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長壽,多走路!每天走多少步數才是最健康的呢?
原創 編輯部
俗話說“飯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經常步行對身體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例如降低心血管疾病、促進整體健康等。
但是不少人走路過于追求數量,每天設定1萬步的目標,并以打卡為榮。

那么,真的需要走1萬步嗎?到底走多少步才是最健康的呢?
每天8700步,
死亡風險最低!
近日,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發表研究,分析了111309名參與者,平均年齡為63歲,發現:
與每天2000步相比,每天僅2517步就與降低8%全因死亡率相關,每天2735步與降低11%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每天8763步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60%相關,每天7126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51%相關。
研究還發現,與每分鐘29步相比,每分鐘63步與死亡風險降低33%相關,每分鐘68步與死亡風險降低38%相關,這表明更快的速度可以獲得更大的益處。
因此,走路時過度關注步數,一定要走滿10000步、20000步,或者是跟別人進行比拼,很容易導致運動過量,最佳數量是在8700步。

為什么適當的走路能有效降低死亡風險呢?
01
降血壓
研究發現:中等強度的步行,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40分鐘,每周150分鐘,持續大約3個月,能有效降低血壓。
02
降血脂
長期堅持步行,可以消耗體內多余的脂肪和熱量,增強血管壁的彈性,促進血管中脂質的代謝,防止血液變得黏稠,這樣就可以起到降血脂,控制體重增長的作用。
03
降血糖
持續步行可以使肌肉和脂肪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用更少的胰島素就能降低血糖,是一種非常好的控制血糖的有氧運動方式。
04
改善心臟機能
步行可以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降低心絞痛發作次數,提高心血管適應能力,增加心肌血流灌注,促進側支循環生成等。
走路的5個注意事項
雖然走路的好處很多,進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項,否則非但無法起到保持健康的效果,反而會走出一身病。
01
走路速度
對于年輕人來說走路時速度可以提升一些,這樣能夠促進熱量消耗。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中老年人群而言,鈣質大量流失,走路速度和頻率不宜過高,否則容易損傷關節和半月板。

02
走路姿勢
如果走路時彎腰駝背,不光不能夠達到鍛煉的作用,還會對軟組織造成傷害。
走路過程中步態要輕盈,腳落地時膝蓋微屈,腳后跟到腳尖過渡要順暢,同時身體重心迅速跟隨移動,應調整呼吸,上身挺直,雙手自然擺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經常走路總是彎腰駝背,不一定是姿勢出問題,可能是骨質疏松的征兆,不妨多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

03
走路時段
很多人喜歡飯后立即散步,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研究發現,飽餐后立即重復進行運動試驗,結果有26%的受試者出現心肌缺血。
因為飽餐后,特別是高蛋白、高脂性飲食后,血液會更多集中到胃腸部,加強消化功能,這時若從事劇烈運動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現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最佳時段是餐后應休息30分鐘至60分鐘再去運動,有冠心病者尤應注意。

04
走路場所
沒有選擇適合的走路地點,也無法達到好的運動效果,例如路邊的人行道,汽車尾氣較多,吸入人體后容易引起肺臟疾病。
建議大家去公園、操場等地方走路,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同時還可以改善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動脈血管。
05
補充水分
走路鍛煉前,可先喝50-100毫升水;走路鍛煉過程中或剛走完時,若感覺口渴可補充1-2口水,要小口慢咽,防止因喘息出現嗆咳。

生命在于運動,但是小小的走路也暗藏學問,大家千萬要注意嘍
原標題:《?想長壽,多走路!每天走多少步數才是最健康的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