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民合唱大賽走過10年,近5000人齊聚“為城市歌唱”
長長的紅毯鋪就“夢想大道”,優美的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11月26日晚,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市民合唱大賽暨第九屆“金秋閔行”上海合唱節展演在旗忠網球中心開幕,20支夢想合唱團走上夢想舞臺,與臺下優秀市民合唱團近5000人同聲“為城市歌唱”。

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市民合唱大賽暨第九屆“金秋閔行”上海合唱節展演開幕
市民合唱大賽作為上海市民文化節經典賽事已舉辦10年,吸引了無數合唱愛好者參與。本次大賽通過初賽、復賽和決賽的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66支“優秀市民合唱團”,并首次推出“夢想合唱團”,覆蓋各年齡層的20支合唱團獲此殊榮。
青年團隊數量增加
本次大賽參賽的青年合唱團隊首次超過老年合唱團。成年組的合唱團成員以在職青年為主,他們大多從小熱愛音樂,工作之后加入合唱團重拾音樂夢想。
徐匯區上海Enchant室內合唱團以一曲經典爵士樂《It don’t mean a thing》改編的合唱歌曲讓人耳目一新。“國內合唱團對爵士風格的歌曲演繹不多,Enchant成員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老師就希望我們嘗試一下,表演時還加上了一些動作。”團長李夢笑說。
這支合唱團成員平均年齡只有32歲,共同的熱愛讓大家聚在一起。通過排練這支歌曲,團員們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綜合表現力都上了一個臺階,演唱時大家既享受又開心。
普陀區文化館阿瓦隆合唱團最初由9個愛好唱歌的青年朋友牽頭。因為希望一直唱歌,他們成立了這個合唱團,現在已有40多名成員。
“在阿瓦隆,大家都是真誠、包容平等相待,無論家鄉何處,不問背景學歷,只要熱愛合唱、愿意努力,就會被尊重。”指揮、領隊武彥介紹。“狂笑一聲、 長嘆一聲、 快活一生、悲哀一生,誰與我生死與共……”決賽中,一首《刀劍如夢》正是他們對合唱人生“快意恩仇”的演繹。他們的夢想宣言是:“一起唱到80歲!”

市民合唱團演出現場
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家長合唱團是一支有11年歷史的老隊伍,曾多次參加市民文化節并獲得百強稱號。“如果說教師的職業是呵護星光激發夢想,家長合唱團在做的事情則是去摘星攬月,照亮孩子未萌的夢,追尋自己未竟的夢。我們做到了。”合唱團團長李彥驕傲地說。家長合唱團以家校合作親子合唱的建團理念獨樹一幟,團員曾濤認為,合唱讓他們學會更好地去愛,更好地進行融合教育。
曲目更加多元包容
本屆合唱大賽與前幾屆相比,演唱新曲目增多,合唱歌曲更加縱深多元。“以前《婁山關》《陽關三疊》這些經典合唱歌曲我們會在同一場比賽中多次聽到。”評委、中國合唱常務理事、上海合唱中心副理事長何劍平說:“這次,經典歌曲也有,但重復度不高,流行樂、爵士風、戲曲、詩詞的改變或加入,使得更多新曲、新的曲風涌現出來。更多獨具個性的合唱團涌現出來,合唱團不再是整齊劃一的代表,而是和而不同的藝術團隊。”
《如愿》《刀劍如夢》《天空》等流行歌曲改編的合唱曲讓人感受到年輕群體帶來的合唱新風尚。烏迪合唱團致力于將情景和合唱融為一體,創新出“合唱劇場”的表演形式,他們稱自己是“講故事的合唱團”。這次大賽他們勇奪成人組的第一名。此次,成年組合唱團隊還為大家帶來《Dirait-on》《It don't mean a thing》等外國合唱歌曲。
老年組合唱團也開始嘗試唱新歌。今年,徐匯區文化館合唱團演唱的《山中月》是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的作曲才子張士超的作品。這首《山中月》詞曲意境優美,又以昆曲念白入合唱,辨識度高,中國風濃郁。
上海新歌合唱團已成立70年,是上海市成立最早的合唱團之一,曾參加“紅色娘子軍”的演出(伴唱),受到周總理、董必武、王光美等老一輩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今天,新歌合唱團演唱的曲目廣泛,更擅長現代、歌劇、原創作品。這次,他們在決賽上以《深笑》和《幽默的喧囂》奪得中老年組第一名。

少兒組參賽團隊正在表演
少兒組也出現了很多新歌,比賽中除了傳統文化、詩詞入歌外,外文歌曲也不少。“幾年前我們曾經針對校外合唱團設置少兒組,但參與者很少。”閔行區群藝館館長助理耿貝介紹,市民合唱大賽這次少兒組參賽團隊從數量到質量都大幅提高,更多的少兒合唱團與青年、老年合唱團同臺競技,“這對于促進少兒合唱的交流與提升都有幫助。”
小熒星合唱團這次推出獨具特色的男童合唱團亮相市民合唱大賽。“組建一支男童合唱團很不容易,因為他們會面臨變聲期的苦惱。”何劍平老師坦言。他們用《文言文》和《Ad astra》征服了觀眾和評委。
這次大賽中,還出現不少在上海生活的外籍人士的身影,他們通過合唱融入這座城市。靜安區蘇河灣合唱團演繹了一首俄羅斯歌曲《斯拉夫送別曲》和一首中國歌曲《大江東去》。《斯拉夫送別曲》是一首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懷的俄羅斯歌曲,團隊中有俄羅斯籍合唱隊員亞拉加入。“我覺得很幸福。”亞拉認為參加大賽讓她很感動,這兩首歌,一首是她最喜愛的來自祖國的歌曲,另一首是她所喜愛的中國歌曲。
來自西班牙的Jordi英豪作為指揮帶領長寧區上海百格室內合唱團參賽。他表示來到中國讓他了解到各種各樣中國的音樂,如蒙古族音樂、云南各民族的音樂等等,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希望合唱大賽在未來更加開放,更充分地展現中國文化的多樣性,也能更多地和國際合唱團隊交流。
評委、著名作曲家、原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陸在易同時也指出上海在合唱歌曲的演唱和創作方面雖有進步,但與龐大的合唱群體數量相比曲目仍不夠廣泛。他鼓勵更多的音樂人以及群文創作者為市民創作更多好的、適合不同人群的合唱歌曲,尤其是體現上海特色的曲目。

2023市民合唱大賽現場
指揮缺口依然很大
相比較第一屆市民合唱大賽,合唱指揮無論從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相對于整個城市的合唱發展來說,“缺口還很大”。合唱整體水平的逐年提高對于指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唱得好的合唱團背后都有一個好的指揮”,這是評委們的共識。這次市民合唱大賽上海新歌合唱團、上海Enchant室內合唱團等佼佼者,背后的常任指揮或聲樂指導都有上海音樂家協會合唱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方勇的名字。上海菁英少兒合唱團的現任指揮則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合唱協會理事、上海合唱協會常務理事楊進。她曾作為小熒星合唱團團長和指揮,帶領小熒星合唱團獲得第八、第九屆世界合唱大賽的雙金獎。烏迪合唱團由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黃英創辦,現任指揮劉薇是上海音樂學院合唱指揮專業碩士畢業。陸在易老師呼吁:“希望更多名師加入到群文合唱團的指揮中來。”
“現在的指揮新生力量比較專業,但他們對群眾合唱中應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提升缺乏足夠的經驗支撐。”何劍平認為。
陸在易表示,“上海要想辦法多舉辦年輕指揮的培訓班,更多地與群文合唱團磨合,讓年輕指揮在不斷磨練中更好地成長。”何劍平則提到,中老年合唱團的整體水平提高背后有很多年輕指揮的汗水,他們將合唱的理念,將對合唱藝術的完整性的追求灌輸到合唱團隊中。同時,老年合唱隊員們比年輕合唱團的隊員們更缺乏聲樂知識,他們對指揮的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大,因此,需要更多的關注。

2023市民合唱大賽現場
本次大賽由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指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閔行區人民政府主辦,閔行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音樂家協會、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合唱藝術中心承辦,各區文化和旅游局、上海音樂家協會合唱專業委員會、閔行區群眾藝術館共同協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