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臺軍將裝備新遠程導彈,癡心妄想的“源頭打擊”(中)
轉向巡航導彈
今年8月,臺軍“雄風”-2E巡航導彈發射畫面首度曝光,讓外界首次一睹了神秘的“雄風”-2E導彈的真容。
海灣戰爭讓巡航導彈聲名鵲起,在這場戰爭中嶄露頭角的美國“戰斧”巡航導彈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武器,即使過了三十余年,“戰斧”導彈依然風頭不減,頻見報端。“戰斧”的同行也在這兩年的沖突或戰爭中也是不甘寂寞,比如最近巴以沖突,也門胡賽就多次發射“圣城”系列巡航導彈攻擊以色列,而激戰正酣的俄烏沖突,俄羅斯發射的巡航導彈也不時射向烏克蘭。
冷戰結束后巡航導彈技術的擴散以及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成為許多中小國家或地區爭相追逐的戰略級武器。粗略統計,冷戰結束后,巡航導彈擁有國至少增加了7個。

“雄風”-2E巡航導彈照片首次曝光。
相對于彈道導彈,發展巡航導彈的敏感性也較低,這也是許多中小國家或地區研制這種武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戰斧”巡航導彈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也引起了臺軍的高度關注,1996年,臺當局開始對遠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展開關鍵技術研究。 2000年,臺軍提出了以“戰斧”巡航導彈為模板發展巡航導彈的計劃,為了混淆視聽,計劃被命名為“雄風升級計劃”,導彈命名為“雄風”-2E。其實,亞音速反艦導彈不少技術與亞聲速遠程巡航導彈是可以通用的,比如小涵道比渦噴或渦扇發動機、慣導系統等。
2003年,“雄風”-2E進行了首次試射,首次飛行試驗采用了閉合航線法,導彈圍繞一個周長為20千米的小島飛行了20圈,然后一頭栽到海里,首次試射以失敗告終。2004年,“雄風”-2E導彈進行了2次試射,均以失敗收場。2005年,“雄風”-2E導彈試射成功,飛行距離超過500千米。
“戰斧”巡航導彈已經成為大部分亞聲速巡航導彈設計的參考對象,因為這也是增加射程的最優解,基本上采用圓柱形彈體,彈體中部設有一對可折疊的大展弦比平直彈翼,X形尾翼,尾部配備了固體火箭助推器,主動力是一臺小型噴氣式發動機。“雄風”-2E導彈的外形也類似于“戰斧”巡航導彈,發動機由“雄風”-2反艦導彈的小型渦噴發動機改進而來,導彈長約6.25米,彈徑約為500毫米,戰斗部重量說法有多:一種說法是200千克,另外一種說法是400千克,最大射程在600千米左右。導彈采用慣導+GPS制導,并且還可能采用巡航導彈常用的地形匹配制導,末端還可能配備了“雄風”-2反艦導彈末端制導主動雷達,命中精度在15米左右,具備較強的精確打擊能力。

疑似“雄風”-2E導彈發射車。
為了提高生存能力,“雄風”-2E導彈采用機動發射方式,發射車使用多軸牽引-拖掛車底盤,掛車底盤上安裝有一套雙聯裝導彈發射箱。為了掩人耳目,發射車甚至經常偽裝成快遞車(2013年曾被島內熱議的‘紅鷹’快遞車事件主角應該就是導彈發射車,當時臺軍要求發布者刪除照片,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雄風-2E”導彈在2011年底開始交付臺軍。第一階段部署計劃主要在2008至2019年這一時期,至少生產了約240枚導彈。
之后臺軍啟動了“雄風”-2E導彈升級計劃,項目在2017年啟動,升級的重點是增加射程。因為氣動布局可優化的空間已經很少,巡航導彈增加射程無法兩種方法:一是采用省油的發動機,二是增加燃料。升級后的“雄風”-2E被命名為“雄風”-2ER,采用更省油的“鯤鵬”渦扇發動機,為了增加燃料,彈體長度有所增加,射程增加到1200千米左右。
部署和威脅
與“雄風”-2岸艦導彈裝備臺海軍不同,“雄風”-2E系列巡航導彈裝備于空軍力量。目前,“雄風”-2E巡航導彈裝備于臺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的第791旅,該旅的旅部駐地為島內的金龍營區,下轄有641和642兩個巡航導彈發射營,每個營各有3個發射連,每個連裝備有3部“雄風”-2E巡航導彈陸基導彈發射車、指揮車和雷達車等。其中,641營的營部、2連和3連均在桃園市楊梅區太平里營區,1連在新北市三峽營區。
另一個導彈營642營的營部、2連在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神箭營區,1連在苗栗縣竹南公義里營區,3連在桃園市蘆竹區草仔崎營區。根據衛星圖像,在791旅的彗星營區、大崗營區、太平里營區還布置有“雄風”-2E巡航導彈的備彈倉庫和發射車基地。此外,臺軍還在屏東萬金、新竹湖口、關西等地,陸續增建了多處配備有現代化掩體和發射車車庫的巡航導彈發射陣地。隨著“雄風”-2ER增程型巡航導彈的批量生產,臺軍是否會增加一個導彈發射旅值得關注。

“雄風”-2反艦導彈一部分關鍵技術如發動機、制導系統被用于“雄風”-2E巡航導彈。
現代亞聲速巡航導彈的優勢主要是依靠航路規劃和超低空飛行實現強突防,航路規劃可以盡量躲避敵方防空系統的攔截并利用地形隱蔽自己,超低空飛行也可以盡量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概率,因此巡航導彈被許多國家或地區武裝力量視為遠程精確打擊的利器,用于打擊敵方機場、指揮所和防空陣地等高價值目標,尤其是在戰爭或軍事沖突初期,可以起到“踹門”的作用。
從“雄風”-2E/ER巡航導彈的射程來看,列裝巡航導彈后理論上會對部分大陸沿海省份和江西以及湖南內部省份等地的目標造成威脅,臺軍將“雄風”-2E系列導彈視為“寶貝疙瘩”,在使用上應該會用于重點目標的突擊,比如機場、港口、軍營等高價值目標。
撲朔迷離的“云峰”
在研制“雄風”-2E巡航導彈的同時,臺軍也在研制代號為“云峰”的遠程超音速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研制工作據稱在1996年就已經展開。與“雄風”-3E一樣,“云峰”導彈同樣非常神秘,只存在于媒體的報道中,從未得到臺灣當局的證實。早在2012年,就有臺媒報道稱臺軍已成功研發射程達1200千米的中程地對地導彈,代號為“云峰”,并將于2014年進行第一階段量產,未來不排除發展射程達2000千米的改型。
據信“云峰”是高空超聲速巡航導彈,采用固體燃料沖壓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配備了一個重225千克的高爆戰斗部(與“雄風”-3反艦導彈相同),發射試驗隱藏在“雄風”-3項目下,后因“云峰”導彈的導航等精準問題達不到客戶要求而暫停研發。之后該型導彈研發工作進行拆解,以沖壓發動機“擎揚”項目和國防科研項目的方式并行展開研發工作。

靜態展示的“雄風”-3導彈。
“雄風”-3導彈與“云峰”導彈存在密切的技術聯系,作為一款超音速反艦導彈,“雄風”-3導彈配備了所謂自研的沖壓發動機,而技術來源則是美國LVT公司的ALVRJ(Advanced Low-Volume Ramjet)沖壓發動機驗證型號。由于島內相關技術水平較差,沒有攻克火箭/沖壓發動機一體化技術,只能選擇火箭和沖壓發動機分體式設計,這也是為什么“雄風”-3導彈彈體上會外掛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原因。
綜合各方面信息,“云峰”導彈很可能就是一個大號的“雄風”-3導彈,尺寸加大(“云峰”導彈長約14米,“雄風”-3長約6.1米)射程增加,用于對地攻擊。據分析,“云峰”導彈周圍捆綁式安裝4個“天弓”-2防空導彈的固體燃料發動機作為助推器(直徑0.57米),發射時4個火箭助推器先將導彈主體推到高空后脫離,利用高速進入的氣流再啟動沖壓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約3馬赫。
2016年中,有媒體討論“云峰”導彈項目是否已被取消,不過2018年4月,臺媒稱“中山科學院”準備將兩型導彈投入量產,其中就包括“云峰”;到了2019年8月,新聞中的“云峰”導彈最大射程達到2000千米,并且已開始量產,據稱臺當局正在制造第一批的20枚導彈和10輛發射車;不過在2020年4月的報道中,“云峰”導彈仍是“可望量產”,發展情況撲朔迷離,之后又出現了“擎天”導彈,這個導彈應該就是“云峰”導彈換了一個馬甲。
根據島內媒體報道,“擎天”導彈于2022年中完成作戰測評,預計于2023年底前完成第一階段量產計劃,即生產15-20枚導彈及10套發射系統。目前,生產的導彈及發射系統已開始交付空軍特種導彈部隊,部署于臺北、臺中地區,正式進入了實際戰備部署階段。在2023年完成第一階段量產工作后,2024年開始執行第二階段量產計劃,加速量產“擎天”導彈,并由防務部門核定采購導彈發射車。
針對機場的“萬劍”
上文介紹的都是陸基導彈,其實在臺空軍手里還有一款自研的機載武器也是被視為“源頭攻擊”的重要武器——“萬劍”導彈。
“萬劍”導彈實際上是一款防區外布撒器,主要用于打擊機場、軍事集結地等大型固定目標。1999年,臺當局秘密制定了“萬劍計劃”,計劃的目標是研制一種空射機場跑道破壞武器,研制工作由“中山科學院”負責。2004年,“萬劍”導彈的各子系統和部件完成了測試,在當年年末首次公開。從2004年年底到2006年,IDF戰機測評隊開始對“萬劍”導彈進行掛載飛行試驗,該彈在2014年左右開始量產,主要裝備于經過升級的IDF戰斗機。

“萬劍”導彈實際上是一款防區外布撒器,主要用于打擊機場、軍事集結地等大型固定目標。
為了容納數量較多的彈藥,布撒器通常采用矩形彈體,其升力彈體的截面呈矩形,彈體上方設有兩片可折疊的大展弦比彈翼,彈尾裝有4片呈X型布置的梯形舵面,下方設置了發動機進氣口,彈重約為1000千克。這也是布撒器或具備攜帶彈藥空射巡航導彈常用的氣動布局,比如英法聯合研制的“暴風陰影”、德國KEPD 350“金牛座”防區外空地巡航導彈都采用這種布局。“萬劍”導彈裝備了一臺臺灣自行研制的“鯤鵬”渦輪噴氣發動機,射程約為200千米。
“萬劍”導彈使用的戰斗部為子母彈戰斗部,戰斗部內裝有多枚反跑道子彈藥,子彈藥分為裝備破片彈頭的子彈藥和裝備成型裝藥的子彈藥,前者用于殺傷人員、破壞無防護目標和普通建筑;后者用于打擊裝甲目標和破壞跑道。據稱,子彈藥最大拋撒面積達60×1000平方米,裝備破片彈頭的子彈藥有采用觸發引信和定時引信兩種,裝備成型裝藥彈頭的子彈藥采用延時引信,鉆進跑道一定深度才爆炸。“萬劍”導彈采用慣性制導(INS)+ GPS制導的復合制導方式,飛行高度約為100米。(未完待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