充了他的身份。
因為這份犯罪記錄,張振南丟掉了工作,失去了貸款的資格。9年來,他往返于公安和法院之間,卻始終無法消除這條犯罪記錄給他帶來的影響。

溧陽警方查實張振南身份被冒用后,對其進行了賠償,但錯誤判決對他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你販毒了,不應該在監獄服刑嗎”
張振南第一次被尿檢,發生在2014年。
那年,張振南到河北邯鄲出差,剛入住酒店,就被當地警方帶到了派出所。他還記得警察一臉疑惑地問他“你販毒了,現在不是應該在常州監獄服刑嗎?”他更疑惑,“我沒有販毒啊”。尿檢沒有問題后,他回了酒店。
張振南1989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巴彥縣。尿檢事件發生后,他去到戶籍地公安機關咨詢得知,公安機關辦案系統中確實有一條關于他的犯罪記錄。記錄顯示,他因販賣毒品,在2013年被判有期徒刑1年3個月。錄入這條記錄的單位是江蘇省溧陽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
張振南回憶,他2005年前后到北京打工,2014年時,他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但他從沒有去過江蘇溧陽。
2015年10月,他驅車1000多公里去了溧陽,想弄清楚究竟怎么回事。在城中派出所,他看到了被羈押的“張振南”的照片,對方是一個身高164cm、膚色黝黑的男子。而張振南的身高174cm,皮膚白皙。肉眼可見,不是同一個人。
辦案民警說,可能是工作疏忽,搞錯了,需要進一步核實,再給答復。他隨后離開溧陽,等待結果。但此后,他出差到其他地方,仍會被警方要求尿檢。
張振南自稱,頻繁的尿檢和檢查,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許多困擾。女友得知此事后認為他“販毒”,跟他提了分手。他與老板或同事一起出差時,警察的突然檢查也會讓大家感覺不適。
他曾多次催促溧陽警方盡快查清事實,消除影響。幾經交涉,城中派出所承認,辦理販毒案件中當事人信息錯誤,承諾在法院重新判決后及時幫助更正。鑒于錯誤信息給張振南造成的影響,城中派出所補償張振南4.14萬元。2015年10月19日,雙方就此簽署了調解協議。
但影響并未就此消除。
2016年,他因被查到“吸毒史”而找不到工作,以打零工維持生計。他求職時仍被帶去尿檢,雖然最終都以“誤會”告終,但“影響已經不好”。張振南說,他當時也沒有辦法,只能一次一次配合尿檢,然后一次一次詢問城中派出所什么時候能消除。
在張振南印象中,從2017年初開始,他沒有再被警察要求尿檢。他以為事情過去了,沒想到,他后來成了“老賴”。

2015年,溧陽法院對李海龍冒用張振南身份一事進行了說明,但限制消費令仍落在了張振南身上。
冒名的犯人
在與民警交涉的過程中,張振南得知,他名下的犯罪記錄與一個名叫李海龍的男子有關。
公開信息顯示,張振南的犯罪記錄源自一份案號為(2014)溧刑初第352號的刑事判決書。判決書記載,張振南于2014年7月19日至20日,共計販賣冰毒3.57克。2014年10月9日,溧陽市法院認定張振南犯販賣毒品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年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城中派出所民警告訴張振南,(2014)溧刑初第352號的刑事判決書中的罪犯姓名信息有誤,正確的信息應是“李海龍”。
據張振南了解,李海龍是吉林省榆樹市人,2009年到2013年,兩次因犯搶劫罪、盜竊罪被判刑。2014年7月,因涉嫌販賣毒品罪,李海龍被江蘇溧陽警方抓獲。案件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以及審判階段,李海龍一直冒用張振南的身份信息。
2015年11月10日,溧陽市法院開庭再審李海龍販毒案。判決書記載,公安機關出具了“關于張振南身份可能被人冒用的事發經過”等證據。2015年11月17日,溧陽市法院再審判決李海龍有期徒刑1年7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關于溧陽市法院再審案件的情況,張振南當時并不清楚,開庭時他沒有接到過傳票,也沒有參加庭審,他不知道再審判決何時生效的,也不知道李海龍是否依法履判罰內容。
不屬于自己的失信記錄
2017年4月,張振南在北京一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風控主管一職。彼時,公司派他去上海跟進一個投資上千萬的項目,他在訂購機票時發現自己買不了機票。
向航空公司客服咨詢后,得知自己已經上了“失信被執行人員名單”,高鐵票也無法購買。因他未在指定時間到達項目所在地,耽擱項目進度,他被公司開除。“我怎么成老賴了?”張振南再次感到莫名其妙。
他委托律理查詢后發現,(2014)溧刑初第352號的刑事判決書中,法院對“張振南”并處了5000元罰金。“張振南”并未依法納這筆罰金。2017年3月23日,溧陽市人民法院針對“張振南”作出執行裁定書,認為張振南無銀行存款和可供執行的財產,溧陽市人民法院將其列入了全國法院被執行人名單。
張振南很疑惑,因為根據公開的裁判文書看,法院已經在2015年對李海龍再審時,將錯誤的姓名進行了說明。該承擔5000元罰金的是李海龍,并不是自己。此后,張振南一直嘗試與溧陽市法院、公安等部門進行溝通,但“老賴”身份一直沒有被移除。自2017年開始,他無法乘坐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
2017年年中一直到2023年初,因家里有事,張振南沒有出過遠門。但他會不定時地通過電話與粟陽警方、粟陽法院溝通,希望法院盡快將錯誤錄入的失信記錄刪除,但法院多次讓他到粟陽去,當面說。
2023年3月,張振南跟隨辦事的親戚,搭車來到溧陽,他拿著溧陽市法院對李海龍的再審判決書,找到了溧陽法院執行局,現場說明了情況。溧陽法院執行局法官告訴他,需要找公安部門補充材料。城中派出所的教導員告訴他,要處理這件事還需要找法院,警方已經把所有材料和情況說明都遞交給了法院。大概三個月后,張振南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購買飛機票和高鐵票,他認為,“老賴”的身份已經被移除。
但新的麻煩又來了。2023年7月,張振南與朋友合作,打算在北京北郊的建筑工地上承包些小工程。沒有想到的是,他去銀行辦理貸款時,被告知“無法辦理”。
銀行信貸業務工作人員告訴他,在銀行的系統里,有一份關于他的失信公告,他涉及的刑案,5000元罰金全部未履行,案件狀況為“未完結”。失信公告所涉案件正是(2014)溧刑初第352號的刑事判決書確定的案件。他“失信被執行人”記錄仍存在。
針對張振南所說的情況,北青深一度記者聯系了溧陽法院執行局,執行局的工作人員告知記者,系統顯示,張振南涉及的5000元罰金,已經于2023年5月12號繳納,案件已結案。至于失信人記錄多久能消除,對方表示:“這個不清楚。”執行局查詢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案件具體的情況需要問法官。
張振南認為,自己的失信人記錄之所以存在于系統中,是因為他被執行5000元罰金的案件,現在是結案狀態,而不是撤案。令他更為疑惑的是,自己從來沒有交過這5000元的罰金。
2023年11月,張振南在國內多個數據平臺仍能查到這條本不屬于他的失信記錄。
(原題為《身份信息被罪犯盜用后,他成了毒販、失信人、老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