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留學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留學圈罪案高發,警惕六大危險

近日,4名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遭遇車禍身亡事件引發各界關注,留學安全問題再次敲響警鐘。當留學逐步進入大眾化時代,邁出國門的留學生也面臨各種風險。然而,隨著英美等國高校春季申請進入尾聲,國內也紛紛針對準留學生開展行前培訓。結合教育部”平安留學“平臺發布的安全通報,本期盤點一下留學過程中的危險源以及規避風險的方法。
01 留學之路暗藏“六大險關”
“我們不要你有多優秀,只希望你能平安歸來?!?/p>
——留學生家長
隨著美國早申陸續放榜,又有不少中國學生將奔赴海外,開啟異國求學旅程。頂思不久前剛剛對各主要留學目的國的中國留學生數據做過統計,數據上看,2023年,12個留學目的國吸引了87萬中國留學生,其中美英澳加四國合計達68萬,占據近八成。與此同時,很多媒體報道的留學惡性事件同樣也多發生在這些國家。

截止今日,2023年“教育部平安留學”已累計發布45期安全通報,整理關鍵詞發現,這些都是留學生在留學路上的必過險關。
1.電信詐騙
這個可謂是通報中的最高頻關鍵詞,幾乎每期都會提到,而且來自于不同留學目的國。比較典型的詐騙形式是冒充某電信服務公司或使領館等,再電話轉接“國內某市公安局”“國際刑警”等部門,繼而騙取受害人的“保證金”。
我們僅以中國留學生比較集中的英國城市曼徹斯特為例,2023年1-9月,中國曼徹斯特領館收到的中國留學生遭遇電信詐騙報案的情況80多起,被騙金額總共超過一億元人民幣。此外,領館勸阻了100多名學生,通過當地警方解救了20多名,挽救的經濟損失將近1億元人民幣。
前段時間轟轟烈烈的緬北電詐團伙覆滅一度讓國人拍手稱快,如果說緬北的電詐鐮刀收割的是國人,那么割美國人韭菜的則是我們的另一位近鄰——印度,2022年印度電信詐騙收入將近400億美元,作為英語國家的全球呼叫中心,印度很自然的拿下了英美的電詐業務。根據網傳數據,2022年,大約26%的美國人(6840萬)被詐騙過,被騙金額超395億美元。
因此,中國駐美大使館以及舊金山、紐約、洛杉磯、休斯頓和芝加哥等地的總領館也紛紛向留學生發出防范電詐的提醒。
不僅英美兩國,在安全通報中,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德國、法國、俄羅斯等等,幾乎所有留學目的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均在時刻提醒中國留學生警惕各種形式的電信詐騙。
2.“虛擬綁架”詐騙
這是一類針對留學生群體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也是傳統“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升級版。這一類詐騙多利用留學生和家長遠隔萬里、溝通不暢的現實情況,精心設計的一個雙向連環騙局。由于近幾年極為猖獗,在每期的安全通報中均有單獨提及。
僅在上月便發生了三起留學生遭遇“虛擬綁架”案件,在歐洲某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因陷入“投資理財”陷阱被詐騙分子控制后被威逼去往東南亞某國,并被切斷一切聯系。詐騙分子向其父母發送受害人被綁架的照片及哭訴的音頻,稱受害人被“綁架”,威脅其父母在規定時間交納“贖金”否則“撕票。最終在刑偵反詐部門的努力下,成功在東南亞某國解救出受害留學生,挽損200萬元。
另有詐騙分子通過AI合成聲音的形式,冒充在國外留學的中國學生,并與其家長聯系,謊稱遭遇綁架并索要贖金。
3.“換匯”詐騙
和電信詐騙相類似,通報還列出了一類高發的詐騙類型——“換匯”詐騙。
同樣發生于近日,駐法國大使館接到多起在法留學生遭遇換匯詐騙的報告,不法分子以“優惠匯率”為誘餌,在網站、微信群等平臺發布所謂“換匯”信息,在前期利用小額換匯得到留學生信任,然后逐漸增加額度,最終在某次大額換匯打款后,詐騙分子直接拉黑跑路,銷聲匿跡,造成當事人經濟損失。
盡管“私下換匯有風險”已經是圈里老生常談的留學陷阱,但每年依然有不少留學生上當受騙。而私下換匯的風險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外,還可能會觸犯我國或者所在國的相關法律。根據國家《外匯管理條例》規定,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相應罰款,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不僅如此,私下換匯還容易淪為洗錢鏈條的一環,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和生活。
4.“熟人”殺豬盤
由于海外留學多是遠離親人朋友,就容易對異國他鄉結識的所謂“熟人”產生信任。就知人知面不知心,警惕“熟人”殺豬盤。通報就提及了相關案例,某男子平時以小額換匯、介紹租房、組織旅游等日常交流對一些施以小惠,博得周邊留學生充分信任,然后在集中收取大量房租中介費和旅游經費后“人間蒸發”致使20余名留學生被騙,數額高達幾十萬人民幣。
此外,還有線下交友、實習offer等等形式的熟人“殺豬盤”屢見不鮮。

如果說上述四大常見騙局威脅的是留學生的財產安全,那么下面要說的,就不止財產安全,甚至可能威脅著中國學生的人身安全。
近幾年里,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罹難的新聞并不少見,除了前文提到的4名在加中國留學生遭遇車禍不幸遇難,還有各類兇殺案件,比如22年底終審的江歌案,以及手段極為殘忍的章瑩穎案,兩起案件也都因判決結果而讓大眾意難平……
在安全通報中,我們把威脅留學生群體人身安全的因素大致歸為兩類——
1.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和流行病等突發風險源
在安全通報中,各主要留學目的國的使領館同樣提醒中國公民對當地可能發生的極端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以及流行病疫情等做好防范。比如在此次車禍事件發生前,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就提醒在加留學生注意冬季冰雪天氣帶來的出行安全問題,遵守交通規則,減速慢行。同時,通報中還提醒留學生注意冬季用電用氣安全。
通報中,地震、山林火災、颶風同樣是高頻詞,也同樣威脅著留學生群體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此外,通報同樣就諸如登革熱等流行傳染病提醒東南亞多國的留學生群體注意防范。
2.暴力、沖突事件等社會治安問題
和國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治安不同,遠赴海外的留學群體面臨的治安環境要復雜很多。除了各類暴力和沖突事件,甚至面臨著目的國爆發戰爭的風險,比如持續將近兩年的俄烏沖突,以及今年10月發生的巴以沖突。
聚集最多中國留學生的美國則一直是大規模槍擊事件的重災區,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數百起槍擊事件,造成數萬人死傷。槍擊事件同樣頻發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除了槍擊,搶劫和綁架等惡性事件也常見報端。
此外,大型聚會和游行等事件帶來的傷亡事故同樣不容小覷。2022年發生的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被美媒稱為21世紀發生的第九大踩踏事故,事故造成四位中國公民遇難,也包括中國留學生。
02 平安留學,安全常識需謹記
如果留學的道路已成既定,那么在認識了留學路上的六大險關后,接下來我們要看的就是如何規避風險,防患未然,以及當身處險境時,如何安全脫險。在此,我們簡單總結了三點:
1.了解危險源,提高警惕
無論留學目的國社會環境如何,都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在行前就要做好安全攻略,充分熟悉目的國的各類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比較常見的危險源,如夜間出行,重大節日的游行聚會和賽事演出,都容易因現場混亂而帶來人身和財產損失。
同時,從各類兇殺案件的事故分析來看,無監控覆蓋區域、背街小巷、多種族混居區也多為城市的危險區域,應盡量不去或少去,或選擇結伴日間出行。
安全攻略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點就是要充分了解目的國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文化禁忌等,嚴格遵守當地法規制度,尊重風俗傳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
2.提高防騙意識,提升反詐能力
近幾年的詐騙套路雖然層出不窮,但萬變不離其宗。詐騙分子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各種手段、編造各種事由,威逼利誘當事人將資金轉至指定銀行賬戶或網絡投資平臺。
因此,留學生群體要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遇事多想多問、多商量,捂好自己的“錢袋子”,切勿向陌生人轉賬匯款或輕信他人進行網絡投資。
常見的詐騙套路如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不見面方式,處理違法犯罪案件、核對索要身份信息或通知領取包裹快遞;將電話轉接至中國國內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海關等執法司法部門;要求提交“保證金、“擔保金”,進行資金清查;通過社交平臺或電話、短信等方式交友,提供投資建議,要求在網絡投資平臺投資或借款等。
如不慎遭遇詐騙,請第一時間向當地警方、收款銀行所在地警方和相關銀行報案,或向當地的使領館尋求幫助。
另一方面,在學習和生活中,與人接觸應加強戒備。如發現身邊人有賭博、吸毒、經常借錢且拖欠等劣習,應保持距離,避免與之發生經濟來往。日常生活中請使用正規租房、換匯或交友軟件,不貪小便宜,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
3.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當不幸身處險境時,豐富的安全技能就可以幫助自己化險為夷。也正因如此,參加系統的安全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以高發的槍擊事件為例,當遭遇槍擊事件時,就需要保持冷靜,尋找結實的掩體,再報警將自己所在的位置、槍手的外貌特征、所用武器以及目擊到的其他信息提供給警方。
在參加各類聚集活動或身處人員密集場所時,要留意緊急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把握黃金求生時間,遇擁擠踩踏時要保持蜷縮狀態,兩手十指交叉相扣,護住后腦和后頸部。

結語
借用教育部“平安留學”公眾號的slogan:留學千萬條,平安第一條?!?/p>
國際環境存在著諸多不穩定因素,各類留學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我們惟愿所有異國求學的留學生都能平安順遂!
作者 | Andy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