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西“尋寶”收獲大!新增鋰858萬噸、錳礦物量1013萬噸、金金屬量7噸
作為我國有色金屬、新能源等產業所需要的關鍵礦產儲量大省,江西的新一輪找礦工作日前宣布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國家自然資源資源部12月6日消息,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江西省重要礦產新增一批資源儲量,其中鋰(氧化鋰)新增858萬噸、錳礦物量新增1013萬噸、金金屬量新增7.29噸、螢石(氟化鈣)新增270.81萬噸,為有色金屬、新能源、石化化工等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
為此,江西共投入地質勘查資金13.79億元,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是鉆探86.94萬米、坑探1.4萬米、槽探16.84萬立方米。
截至今年11月底,江西省鋰、離子型稀土、錳提前超額完成“十四五”找礦目標,鎢、金、螢石找礦目標完成過半。

據介紹,為開展新一輪找礦工作,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江西省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實施方案(2021-2035年)》,設立了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資金。同時,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成立了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辦公室,編制了《江西省地質勘查規劃(2021-2025年)》,
具體而言,在基礎地質調查方面,江西組織開展了全省120個礦種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工作,完成了固體礦產2255個礦區及地熱礦泉水103個礦區礦產資源國情調查;開展了鐵、銅、鎢、錫、稀土等10種戰略性礦產資源潛力動態評價;戰略性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評價新提交找礦靶區30余處。
在礦產資源勘查方面,2021~2023年,江西省級財政出資3.6億元,部署實施了105個地質勘查項目。全省戰略性礦產累計提交5處超大型規模礦床、8處大型規模礦床、7處中型規模礦床。“靖安縣大霧塘鎢礦勘探”“安遠縣石頭坪礦區根背礦段重稀土礦普查”分別入選2021、2022年度“全國十大地質找礦重大成果”。
在地質科技創新方面,江西省組建了深穿透地球化學測量專項小組,在德興市金山礦田靶區優選、德興市楓樹嶺礦區銅鉛鋅礦調查評價、懷玉山—北武夷山地區錫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靈山西南部稀有金屬調查評價等項目推廣中取得明顯成效。江銅集團永平銅礦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開展《江西永平銅礦成礦關鍵控制因素與深邊部找礦突破》課題研究,助推永平銅礦深部找礦。
此外,江西省加快了制度方面的改革,從而激發了市場活力。2023年,江西省自然資源廳先后印發《關于深入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實施意見》《江西省礦業權出讓網上交易規則》,會同省財政廳制定了《江西省非油氣礦產(不含稀土、放射性礦產)礦業權出讓收益起始價標準》。同時,修訂了全省礦業權出讓收益基準價,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和礦業權人找礦突破和增儲上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性礦產勘查開發。
據介紹,在此基礎上,江西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全鏈條管理的實施意見》,旨在提高全省礦產資源初級產品供給能力,推動礦業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同時,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減少辦理環節,提高礦業權審批效率,激發礦產勘查開發主體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月,國家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撰文指出,產業結構變化、科學技術進步,雖然改變了礦產資源的消費結構,降低了單位產值中礦產資源的消費量,但對礦產資源的依賴性沒有根本改變,礦產資源在國民經濟中仍然處于基礎性、支撐性地位。
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處于產業鏈的最上游,是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關鍵環節。各國對礦產資源供應的關注日益從經濟性轉向安全性。
“當前,我國部分戰略性礦產國內勘查投入不足,新增資源量增速放緩。加快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努力強化我國能源資源安全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有效應對來自國內國際偶然因素、突發事件和不利影響等帶來的沖擊,是十分緊迫的任務。”王廣華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