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打噴嚏打不出來時,為什么看看太陽就能打出來了?

“啊”了半天
就是“嚏”不出來的時候
看向刺眼的太陽
居然輕而易舉就打了一個噴嚏
這是什么原理呢?


打噴嚏,也叫噴嚏反射,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動作。它是人體的一道防御機制。當我們的鼻腔、喉嚨或其他呼吸道遭受灰塵、花粉、病毒、細菌或其他異物的刺激時,體內的感覺神經細胞會被激活。這些細胞通過三叉神經向大腦發送信號,特別是信號會被傳遞到延腦。經過延腦的分析和處理,這些信號隨后會通過迷走神經和膈神經發送出去,激活相關的肌肉群。為了更有效地清除刺激物,身體會先做一次深呼吸,這個動作主要是由膈肌和胸肌主導的。緊接著,在一瞬間,強烈地用力將空氣從肺部經過鼻腔和嘴巴噴出。

有時候我們會連續打兩個或三個噴嚏,這是身體自然的清除機制,這個過程主要是為了確保刺激物能被完全排出。

首先,第一個噴嚏可能會將刺激物打碎或松動,為后續的噴嚏清除做好準備。隨后,第二個噴嚏通常會將刺激物帶到鼻前部,更接近出口。最后,第三個噴嚏則有助于將刺激物完全排出體外。

如果刺激物對鼻腔粘膜的刺激度不夠、或者是肺部肌肉的收縮力度不夠,那這個噴嚏恐怕就要被扼殺在搖籃里了。

目前,關于光敏性噴嚏反射的確切機制尚存爭議,但以下幾種理論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
01
交叉刺激理論
眼睛和鼻子的知覺是傳遞到同一條三叉神經上的,所以視覺與嗅覺的反射弧幾乎在同一個位置連接大腦。當眼睛適應黑暗后,再看向亮的地方,從眼睛進入的光線刺激會讓鼻腔誤以為在刺激自己,就會打噴嚏來排出異物。

02
副交感神經泛化
這種理論意味著當一個刺激(例如,眼睛中的某種刺激)激活副交感神經的多個纖維時,這些纖維可能會共同發出信號。這種泛化的結果可能是一個不特定于原始刺激種類的反應,如打噴嚏。換句話說,即使原始刺激是眼睛中的某種物質或光線,其產生的神經活動可能也會影響到其他部位(例如,鼻腔),導致打噴嚏等反應。

03
光敏感性增加
有的時候光線本來不會使一個人打噴嚏,但拔一根眉毛或頭發,使三叉神經受到直接刺激時,可能會導致眼神經對光的敏感性增加,接著就會打噴嚏。在陽光直射空氣的時候,我們能用肉眼觀察到空氣中漂浮著許多塵埃,這些塵埃也對鼻腔造成了刺激。在許多光反射噴嚏的人群中,這種直接刺激可以加速導致光敏性噴嚏。


人在打噴嚏時,咽喉肌肉和胸腹肌肉協同收縮,力量一道強過一道,體腔內的空氣在充分壓縮后,從口鼻突然沖出,產生的氣流速度可以達到150~160公里/小時,把飛沫瞬間噴到數米之外,相當于15級臺風。如果硬憋回去,呼吸道產生的壓力被迫折返,導致咽部壓力瞬間升高,嚴重可能沖破咽鼓管、造成鼓膜穿孔、鼻出血等后果。


01
刺激一下鼻腔
噴嚏打到一半出不來,有可能是你鼻腔受到的刺激還不夠大,這時候你可以試試加大這個刺激,比如——用頭發絲、棉簽、細細的紙巾條伸進鼻孔,輕輕瘙癢,讓這個噴嚏打出來。

02
找點辛辣刺激的味道聞聞
可以聞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辣椒、胡椒粉、洋蔥等。


01
用手帕或紙巾捂住口鼻
當預感到要咳嗽、打噴嚏時,盡量避開人群,用手帕或紙巾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飛濺。使用過的手帕應該及時清洗和消毒,使用后的紙巾不要隨便亂扔,要丟到有蓋垃圾桶里。

02
用手肘衣物捂住口鼻
當預感到將要打噴嚏時,來不及掏紙巾或臨時找不到手帕或紙巾,建議把頭低向手肘來代替手捂住口鼻。彎曲手肘后,再靠近口鼻。這個動作可以將噴出的飛沫阻擋在手肘皮膚或者衣服上,肘部較為干燥,且不容易再接觸其他公用物品,可以有效阻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03
咳嗽或打噴嚏后立即洗手
不建議用手捂住口鼻打噴嚏,會讓手沾染上病菌,也易將病菌傳染給別人。咳嗽或打噴嚏后要立即清洗雙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進行手消毒,防止病菌傳播、殘留。


本期內容到這里就結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實用的內容
趕緊關注我吧
來源:科普中國、39健康網、佛山發布。文章圖片來源于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