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森林漫步|帶走“看不見的垃圾”,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王子人
2023-11-28 15:52
來源:澎湃新聞
? 城市漫步 >
字號

【編者按】

從前幾年頻頻出圈的飛盤、露營,再到最近正當紅的騎行、徒步、攀巖,戶外運動,逐漸成為備受關注和推崇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人們想走出去,去揮汗如雨,去挑戰身體和精神的極限,有時候甚至只是曬一曬太陽,踩一踩草地,抱一抱大樹。

我們為什么出發?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出發?我們在路上遇見了誰又發生了什么故事?我們的出現對自然產生了什么影響?我們邀約和采訪了戶外運動達人、職業旅行家、公路探險家、行業專家、學者,嘗試回答這些問題。

作為戶外運動愛好者,也是環保公益項目“撿拾中國”的發起人,王子人總會發現那些“隱身的”戶外垃圾。她認為,在旅途中管理好個體與自然的關系,是亟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每當看到這句話,我的腦海中總會想起另外一句話:“你當去渡過你的河”。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應該都是帶著各自的使命,有些人也許終其一生也沒能找到,所幸在將近不惑之年,我遇到了它。“撿拾垃圾,還環境以潔凈”,這就是我人生需渡之河。

“撿不完”的戶外垃圾

我從2003年開始走向山野,迄今已經有近20年的戶外經驗。在戶外生涯的前10年,除了深受老家生活垃圾處理的困擾之外,根本沒有注意到戶外垃圾問題。真正和戶外垃圾結緣是在2013年底.那時我已在上海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兩年了,并逐漸提升了對垃圾的敏感度。出于工作習慣,無論走到哪里,最先注意到的總是垃圾。2013年下半年的一次志愿者戶外徒步中,我們覺察到戶外垃圾的存在。作為推動社區垃圾分類的一線工作人員和資深戶外人士,我們當即決定要做點什么來改變現狀。

第一次凈山活動于2014年春天正式發起。我們機構的理事作為戶外愛好者,和我們分享了“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簡稱LNT)的七大原則,以及他選擇吃素的故事。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聽說素食、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互相關聯,內心十分震撼。之后幾年,凈山活動從杭州到吳越古道再到南黃古道,行程也從開始的兩天一夜發展到三天兩夜。幾年下來,我們幾乎走遍了江浙皖有名的古道。加上海邊凈灘和街區撿跑,10年來,我們組織活動上百場,參與人次近萬人。

當然,從做一個活動到做系列項目,再到成立獨立機構,我們做的遠不止凈山這么簡單。2016年,為了實現“在地的團隊找到在地的志愿者”,團隊開發了第一版“撿拾地圖”,并于當年12月在上海市靜安寺地鐵站舉辦了名為“見證行動的力量”的影像展;2017年,為了“讓垃圾被看見,讓行動被看見”,我們再次更新“撿拾地圖”,增加了“垃圾地圖”版塊,同時決定將“世界清潔日”引進中國;2018年,“撿拾中國”正式獨立,當年“世界清潔日”,我們在中國大陸推動了十萬人次參與。截至2023年10月24日,我們累計動員了超過136萬人次參與。

在過往10年組織撿拾和宣傳動員的過程中,團隊眼見著戶外垃圾越來越多。面對龐大的垃圾之山,我們的清理和撿拾活動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從當初杭州環山線路里的一袋垃圾,到現在的武功山等遠途線路里成堆的垃圾。

武功山的垃圾山

武功山上清理的垃圾

2023年“世界清潔日”,杭州的伙伴集合了南京、廣州和江西萍鄉共五支隊伍143人前往武功山進行清理。結束后,有伙伴說,“絕望不在絕望坡,而是在武功山的垃圾”。

滯留在山野戶外的垃圾,已然成為熱愛山野之人的心頭之痛。因此,我們組織撿拾,也宣傳倡導,10年里影響了成千上萬個團隊加入其中,但是,戶外垃圾之痼依然存在,而且形勢愈發嚴峻。

2015年,在大別山里看到的垃圾,大多是自熱飯盒,我和朋友把它們用雨衣歸攏到一起,但是無力帶下山;不知道后來他們的命運怎么樣了。

2015年秋季凈山,南黃古道山頂的垃圾,那次我們一行31人,總共清理了59.37公斤的垃圾。

細究下來,原因有二:一是戶外補給品正向著更便攜更豐富的方向發展。即便是江浙皖等常規短途線路,都會有人帶著自發熱火鍋上山,更何況一些動輒三五天甚至七天以上的長途線路。二是隨著戶外旅行的流行和商業徒步的發展,普通旅行者的數量大大增加。但是普通旅行者接受的戶外教育、戶外環保理念非常有限,致使他們的戶外補給配備相對不太科學、不太環保,從而導致更多垃圾的產生。

我們自2017年起,就倡導大家做負責任的戶外旅行者,將自己的垃圾隨身攜帶,在具有垃圾處置能力的地方進行分類投放。為此團隊開發了“隨身垃圾袋”;2023年,我們將“為地球,袋走它”作為“世界清潔日”的主題,并以此開發相關課件,進行宣傳。

但是,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戶外垃圾問題,“無痕山林”理念是很值得推薦給公眾的一個學習方向。

無痕山林 (LNT)

無痕山林源起于1970年代。美國聯邦土地管理相關部門,為了應對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猛增的戶外活動需求,開發出了最初的“環境影響最小化”教育項目。這一系列的公眾教育工作最初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海地區的美國林業署(USFS)荒野管理項目里展開,到1980年代初,這個項目發展成了更正式的“無痕”項目,它的主旨是培養公眾的荒野道德感,并且宣傳更可持續化的,低影響的戶外規范。

1987年,包括美國國土局、林業署和國家公園署在內的幾大土地管理機構聯合制定和發行了一本名為“無痕山林戶外行為準則”的手冊。

1994年,非營利組織“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Inc)正式成立。

無痕山林七大基本原則:

      1. 行前充分計劃與準備

          · 提升個人戶外知識和技能

         · 預先了解你將要造訪的地方

         · 仔細規劃行程

         · 攜帶正確的裝備

     2. 在可承受的地表行走和露營

         · 在熱門區域集中活動

         · 在原始區域分散行動

     3. 妥善處置廢棄物

         · 打包帶來,打包帶走

         · 切勿投喂野生動物

     4. 保持環境原有風貌

         · 可以觀察,可以拍照,但是請勿帶走

         · 保護歷史

         · 避免傳播非本土動植物

     5. 野外用火影響最小化

     6. 尊重野生動物

     7. 考慮其它游客感受

由此可見,“無痕山林”的理念,除了在第一和第三板塊涉及垃圾產生和處理的話題,更多的是關注人和自然的關系,構建人和自然的倫理道德關系,倡導個體發自內心的行為準則。

“無痕山林”項目的產生,正是為了應對美國當時由于戶外活動需求猛增而導致的自然環境破壞問題,這和當下的中國十分相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走向山野和戶外,探索荒無人煙之地。然而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平衡,是每一個熱愛山野之人都應該考慮的。

“無痕山林”在中國

2011年,“自然之友”首次將“無痕山林”培訓引入中國,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期種子講師培訓。截至2023年,中國大約有5000人次接受了LNT一級講師的培訓,而在全球,大約有75000名一級培訓講師。

LNT的講師培訓要求人數在4-12名之間,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LNT理念的推廣和宣傳。目前尚不清楚國內LNT一級講師的職業分布,推廣LNT理念的機構,除了自然之友的LNT小組,以及屈指可數的幾個登協,再就有少量戶外俱樂部會每年組織一兩次這樣的公益性培訓。

LNT所倡導的尊重、最低影響原則和夠用就好等理念,其實和中國數千年來的理念不謀而合。這些理念不僅適用于荒野徒步,對近郊旅行、自駕旅行、露營的戶外活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比如近郊旅行,對于攜帶寵物的人群而言,在原則七中,考慮其它游客的感受里就指出,“管好自己的寵物”。無論去哪兒旅行,都需要事先進行籌劃,尤其是進入郊野時,食物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在原則一中,就有一個“零廢棄”出行的建議攻略,選擇“可重復利用的餐具可裝食物和飲料”,“將準備的食物重新打包,拆除小包裝,減重,并詳細規劃你所需食物的分量,避免產生食余垃圾”等,都是非常實用的建議。

2022年,撿拾中國聯合零萌公益等共7家公益機構,圍繞因露營的興起而產生的大量垃圾的問題,在LNT的理念基礎上,提出了“零廢棄露營”理念,圍繞著零廢棄露營,也提出了6個行動指南。

也許,LNT可以是一劑良藥?

在沒有深入學習LNT之前,我對LNT倡導的部分理念也是難以接受的,比如,在妥善處置廢棄物時,要求把所有的垃圾都帶走。大多數人會將果皮,果核類垃圾直接留在山里,并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會自行降解,殊不知,即使是桔子皮和花生殼等有機垃圾,也需要至少一年才能降解。接觸過人類食物的野生動物,甚至會帶著攻擊性地向人類討要食物,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研究顯示,哪怕是輕量踐踏,也會快速破壞地被植物和有機雜物,開始的第一年就會給土地帶來顯著影響。然而,與之相對的是,土壤所需的恢復時間漫長——踐踏過后的步道和瀏覽區想要恢復到自然狀態,往往需要10到30年!”這段話讓我想到了蘇州“靈白線”,由于每天龐大的人群的行走,靈白線的山脊已變成了數米寬的砂化路,而這種傷害還在持續中。

“荒野管理是80%-90%的教育和信息,加上10%的法規”,美國前國家森林管理局局長馬克斯·帕特森如是說。

作為一個致力于提升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公益機構,從組織撿拾,到宣傳倡導源頭減量,垃圾分類,再到“為地球,袋走它”,我們正在越來越接近解決問題的本質。而LNT七大原則,無論從道德倫理上,行為準則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值得被好好地推廣。

2023年11月2日-3日,撿拾中國全體職員在四明山接受LNT培訓

尊重自然,從扔好垃圾開始

由于個人工作和經歷的不同,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很多志愿者在參加撿拾活動時,總會驚詫:垃圾怎么這么多?之前看著挺干凈的呀!這就是行為促成的認知的改變。參與垃圾撿拾活動后,志愿者也會像我這樣,發現馬路邊、綠化帶里、自行車筐里、山野里的那些原本“看不見”的垃圾。

總有人憤憤不平,說“這些人素質太低”。可當我看到,即使在上海這樣推行垃圾分類卓有成效的城市,仍有人不太清楚垃圾類別標準的時候,我深感環境教育工作還遠遠沒有到位。很多人并不清楚,亂丟垃圾,尤其是塑料類垃圾會對環境、生態、動植物等造成多大的傷害,加之我們逐漸喪失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才會導致毫無顧忌地亂丟垃圾。

為了我們共同生存的棲息地,為了更可持續的發展,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去了解LNT,尊重自然和野生動植物。在進入山野的時候仔細思考和規劃,在離開的時候打包并處理好自己的所有垃圾,像鳥一樣飛往你的山,只帶走美景,不留下一片痕跡。

我們的小志愿者,2015年南黃古道

(本文作者王子人系撿拾中國發起人、上海浦東樂芬環保公益促進中心總干事,自2012年進入環保公益領域,長期致力于垃圾議題,尤其是戶外垃圾議題的公眾倡導和公眾教育,希望能夠借助互聯網和大規模的聯合行動推動戶外垃圾議題的解決。)

    責任編輯:包青亞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泉州市| 辽中县| 龙井市| 都安| 田阳县| 北辰区| 普安县| 思茅市| 寿阳县| 应用必备| 治县。| 浦北县| 安国市| 乐安县| 芷江| 安乡县| 东宁县| 公安县| 北宁市| 灵川县| 彭阳县| 恩平市| 潮州市| 云和县| 利辛县| 扬州市| 丰城市| 丘北县| 闽侯县| 东山县| 西充县| 黄梅县| 剑阁县| 东源县| 宜昌市| 班戈县| 长岭县| 东宁县| 托克托县| 府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