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熱評:將煙蒂扔入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不是小事情
近日,“一位老人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內抽煙、吐痰,并將煙蒂扔入俑坑”的視頻,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譴責。目前,博物院工作人員已將污染物清理,并與相關部門和公安機關調查核實,掌握涉事人員信息。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秦始皇帝陵及兵馬俑坑是我國首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六處遺產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A級景區,參觀區域內明確規定禁止吸煙。在參觀時吸煙、吐痰,不僅有違公序良俗,也違反相關規定,還可能對文物遺址安全造成威脅。相關部門有責任對該視頻中發生的事情調查清楚,給公眾一個交代。
此事為何引發如此多關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此類看似不文明的“小事”,危害頗多且屢禁不絕。同樣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此前也有參觀者試圖在一號坑邊取走散土、翻越一號坑護欄進入一號坑等情況。此外,攀援、折枝、刻字涂鴉、亂扔垃圾、隨地吐痰、越過警戒線、觸摸禁止觸摸的文物……類似不文明行為,在多個景區屢見不鮮。能否解決好參觀不文明行為,事關參觀游覽的體驗和安全,事關各個景區的長遠發展。

圖片來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官方微博
究其原因,絕大多數不文明行為的發生,往往出于“無所謂”“應該沒事”“別人也做了”等態度。由此來看,對于不文明行為,不能僅僅停留在道德譴責和口頭批評,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各地景區有的加強參觀秩序管理,加大安保巡查和勸導力度;有的重罰不文明者,將罰款用于修復破壞;有的增強服務意識,依據不文明行為多發地有針對性地設置警示板、增加垃圾桶等……種種舉措,有助于壓減不文明行為發生的可能性。
當然,處罰只是手段,最終目的還是引導文明參觀游覽。一些景區創新管理舉措,效果較好還受到游客“好評”。比如,北京動物園設置“警示曝光臺”,將投喂動物、吸煙、赤膊、采摘花果等列入不文明行為,如果多次被曝光,將拉入聯合懲戒“黑名單”,限制其進入北京市屬11家公園。再如,西安城墻景區派出身著古裝的“唐武士”巡查,通過“好漢,切莫在此吞云吐霧”“好漢,大庭廣眾之下,請提履穿之”“好漢,城池久矣,恐有安危,請移步”等趣味語言,“沉浸式”勸阻吸煙、脫鞋、倚靠城墻等不文明行為。
對景區不文明行為說“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參觀者要盡到文明參觀的義務,同時互相監督,發現身邊有不文明行為要及時向工作人員報告,制止不文明行為的發生。更重要的是,除了事中管理和事后懲戒,還要增強事先預防,全社會共同營造文明的生態,從小處著手、從日常著手,讓文明參觀入腦入心。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文明舒適的參觀游覽環境,正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聲明中所寫的那樣,“對文化的尊重就是尊重自己的尊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