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紅綠燈的黃”觸紅線,“瘋狂小楊哥”能否引導其走向正道?

文|王雨桐
無底線的直播帶貨,該踩踩剎車了!
雙十一過去沒多久,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了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報告顯示,消費者反饋整體趨于正向,直播和低價成為此次“雙11”消費者熱議話題,價格壟斷、軟件開屏廣告等也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消費體驗。
直播帶貨,在經歷了幾年的狂飆之后,再一次走向了風口浪尖。
小楊哥徒弟帶貨被指低俗
在報告之中,網絡帶貨大V瘋狂小楊哥的徒弟“紅綠燈的黃”作為負面典型案例出現在報告中。
從數據來看,“紅綠燈的黃”的直播帶貨成績不俗,是頂級主播“瘋狂小楊哥”的徒弟,抖音粉絲938w+。近30天,“紅綠燈的黃”共計直播23場,場均銷售額為250w~500w,近30日銷售額超5000萬。

今年10月底,“紅綠燈的黃”在帶貨YSL(圣羅蘭美妝)商品時,瘋狂小楊哥的徒弟“紅綠燈的黃”形象邋遢、表情猙獰,在直播截圖中,她甚至一度叉開腿蹲在桌上,姿勢頗不雅觀。

這樣的博眼球帶貨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議論,不少用戶認為,這樣的帶貨方式太過低俗,并沒有兼顧品牌形象的問題,同時也存在不尊重女性的嫌疑。

“誰要買他家的東西,就是垃圾袋都不買”?!?80元的YSL高定氣墊看起來就像9塊9,不想買了?!薄拔視I地攤貨,也會買圣羅蘭,但是不會去地攤里面買圣羅蘭。”……
事件發酵后,“紅綠燈的黃”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在評論區道歉稱,“對不起姐妹們,不知道你們這么生氣,直播間做內容只是想讓大家開心,給大家帶來不好的觀感了,不好意思。大家理性消費,多方比價,是我太low對不起。”
近日,據媒體披露,小楊哥也在直播間回應徒弟圣羅蘭事件,他表示,“最近她壓力很大,她經歷過這次以后,很多東西已經放不開了,她回不到以前,她有的時候已經很拘束了,她變得不敢,她怕了。她確實一直放下包袱逗大家開心,這是很難得的,誰愿意扮丑去逗大家開心。”“我也是從一片罵聲走過來的?!?/p>
“博眼球”起家,三只羊被困在罵聲之中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瘋狂小楊哥及旗下主播第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年來,以瘋狂小楊哥為主的三只羊集團多次獲得全網關注。張慶楊,以“瘋狂小楊哥”之名廣受關注,是三只羊集團的創始人,擁有接近1億的粉絲基數在抖音平臺上。根據新抖平臺的數據,張慶楊在10月24日舉行的“#雙十一美妝節”期間,通過三場直播帶貨活動,實現了總計銷售額介于8500萬至1.5億元之間的顯著業績。

隨著“紅綠燈的黃”事件的曝光,瘋狂小楊哥此前的“黑歷史”也先后被挖出。此前,小楊哥就因其直播中的一些言論和行為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和不滿。包括使用不適當的語言和行為在直播中吸引觀眾,“NZ”、“噶小J”、“把衛生巾掏出來”、馬桶刷刷牙等低俗言論、行為引人強烈不適。

“吸引觀眾眼球”,似乎成為了三只羊直播陣容的第一要務。
這也與小楊哥的發跡史息息相關,2015年,小楊哥就在短視頻平臺發布內容,在入駐抖音后粉絲快速增長,迄今為止在抖音平臺擁有9999萬+粉絲?!巴廖丁薄ⅰ案阈Α?、“擦邊”也為其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2022年,“三只羊集團”憑借著花上億元買辦公樓獲得了用戶的關注?!百I樓的目的是想要合肥也成為電商城市”,小楊哥花了1.03億元買下位于合肥市高新區新三板掛牌公司嘉東光學的房產,包括一棟15層高的生產綜合樓、一棟6層高的職工宿舍和食堂、3幢廠房(其中兩幢為在建工程)和1個門崗,建筑面積共5.39萬平方米。
今年11月16日,小楊哥在直播間表示,他們將在合肥舉辦一場“小楊甄選演唱會”,邀請多位明星參與。該演唱會至少花費了3000萬元。
而本次,依靠博眼球一路高歌的三只羊集團,似乎被“困在了罵聲之中”,到了該轉型的時候嗎?
發展“超速”,直播電商需要設定紅線
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三只羊集團及其旗下主播的爭議,但實際上卻與直播帶貨產業的發展趨勢息息相關,發展至今的直播帶貨產業似乎到了必須進行深度反思和轉型的關鍵時刻。
直播帶貨這一領域的健康壯大,既依賴于商業成效的追求,也離不開對社會責任的尊重與承擔。主播們在追逐銷售成績的道路上,同樣需要著眼于品牌形象的塑造與社會倫理的遵守。若忽視這些要素,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可能面臨觀眾的背離與市場的淘汰。
直播帶貨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電商模式,其原始的吸引力在于實時互動和消費者參與度的提升。然而,隨著市場的快速膨脹,一些主播為了吸引眼球和提升銷量,采取了過激甚至低俗的手段,并不能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尤其是隨著市場“教育”消費者,消費者逐漸覺醒于理性消費的重要性。市場的走向與主播的行為模式,實際上是由消費者的選擇所直接驅動的。唯有當消費者堅決抵制那些低俗、不負責任的銷售手法時,整個直播帶貨領域才可能邁向更加健康和積極的發展軌道。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風格的直播帶貨,是所有從業者和行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有東方甄選依靠“文學分享”走向火爆,有羅永浩“交個朋友直播間”上演真還傳吸引眼球,也有李佳琦、薇婭等主播從普通人走上風口浪尖。眾多此前籍籍無名的小人物憑借著短視頻的風口成為了現象級的風云人物。這代表了普通民眾的顯著成就,同時也是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階層流動性的益處所在。
然而,我們也許必須面對一個現實:隨著經濟增長面臨壓力和短視頻平臺人口紅利的達到峰值,直播電商需要給自己畫一條“紅線”。
在追逐流量和利益的時代,我們應當反思,商業活動的邊界在哪里?尊重和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不僅是商家和平臺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