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南名士 | 錢大昕與紫陽書院
原作者:張南風
注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學校的作用是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為國家為民族培養人才。學生成才后,也會反過來幫助學校擴展名聲。雙方的關系就像水和魚一樣:沒有水,魚無法生活,沒有魚,水會缺乏活力。學校培養學生,學生反哺學校,這種良性循環讓地區文化教育事業不斷進步,創造了一段又一段佳話,吳地的錢大昕與紫陽書院即是其中翹楚。

潛研老人小像,圖源:《一代儒宗錢大昕》,嘉定博物館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錢大昕(1728-1804年),字曉征,又字及之,號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江蘇太倉州嘉定縣望仙橋河東宅人。清代文士在文化層面頗有超過前人的雄心,也付出了相當的努力,其中最有成就的方面當屬史學研究領域。錢大昕在學界地位極高,代表作《廿二史考異》更是系統性地考證了二十二部正史內容的真偽,被譽為考據學派的經典作品。

《廿二史考異》,潛揅堂錢氏刊行,圖源網絡
紫陽書院成立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是江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官辦書院,據不完全統計,先后培養了狀元2人、榜眼1人、會元1人、進士23人?!白详枴倍殖鲎阅纤卫韺W家朱熹,他曾在家中建有紫陽書室,自號紫陽先生。書院被命名為“紫陽”,說明從建立初期就頗具雄心,因為朱熹主導的程朱理學是清代科舉的官方材料。“紫陽”二字,意在勉勵學生發奮學習,早日成才。

《姑蘇繁華圖》局部 徐揚 清 遼寧省博物館藏
錢大昕雖家境貧困,但堅韌好學,早早在科舉中嶄露頭角,年僅十三歲通過童子試,十五歲再接再厲,考中秀才,可謂一帆風順。按照清代科舉制度,后面需要參加在南京舉辦的“鄉試”,沖擊“舉人”的身份。可惜,這次舉人之路分外艱難,錢大昕十年之內未有寸進。究其原因,科舉之路越往上越難,在秀才之前,考試內容注重背誦,尚可憑借聰明與勤奮;秀才之后注重理解,競爭對手也擴展至全省,難度呈幾何倍數增長。想要快速取得好成績,苦讀之外,還需要師長的指點??上н@正是錢大昕的短板。《竹汀府君行述》記載道:十歲,從先曾大父受業,即學為八股文。

《隸書七言聯》錢大昕 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錢大昕自小以神童著稱,晚年自號竹汀居士,因此《竹汀府君行述》就是在講述他的人生經歷。錢大昕十歲開始,就隨著曾祖父學習科舉必須的八股文,踐行著科舉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原則??上г娓笇W問一般,科舉考試也不順利,可能連舉人都不是,怎么指導錢大昕秀才以后的學問?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如果錢大昕只在在家苦學、苦練,恐怕最后也是野狐禪,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況且錢大昕家貧,每日讀書,不事生產,還需在筆墨、書籍、游學等項目上花費頗多。種種原因,導致錢神童難以在科舉上再進一步。在南京的考場內屢屢碰壁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十二歲的錢大昕迎來了生命的轉機。《竹汀居士年譜》中記載:江蘇巡撫覺羅雅爾哈善聞先生名,檄嘉定縣具文送紫陽書院肄業。
江蘇巡撫相當于主管江蘇行政的副省長,地位僅在總督之下。錢大昕的品行與文章頗為有名,巡撫覺羅雅爾哈聽說后極為欣賞,下令嘉定縣將錢大昕送入紫陽書院學習。由此,首先解決了錢大昕在經濟上的窘境。當時的官方書院有一項功能,就是給在其中就讀學子發補助金,稱作“膏火”。乾隆三年(1738年),巡撫楊永斌向朝廷申請下發四萬兩白銀做為學生的“膏火”錢。乾隆十年(1745年),江蘇巡撫陳大受又從田租里面拔款,當做書院里祭拜朱子的經費。通過不斷的投入,紫陽書院經費充足,能夠在經濟上給學生提供很強的支持。有了充足的資源,錢大昕可以將全部身心投入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他的課義、詩賦、論策在紫陽書院中都居于前列。此時的蘇州,已經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稠密,學子多如云煙,被稱為人文淵藪,錢大昕在如此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可見其勤奮。時任院長王峻特別欣賞他,稱呼錢大昕為“此天下才也”,每次補貼他額外的“膏火”,以貼補家用。

《行書聯》錢大昕 清 美國安思遠舊藏
經濟之外,在紫陽書院就讀期間,錢大昕養成了偏向考據的學術興趣。在錢大昕入學的三年間,紫陽書院有兩任院長,分別為王峻和沈德潛。
王峻(1694—1751年),字次山,號艮齋,江蘇常熟人。他長于歷史研究,尤其精通山川地理,錢大昕為其撰寫的墓志銘中提到:尤精地理之學,談九州山川形勢,曲折向背,雖足跡所未到,咸了如指掌。嘗謂《水經》正文與注混淆,欲一一厘正之……予之從事史學,由先生進之也。
王峻的這種偏向史學,且注重考證糾錯的學術態度,深深地影響了錢大昕一生。從那句“由先生進之也”可以看出,錢大昕之所以能走上考據之路,成為乾嘉學派的領軍人物,其源頭就是來自于王峻的感染啟發??上н@段師生情,卻結束的非常匆忙,在錢大昕進書院的第二年,王峻辭去了院長的職務,回家休養,由沈德潛接任院長一職。
沈德潛(1673—1769年),字碻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人。沈德潛是當時的詩壇領袖,被乾隆譽為“江南老名士”,與乾隆有著“以詩始,以詩終”的一段佳話。他在執教紫陽書院期間,沒有偏重詩賦,而是引導學生返躬踐履、行已治人,以實學、樸學為根本,務實戒虛,當一個有真材實料的人。在他任職期間,乾隆還特意賜下了“白鹿遺規”的匾額?!鞍茁埂笔侵赴茁苟磿?,書院從唐朝一直延續到清朝,有著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并在此開壇講學,傳播理學思想,因此白鹿洞書院也被視為理學圣地。因此乾隆的御賜匾額,肯定了紫陽書院的教學成績,以及它在江南的地位,更是鼓勵師生以理學為根本,用功讀書,努力考取科舉功名。而且,白鹿與紫陽相對,明顯是對蘇州地區寄予厚望。

白鹿洞書院大門 新華網 唐子蘭 攝
沈德潛不僅培養了錢大昕務實的學風,更是在他的科舉之路上推了一把。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沈德潛抓住時機,將錢大昕的詩賦進獻給乾隆。面對錢大昕的作品,乾隆大為欣賞,下詔御前面試。錢大昕在此次面試中,表現出色,被乾隆欽定為舉人?!肚〕现I檔》中記載道:乾隆十六年三月三十日,內閣奉上諭:此次考中之蔣雍植、錢大昕、吳烺、褚寅亮、吳志鴻著照浙省之例,特賜舉人。
此時的錢大昕才二十四歲,且詩文一道非其所長,這些進獻的詩文,是否經過沈德潛的潤色?畢竟放在當時,詩文一道最受乾隆喜愛,沈德潛更是此道數一數二的存在。有此老師提攜,實乃錢大昕之幸。

《竹石靈芝圖》錢大昕 清 嘉定博物館藏
除兩任院長的照顧之外,錢大昕還在書院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與王鳴盛、王昶、曹仁虎、褚寅亮等人,志趣相投,相互之間有說不完的話。其中王鳴盛為錢大昕的妻兄,早在乾隆七年(1742年)就跟他交往。王昶也于乾隆九年(1744年)鄉試時,與他定交。曹仁虎的父親是錢大昕私塾老師,對他有啟蒙之恩,雙方更曾在私塾中一起學習了兩年。褚寅亮更是同錢大昕一起被乾隆面試,被特賜舉人。此時大家相聚共學于紫陽書院,朝夕相處,互相之間切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學業上飛速進步。錢大昕曾論與王鳴盛、曹仁虎之交誼曰:西莊長予六歲,而學成最早,予得聞其緒論,稍知古學之門徑。習庵少予三歲,而辯悟通達,勝予數倍?!瓋删私弥鈱ψ种H,此生平第一快事也。
“西莊”是王鳴盛的別號,“習庵”是曹仁虎的別號。錢大昕、王鳴盛和曹仁虎是同鄉,都是嘉定人。且三人都天資聰穎,又一起在紫陽書院學習,相交莫逆,錢大昕對三人的友誼非常看重,也認為他們的才能在自己之上,與他們交往對自己非常有幫助。紫陽書院的這段同學之情,在錢大昕心中彌足珍貴,對他有著積極的影響。

錢大昕曾用印泥缸 清 嘉定博物館藏
除了固定的教師之外,院長還會經常請當時的大學者過來講課。在此過程中,錢大昕認識了非常多的江南名士,如惠棟、沈彤、李果等人。其中,尤其以惠棟對錢大昕的影響最深?;輻潱?697—1758年),字定宇,號松崖,江蘇蘇州人,考據學家,吳派漢學的代表人物?;輻澤頌槲膲拜叄浅?粗劐X大昕,經常和他相互探討《易》經等學問,更把他當成衣缽傳人,珍而重之?;輻澇吮憩F出對錢大昕的認可與贊賞外,更是教授了他治經方式,啟發了他“以經治經”的學術思想。因此錢大昕非常感激對方,寫了《題惠松厓徵君授經圖》一詩,在此節選四句:
吾生亦有好古癖,問奇曾許摳衣進。
廿年聚散等浮漚,宿草青青老淚抆。
展圖仿佛見平生,苦井長眢幾時浚。
黃門精熟繼長翁,試聽它年石渠論。
惠棟號松崖,因此惠松厓就是惠棟,古人為表示尊敬,會特意進行避諱,將字號缺筆。首聯的“好古癖”是指錢大昕喜好史學,“摳衣”是指去別人家里拜訪時,將衣服下面用手提起,表示尊敬對方。因此第一句是在寫,錢大昕因喜好史學,而去拜訪惠棟。頸聯的“廿年聚散”表明雙方有二十來年未曾會面,“宿草青青老淚抆”一句更是表明惠棟早已去世,只有墳前青草在訴說思念。頷聯用“見平生”、“幾時浚”兩詞,展現錢大昕對惠棟的懷念。尾聯的“黃門”是指金馬門,是漢代宮門名,用來招待名士學者。“石渠”是指石渠閣,是西漢皇家藏書館。尾聯是在表明惠棟學問精深,對錢大昕有著深遠的影響。全詩展現了錢大昕與惠棟從交往,到其去世的時間變化,以及錢氏對他的感恩懷念。
乾隆十六年(1751年),錢大昕離開紫陽書院,開始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乾隆十七年(1752年),錢氏赴京參與科考,自此開啟了二十三年的宦海生涯。該年六月,他以舉人的身份入職內閣票籖房辦事。俗話說“長安居,大不易”,部分舉人為了解決長期留京期間的生活費用,會擔任政府公職,一邊鍛煉自身辦事能力,一邊掌握政府動向,揣摩會試考題。比如,同時代的舉人趙翼,在軍機處辦差,熟知朝廷大政方針,順利考中進士第三名,成為探花郎。錢大昕也參照前人經歷,在內閣錘煉三載,最終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閏四月考中進士。錢氏的進士名次普普通通只有二甲四十名。
然而,在會試之后,朝廷還有一場復試,叫做朝考。清朝初年舞弊嚴重,朝廷特意在完成正式考試后,通過再次考試,驗明學員成色。會試重視理論,看重士子對儒家經典的理解,朝考更重視實踐,偏向檢驗考生的辦事能力。有三年工作經驗的錢大昕,在朝考中大顯身手,被乾隆欽定為朝考第一名,獲授翰林院庶吉士的頭銜。本次科考還有一則趣事,錢大昕的妻兄王鳴盛是本屆的榜眼,被授予了翰林院編修的官職。這種雙倍的快樂,令錢氏激動萬分,久久難以平復。他在五月份送別友人江恂時,作詩《送江蔗畦明府之官湖湘》:
天末郵簽幾十程,銅章綠鬢吏人迎。
山如宋迪圖中好,花到潘仁縣里明。
疏簟棋聲簾乍捲,匡床琴響月初生。
平沙遠浦無窮思,贏得詩篇風格清。
江恂號蔗畦,江蘇儀征人,明府是縣令的代稱,湖湘代指湖南地區。乾隆十九年(1754年),江恂被派往湖南做縣令,做為好友的錢大昕特此做詩送別?!般~章”是指銅制的官印,代指郡縣長官,“綠鬢”是指烏黑而有光澤的鬢發,代指美人。從這些詞匯中,展現出一幅新官上任,美人相迎的畫面,頗顯得春風得意。“宋迪”是指宋代官員宋迪,他擅長山水畫,稱雄一時?!芭巳省笔侵笗x代潘岳,其人為一代文學大家,為縣令時,愛種桃花,是中國最早的“花樣美男”。全詩洋溢著積極正面的情緒,從中可以感受到錢大昕與江恂友情的深厚。也從側面表明,高中進士后,錢氏情難自已,快樂之情,溢于言表。
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間,錢大昕一直在京城,參與文字工作。錢大昕攜手紀曉嵐,一起編撰《熱河志》,以至有了“南錢北紀”的稱號。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八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至避暑山莊消夏,順便在木蘭皇家獵場舉行狩獵活動,彰顯朝廷的武力。值此良機,錢大昕做了十四首恭賀的御制詩,宣揚了皇帝的威嚴孝順,以至四方來朝,海內安定。在工作之余,錢氏也非常留心自身的學問,著述了《三統術衍》。然而在一片祥和的畫面之下,錢大昕也遇到過一些波瀾。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妻兄王鳴盛在福建出任鄉試主考官時,納了一房小妾,被御史借題發揮,左遷光祿寺卿。錢大昕在送別王鳴盛時,作詩《送禮堂學士典試福建》:
玉尺真煩大匠持,八閩迢遞使車馳。
目空巳盡驪黃種,手植都成桃李枝。
朝望歐陽真學士,文壇孟縣是宗師。
仙霞嶺上新秋路,天遣留題絕妙詞。
當時王鳴盛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因此被稱為“禮堂學士”。“玉尺”為玉做的尺子,尺有度量的作用,代指選拔人才和評價詩文的標準,表明了王鳴盛主考官的身份?!鞍碎}”是指福建,福建古為閩地。宋時始分為八個府、州、軍,因此有八閩稱呼。“歐陽真學士”是指歐陽修,他是宋代文學家,主持過會試,選拔過大批人才。全詩稱頌王鳴盛的才學,希望他能像歐陽修一樣為國家選拔人才。

王鳴盛像,圖源:《一代儒宗錢大昕》,嘉定博物館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間,錢大昕多次充任考官,為國選才。然而錢氏本身還是一名京官,考試結束后,需要立即回京面圣,稟報情況。居京期間,他創作了眾多御制詩篇,深得皇帝歡心??墒撬麗酆脤W問,難以適應京城中的官場氛圍,神經過于緊繃,常常夜不能寐,甚至到了需要求醫問診的地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妻子王順媖病逝,錢大昕的失眠癥也愈加嚴重。他順勢申請病假,回鄉修養,打算歸隱。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父親察覺到錢大昕有辭官之意,便敦促他盡早入京復職?!吨裢「惺觥酚涊d道:府君雅慕邴曼容之為人,謂官至四品可休,且高堂年邁,當朝夕侍養。屋后有隙地百弓,府君日課家丁鑿池,蒔花竹其上,有終焉之志。居二載,大父察知府君意,諭之曰:“吾夫婦精神尚健邁,且有汝弟長在左右,足以娛老。明歲恭逢大慶,汝叨列侍從,宜隨班朝賀?!备擞诩撼笄锲鸶熬?。
“邴曼容”是指漢代的邴丹,他養志自修,為官不肯過六百石(六百石是漢代官吏俸祿的一個等級,職務約為中下級小官)。錢大昕仰慕邴丹的為人,也想辭官歸隱,著述養生。“高堂年邁,當朝夕侍養”一句,更是表達了錢氏孝順父母,品行高潔。然而其父望子成龍,希望錢大昕能夠在官場更進一步。因此以“汝弟長在左右,足以娛老”,勸勉他發憤向上。錢大昕順從父命,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秋,重新上京任官。
可是強扭的瓜不甜,錢大昕返崗后,見多了官場的勾心斗角、黨同伐異。身心俱疲的他最終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借父喪回鄉守孝,稱病不再出仕做官。在此期間,他重視教育事業,歷任江寧、婁東、蘇州各大書院的院長。更是將自己人生最后的十六年時間都奉獻在紫陽書院上。

書法竹刻臂擱 清 錢大昕 嘉定博物館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錢大昕受人邀請,來紫陽書院擔任院長。他在書院期間,重視實學樸學,講究經史義理,改變了書院浮躁的氛圍,扭轉了學生浮華邀名的心態,重新維護了書院的名望。錢大昕的曾孫錢慶曾就在《竹汀居士年譜續編》記載道:公在紫陽最久,自己酉至甲子,凡十有六年,一時賢士受業于門下者,不下二千人,悉皆精研古學,實事求是……幾千年之絕學,萃于諸公,而一折衷于講席。……不專名一家,皆當時之杰出者也。
從錢慶曾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錢大昕重視實學、樸學的治學理念,為紫陽書院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東南地區的讀書人都以在紫陽書院學習為榮。對于錢大昕的教書授業情況,其兩子錢東壁、東塾在《竹汀府君行述》詳述道:或叩問疑義,或商論詩文,或持示古本書籍,或鑒別舊拓碑帖、鐘鼎款識,以及法書名畫,府君無不窮源竟委,相與上下其論議,至人各得其意以去……有時日肝燭跋,聽者跛倚,而府君語猶諄諄不已。
從行述中可以看出錢大昕治學嚴謹,講解細致周到。從其講學范圍中可以看出,他見識廣博,不管是經義詩文,還是確認書籍版本,以至青銅器的鑒賞,到書法字畫的品鑒,無一不精,無一不通,堪稱通才。在這樣淵博的知識儲備下,錢大昕又能做到態度誠懇,反復解答學生的疑惑,務求對方能夠理解清楚,不產生疑問。他的授課沒有時間限制,面對學生旺盛的求知欲,甚至通宵達旦的進行講解。對于別人的質疑,他沒有端著架子不予回答,而是必定周到詳細的給予答復。正是這種至誠至真的教學態度,讓錢大昕能夠授徒二千多人,培養出眾多人才。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潘世恩。

《行書錄語軸》錢大昕 清 故宮博物院藏
此作書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竹汀時年67歲,用筆飽滿勁健,自然灑脫,格局宏闊,是其晚年佳作。
潘世恩(1770—1854年),字槐堂,號芝軒,江蘇蘇州人。他歷任四朝,最后官至軍機大臣,位居漢臣之首。一生謹言慎行,“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他還曾舉薦林則徐,支持林則徐的上奏,為林氏的復起出了大力。潘家自從潘世恩后,科舉代不乏人,成為蘇州地區的政治家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晚清大臣潘祖蔭。
錢大昕在授課之余,還認真整理撰寫自己的著作,做到教學相長。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間,他??薄讹L俗通義》《宋史考異》,重訂《金石錄》,撰《元氏族表》四卷、《補元藝文志》四卷。嘉慶元年(1796年)到嘉慶八年(1803年)里,他又修了長興縣志,刊刻了《元史考異》《金史考異》《金石文跋尾四集》,補?!端氖匪烽c考》,編定《十駕齋養新錄》。十四年間,他風雨無阻,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完成了自己的著述。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錢大昕全心全意于自身學問,這種潛心向學,致死方休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學習。嘉慶九年(1804年),他死于紫陽書院,在死前的最后一刻,都在與人交談學問,可謂潛心文章,終身不倦。

錢大昕故居“潛研堂”,圖源:《一代儒宗錢大昕》,嘉定博物館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在錢大昕的生涯里面,紫陽書院就是一片沃土,錢大昕就是一株樹苗。在他稚嫩的時候,泥土給了他充足的養分,讓他茁壯成長。等他變成參天大樹后,又能用自身茂密的枝葉,守護著這片土地。待到他生命走向盡頭,大樹枯死倒塌后,又能化作養分,滋潤土壤,讓它能夠重新栽培出更加高大偉岸的棟梁之材。
紫陽書院成就了錢大昕,錢大昕又以身作則,將它變成乾嘉學派的圣地。這種學校助力學生的成長,學生反饋學校的作法,值得推廣學習。好的學校會給學生良好的回憶,會在他們的成長路上打下基礎,能為他們今后的人生提供經驗與幫助。成長后的他們,更是會帶著感恩的心情,看望故地,有些人甚至還能回來為學校做貢獻。這是一種雙向的奔赴,是一種正面積極的循環,也是地方文化教育事業應該有的模樣。
參考文獻:
1. 李經國:《錢大昕年譜長編》,中華書局,2020年版。
2. 林存陽:《蘇州紫陽書院與清代學術變遷以錢大昕為研究視角》,《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4期。
3.【清】錢大昕:《潛研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上海書店,1983年版。
5. 錢大昕編,錢慶曾校注并續編:《竹汀居士年譜》《竹汀居士年譜續編》,清咸豐刻本。
6. 黃愛平:《樸學與清代社會》,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 顧吉辰:《錢大昕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8. 郭園蘭:《錢大昕文學研究》,湖南大學2007屆碩士論文。
9. 李愛國:《錢大昕小學研究》,武漢大學2012屆博士論文。
聲明:本館原創文章轉載,須經館方授權。公益原創文章插圖,圖片版權歸屬于收藏地或創作人。
統籌:吳文化博物館
技術支持:蘇州多棱鏡網絡科技
原標題:《錢大昕與紫陽書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