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溪山行旅:在照金,追尋范寬的足跡
2018-10-19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雖然南距西安不過百來公里,但說起耀州,它在絕大多數西安人心里都是陌生、遙遠、甚至是沉重的。
我所知道的照金,作為革命老區被頻頻提及,此次照金之行雖未接觸到這些正在流行的元素,卻于無聲處,真正體悟到范寬《溪山行旅圖》在現實之中的范本。

范寬一生,遍走終南、太華,但《溪山行旅圖》除去有華山的影子,最終摹寫的還是他對于故鄉的記憶與沉淀。在緩山看見照金山水的那一刻,這種雄渾的感覺就撲面而來,與畫作的神似之處遠勝華山。
在照金的山里,像這樣橫空出世的巨大山體隨處可見,且大多直面而來,望之使人心生敬畏。它與終南的山脈是截然不同的面貌,雖近在咫尺,卻依然可以盡觀全貌。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云:“關陜之士,惟摹范寬”,這種沉郁蒼茫、雄強渾厚的畫風,也成為了北宋時期北派山水畫的基本特征。
不惑之前長居家鄉,而后游歷關陜與汴京;六十之后隱終南,再未出山。所以無論身處何地,他的畫作再也無法去除渾厚的北方氣象的影響,筆下山水,也終究還是心中山水!
腦海里不時閃現著《溪山行旅圖》中的各個細節,信步游走于薛家寨的山谷之間,似乎踏上的就是范寬從前的足跡。以自然為師,深具野逸之心,應該就是這位先賢的處世哲學。
就像畫中一樣,仍有流泉隱隱、飛鳥細語,而曾經的駝鈴孤旅卻已換成汽車,在遠方的公路上流動。站在往昔北國的蒼莽山川前,我們剩下的也只有渺小。
溪山行旅,山依舊,樹也依舊,溪流更加細小,甚至只留印痕。

全文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