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病三分鐘、排隊三小時怎么破?央媒關注看病繳費“碼”上辦
進入秋冬季,流感、支原體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增多,不少大型三甲醫療機構人滿為患,有的醫院甚至一個科室排了一千多個號,患者看病、檢查、繳費反復排隊,“一次看病跑斷腿,看病三分鐘,排隊三小時”。
“看病三分鐘、排隊三小時”的背后,不光有換季疾病高發期患者增多等客觀因素,就診流程的不合理設計也是讓看病群眾久候的重要原因。為何不能借鑒“最多跑一次”“掌上辦”等成功經驗,讓繁瑣的繳費“碼”上結?“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迫切呼聲。
1
每當碰到就診高峰,反復排隊問詢、長時間等候,往往把患者“折騰夠嗆”。
一位剛在某大城市三甲醫院排隊一上午的患者舉例:“好不容易見到醫生,就說了一分鐘開了檢查單。檢查項目交錢又得排長隊。拿著檢查結果找到大夫,大夫開了藥交錢又要排長隊。”
在醫院就診,取號、檢查、檢驗、取藥,每個環節都要排隊繳費,繁瑣的過程讓就醫體驗變得漫長難熬。
尤其是大型綜合三甲醫院,匯聚了眾多頂尖醫療資源,多為當地甚至一個區域的醫療中心。許多檢查、收費窗口分散在不同樓層甚至不同樓棟,患者不僅不知道先預約哪個合適,來回奔波更是消耗體力和時間,一些外地來的患者常常是滿頭霧水。這樣的遭遇,讓看病難的情況火上澆油,給身患疾病的群眾心里添堵。
如果說醫療資源的緊缺短時間內不好緩解,讓患者掃個“碼”就能繳費避免在窗口排長隊,相對更容易。有患者感慨,如果可以像去餐廳吃飯一樣最后買單消費,就不用花那么多時間在排隊繳費上了。

2
事實上,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并非真的沒辦法。
近年來,通過不斷改革和高質量發展,許多公立醫療機構已經實行預約診療,使預約時間更精準,減少了患者的排隊等候時間。有的醫療機構通過門診的一站式服務、日間手術、診間結算、床頭結算等舉措,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減少患者和家屬就醫的奔波之苦,諸多線下環節移至線上,掛號、繳費、就診等堵點正逐步打通。
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的部分醫療機構也開始嘗試推行“先看病、再付費”,患者就診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可在離開醫院后統一通過結算系統無感支付或線上扣除,醫保報銷部分實時結算。
醫療服務流程的優化,在縮短患者等候時間方面,效果立竿見影。記者了解到,在北京,石景山區、東城區、豐臺區、密云區等數十家醫療機構面向社會提供“信用+醫療”服務,統計患者院內滯留時間平均縮短了60%。
北京一家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信用醫療”模式讓百姓不用反復在各個結算窗口排隊,“先診療、后付費”的方式也減少了醫院人流聚集排隊情況,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目前,“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只在部分地區、小范圍推廣,仍有很多患者難以全面享受這樣的便利。

3
醫療服務的初衷就是以人為本、敬佑生命、救死扶傷。減少反復排隊繳費,優化就診流程,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正是以患者為中心的體現。
醫療服務“向前一步”,患者就能少走幾步。瞄準患者就診過程中的“痛點”發力,營造良好的環境和秩序,更能夠提高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信任度,進而對改善醫患關系起到積極作用。
事實上,大范圍全面推廣“先診療、后付費”的各項基礎正不斷完備。
一方面,醫保體系的廣覆蓋讓人員在網、資金兜底、數據在線有了充分保障,截至2022年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4億,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另一方面隨著科技與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信用體系日趨完善,“先診療、后付費”的信用基礎和風險防控機制手段已經不斷具備。
人民群眾的迫切呼聲,就是公共機構的改革方向。廣大網民呼吁,主管部門和醫療機構能主動作為,通過讓數據“多跑腿”代替患者“跑斷腿”,多方共建、共同發力,讓便捷就醫數字化轉型盡快走進現實,讓看病就醫更高效、更便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