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每天一條朋友圈,只為讓親友知道他還活著

張保國,今年54歲,是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排爆中隊負責人。今年夏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聯(lián)合授予張保國同志“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雄模范”稱號,這也是公安部授予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的最高榮譽。

作為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雄模范,張保國每天要做的一件事,竟然是發(fā)一條朋友圈。“你要是有我的微信,你基本每天早上都會看到我的一條朋友圈,我每天看到好的文章都會單獨摘出來分享一下,這基本成了我每天的作業(yè)了。”張保國一邊滑動手機一邊告訴記者。
每天一條朋友圈對多數(shù)人來說早已習以為常,但是這對張保國來說,卻有著更深的含義。“上合組織青島峰會那段時間沒有更新朋友圈,好多人就來問我,保國你還好嗎,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所以我之后就堅持每天都發(fā)一條,這樣大家就知道我是平安的。”
他自己感慨說:“全國公安系統(tǒng)活著的英雄模范不多,我很慶幸,我還活著。”
“第一次排爆的時候,就是用手”
作為一名排爆手,張保國跟爆炸物打了近20年的交道,處理過重達500磅的炸彈,拆除過一歪倒就爆炸的裝置,還處置過在高速路上不斷移動的定時炸彈,有100多種爆炸物的處置經驗,“這100多次處置就是100多次危險,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早一天到來。”
1999年,剛入警沒多久,張保國就接到了一個危險的任務,到一個出租屋里排查炸彈。“沒有工具,沒有防護,你識別出來該怎么辦,就用你的雙手去處理就是了。所以第一次排爆的時候,就是用手。”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排爆中隊負責人 張保國:
它會引發(fā)火藥燃燒,有可能會引起爆炸。它要炸了,我們這5個人就粉身碎骨,我就說快跑,快跑。
聽到張保國的呼喊,現(xiàn)場人員迅速撤離,而張保國此時卻轉身跑向了發(fā)煙罐,想把它踢開。沒想到,就在張保國過去的瞬間,火藥燃燒了。

張保國的妻子 李靜:
出了院以后,堅決不讓他干這個活了,這是當時我的想法。
兩個月后,張保國結束第一次治療,出院后的第三天,警情再次傳來。
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排爆中隊負責人 張保國:
同事說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你說怎么辦啊,給我們出出主意就行。心里是放不下的。我說來車,來接我。
之后,張保國又經過了兩次植皮手術,雙手恢復了大部分功能,留下七級傷殘,即使這樣,他最終還是回到了主排手的崗位上。

這個時代,或者這個工作,或者是這個社會,或者是老百姓的需要選擇了我。出現(xiàn)了警情,我就感覺是我的事,是一種本能。來事兒了,需要我了,我必須去。
張保國: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雖然家人有顧慮,但是張保國還是選擇帶著傷殘重回排爆一線,再次面對不可預知的危險。張保國說,他曾是一名軍人,有專業(yè)技能,就應該到最需要他的地方去。

1998年底,在部隊工作生活了15年的張保國轉業(yè)到了地方公安局,成為當時濟南市唯一的一名專業(yè)排爆手。之后,他邊摸索邊實踐,在2002年組建了山東省第一支專業(yè)排爆隊,并帶著大家在實踐中學習排爆知識。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全國公安系統(tǒng)一級英雄模范……這一枚枚勛章見證著他的成績,十幾本工作日記記錄著他從事排爆工作近20年驚心動魄的經歷。

我以前沒有去回顧這些,沒有去匯總這些,我現(xiàn)在看到這些的時候真感覺到問心無愧。我對得起良心,我心里很踏實。
(原題為《每天一條朋友圈,只為讓親友知道他還活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