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夫妻離婚公公起訴退還購房款,長輩給的錢是贈與還是借貸?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父母為了子女的生活更加幸福,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為小兩口買房。但是世事無常,小兩口感情出現問題,要離婚了,此時就因為長輩給的購房款起了爭執,一方稱這是贈與,另一方則聲稱是借貸。那么,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究竟是贈與還是借貸呢?

北京海淀的魏大爺的兒子和兒媳在2012年領證結婚,由于有購房需求但是又不足以支付購房款,于是魏大爺就將203萬元的購房款打到了兒子的賬戶上,兒子買了房子之后將房子登記在兒子、兒媳名下。
后來魏大爺曾和兒子討要過這203萬的購房款,并聲稱這筆錢是借款,需要兩人共同償還,但均遭到拒絕。現在魏大爺的兒子和兒媳正在鬧離婚,魏大爺擔心自己的錢要不回來,于是將兩人起訴至法院,要求兩人還錢。
魏大爺的兒子認同魏大爺的說法,但是其兒媳卻認為該筆款項為贈與,不需要償還,但未提交相應證據,最終經法院審理后判決支持魏大爺的全部訴求,由魏大爺的兒子、兒媳共同償還這203萬的購房款。

婚房的購買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父母對于子女購買婚房也通常會提供資金幫助,但是則筆幫助究竟是屬于借款還是贈與,還是有很多人難以分辨。如果界定不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轉賬時雙方的意思表示
比如在轉賬時有明確表示該筆款項的支付是借款或者是贈與的,則可以根據該意思表示認定。若是沒有對該筆款項的性質進行明確約定,但是轉賬途中有標明是“借款”等的,也可以體現其意思表示。
2、父母是否有催討行為
如果在款項給付后,父母有明顯的催討行為,也可以從側面證明該筆款項屬于借款。
3、其他相關證據
比如借條、收據等能證明借貸關系存在的證據,又或者贈與協議等能表明是贈與的證據。

總的來說,對于父母給予子女購房款性質的認定,需要綜合雙方意思表示、錢款的用途與數額、是否有催討等相關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避免損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因此,如果可以,在父母在給付子女大筆錢財時,最好可以對該項錢款的性質進行約定,避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糾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