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沈陽碉堡調查全紀錄 | 渾河站碉堡群調查紀錄
2019年,和平區房地產板塊發展重點逐漸南移,加上地鐵9號線的開通,渾河站西街道成為動遷的熱門地段。該地區的歷史建筑主要集中在渾河站周邊,已經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近些年,在渾河站附近發現多處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碉堡,它們散落在田間路口,在村屯搬遷過程中將面臨被拆除的境地。

渾河站地區10座碉堡的分布圖
制圖:李蘭若 楊伯中
2020年,遼寧文保志愿者團隊開始關注這一地區的碉堡遺跡,在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當地村民的協助下,經過一個夏天的走訪踏查,最終在這片地區找到了十座碉堡。志愿者們對這些碉堡進行了精確的定位,并航拍,測繪,制圖,還召開了相關研討會,深入探討碉堡的保護和利用。在入冬前,對渾河站碉堡群的調查和數據采集工作基本完成。

曹仲村民給志愿者講述碉堡的故事
攝影:楊樹
在尋找碉堡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碉堡的同時也從當地人的口中了解到很多解放沈陽期間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都與國民黨的一支部隊有關。在上河灣村、下河灣村和曹仲村找到碉堡后,附近的村民總是提到“207師”這個番號,說“207師厲害,八路軍死傷不少。”“207師王牌軍,搶老百姓吃的。”“八路軍和207師在這拉鋸戰。”國民黨青年軍第207師是蔣經國親自組建的部隊,成員多系學生出身,因受國民黨思想教育較深,戰斗力較強,被稱為“黨化部隊”。

志愿者在上河灣村碉堡上發現大量彈痕
攝影:楊樹
根據《沈陽解放》記載,“國民黨207師從遼陽、撫順撤回沈陽后,即在沈陽西南一線駐守布防。”這一線地帶包括下河灣、三間房等村落,“碉堡三五成群,每百米筑有大型永久工事一座,村頭、巷口等重要地段設有暗堡,陣地間有交通貫通,還有鐵絲網等防御設施。”在這種嚴防死守下,先期抵達的第十二縱隊遭遇敵軍頑強阻擊,傷亡較大,推進艱難。此時,第二縱隊從遼陽趕來,加入三間房的戰斗,到11月2日下午,終于奪取了敵軍的核心工事,殲敵600余人,沈陽的南大門被打開了。

解放沈陽戰役無名烈士墓碑上關于戰斗經歷的介紹
攝影:楊樹
聽完這些故事,村民們還提到,這場戰斗中犧牲的解放軍將士都安葬在施官屯烈士陵園,后來因為施官屯拆遷,烈士遺骨又遷到了位于蛇山村的蘇家屯區烈士陵園。2021年清明節期間,志愿者驅車來到位于蛇山村的蘇家屯區烈士陵園,在紀念館里找到了關于渾河站地區戰斗的介紹和圖片,“在上河灣、三間房與國民黨第207師進行了激戰,我軍十三團政委朱嗣嶺、參謀長牛學儉等五十七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其中二十二位沒有留下姓名。”

在解放沈陽戰斗中犧牲的朱嗣嶺烈士像
攝影:楊樹
在我們的印象里,解放沈陽的戰斗好像很快也很順利地就結束了,瞻仰了烈士的墓地后我們才認識到,沈陽的解放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一場戰斗就犧牲了兩位團級指揮員,可以想見當時戰斗的激烈程度。頑固的207師和堅固的碉堡最終沒能阻擋住強大的解放軍,渾河站地區留存的那十個碉堡正是這場激戰的見證。我們在烈士墓碑前擺上鮮花,鞠躬祭拜,也算是為這次渾河站地區碉堡調查工作劃上了一個句號。
渾河站碉堡群調查工作人員名單
調查人員:蔡學勤 葛寶全 河西 楊樹 陳赫 王龍飛
測繪人員:李蘭若 楊伯中
攝影/剪輯:楊樹
航拍:羊牧東嶺
字幕:楊樹 郭思明
鳴謝名單:
站東街道工作人員王先生
下河灣村薛書記
上河灣村楊干事
下河灣村民夏先生
曹仲村民金先生 史先生等
上河灣村民崔女士
鳴謝單位:
東北陸軍講武堂舊址陳列館
蘇家屯區烈士陵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