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接二連三的胚胎停育和流產,這次帶著健康寶寶回“娘家”啦!
預防出生缺陷,創造無“陷”未來

今天河南省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的門診一如往日,忙碌而有序,一位抱著小寶寶的媽媽來到了護士站,詢問劉靈主任在哪個診室,她是來感謝劉主任的。說起來,這位媽媽與劉主任的結緣還是在3年前。 那時劉女士已經懷孕5個月了,沒有體會到將為人母的喜悅,反而是愁云滿面。她坐在劉主任的診室里,道出了其中的心酸與困擾。
劉女士婚后的幾年,一直都在積極準備著迎接自己的寶寶,可是接二連三的胚胎停育和流產讓她很沮喪。5年前,劉女士再次懷孕了,而且還是一對雙胞胎,一家人都覺得這是天賜的禮物,滿心歡喜的期待著寶寶們的出生。可是不久后的一次檢查發現,其中一個胎兒停止了發育,另一個平安降生的寶寶成了全家的希望,一家人無比希望他健康成長。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孩子出生3天后,孩子無誘因突發癲癇,每天會發作3-6次,目前孩子語言和智力都落后于同齡兒,平衡感也差,之前也去其他地方看過,做過相關的基因Panel的檢測,也沒有檢出明確的致病性變異。
所以,她這次非常擔心,害怕肚子里的寶寶會和哥哥一樣。
劉主任耐心細致地詢問病史,認真查看劉女士手里厚厚的檢查結果,并耐心地解答劉女士的疑問,結合劉女士的不良孕產史,建議她先進行家系全外顯子檢測及全基因組拷貝數變異檢測,首先明確哥哥的病因,再對胎兒進行后續檢查。結果出來了,哥哥的20號染色體存在0.82Mb的缺失,而劉女士本人也攜帶缺失變異。那么奇怪了,哥哥和媽媽的染色體變異一樣,為什么哥哥有癥狀而媽媽沒問題呢?劉女士突然想起來,好像聽家里人提起過,在她幼時也曾癲癇發作過,針灸后就好了,所以家里人也就沒放在心上。劉女士和兒子的臨床表現如此不同,是因為這個缺失片段涵蓋的致病基因與良性家族性新生兒癲癇發作1型有關,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出生后即發生癲癇發作,大多數患者會在12月齡時自發緩解,而有的患者則會出現難治性癲癇、智力障礙等。
明確了哥哥的病因,便對劉女士肚子里的胎兒進行了相關的基因檢測。遺憾的是胎兒的染色體變異和哥哥一樣,因為擔心這個孩子和哥哥有一樣的問題,她忍痛選擇了放棄。
后來,她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成功受孕,又來到劉主任這里進行相關基因檢測。這次,胎兒沒有和哥哥一樣的變異,她可以繼續妊娠了。

這個寶寶,就是今天被抱在懷里跟媽媽一起回“娘家”的小可愛。對于劉女士來說,產前診斷中心早已成為她心中不一樣的“娘家”。
通訊員:王宇慧
來源:鄭大三附院產診中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